雖然這篇三峽救國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峽救國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峽救國團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要來分享一個網站,是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簡稱動社) 21年的動保運動回顧的網站:https://www.east21.org/ 我跟動社結緣,是在2002大專動保營(有看到我在哪嗎?😅),那時候,我騎著歐都賣,從花蓮到台北三峽參加這個營隊,帶著一種參加救國團暑期營隊的心態,來到動保營。 ...
三峽救國團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要來分享一個網站,是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簡稱動社)
21年的動保運動回顧的網站:https://www.east21.org/
我跟動社結緣,是在2002大專動保營(有看到我在哪嗎?😅),那時候,我騎著歐都賣,從花蓮到台北三峽參加這個營隊,帶著一種參加救國團暑期營隊的心態,來到動保營。
結果,改變了我的一生。
動保營的課程,啟發了我對人生不同的想法,我第一次感受到,動物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但卻有太多的悲傷,被忽略了……
對於動物保護論述的清晰,還印在記憶。當時中研院的錢永祥老師,從動物福利的倫理哲學談起,對於理工宅的我,根本開啟了另一個世界;朱增宏執行長的邏輯演繹,以及陳玉敏對人類施加於動物傷害的情感流露,都是開啟我日後投入公共事務的啟蒙導師。
我還記得,當時玉敏講了一句話:「動社存在的目標,就是有一天,這個社會不再需要動社」,嗯,好棒的目標,存在就是為了有一天,這個世界不再需要動保團體。雖然後來才知道,這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朱增宏影響我最大的一句話,則是「社會運動者,要跑在大家前面一點,但不能跑得太遠,讓大家覺得遙不可及」。在環保運動、海洋保育行動上,我一直以此奉為圭臬,即便現在從政,要推動一些城市進步的事情時,我都記得,不斷的溝通對話,取得信任,才是社會共同往前的基底。
2000's ,我從一位機械工程師,轉為生態研究者,再轉換為社會運動及寫手,最終投入公共政策的第一線叢林,在各種喧擾的對抗中,穩穩的踩著清晰步伐前行,保持反思自省的覺察,跟2002年的那一場啟迪,有絕對關係。
2015年,我跟玉敏說,動社的歷程,應該要被回顧及紀錄,這些運動足跡及轉折,足以讓後來者,有緣人,能夠邊讀邊揣摩,用經驗投射對照自身感受,找到往下的策略與路徑。
現在閱讀的人少了,但是吳明益說過:「只要有人持續挖井,那就會有圍過來取水的人」,運動思考的縱深,遠比政治選舉的層次,來的深刻太多。
推薦大家仔細閱讀這個網站,認識台灣從鯨鯊還可以食用的年代,到今天會思考弓魚對魚個體造成痛苦的社會,有團體在其中,默默做了多少。
當我2015年提出應著手進行回顧的建議時,動社當時的回應是:「有想,但做事都不夠了,哪有時間回顧」。謝謝動社。
三峽救國團 在 芙樂人生整理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知不覺啊~
離2021倒數5天了
在疫情的衝擊下
時間空間好像停滯了
但在這樣有限的環境當中
卻也有更多的可能
盤點今年:
- 體驗 仁親社區關懷協會 老人送餐 & 你作戰,我補給
- 體驗 GOOD TV 今天不講理 吃播
- 整理收納專家協會 2 級 認定
- 安寧靈性關懷人員專業課程 初階 & 進階 結業
- Prepare / Enrich 婚前婚姻輔導協談員
- 2020兒童整理收納師資班 結業
- 救國團天母專班 整理師職業分享 講座
- 三峽國中 整理師職業分享 講座
- 7週 專注力大挑戰
- 21天好習慣養成訓練班
- 加入 末羊子 & Blair 的 Re Life 團隊
.......
對於明年也是有些期待
跨年那一天再公佈吧^ ^
有一些新的挑戰
希望粉絲們一起進行 哈XD
三峽救國團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完這支影片後,回想起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志工,是在唸中山女高的時候。本來爸爸強迫我選擇「英文打字」社團,沒想到開學沒多久,我參加救國團活動時不慎摔斷手臂,結果「英打」打不了,爸爸無可奈何,只好同意我進了服務性社團「博愛社」。
還記得我第一個服務的地方是新莊痲瘋病院「樂生療養院」。當時裡面也收容了一些肢障、癱瘓的院童,志工就是去幫忙端飯、餵飯、講故事、聊天。天氣好的時候,也陪院童去散散步。在那裡,我第一次認識了一位與我年紀相去不遠、但四肢卻無法動彈的小腦萎縮症患者,聽他聊著與我大相庭徑的人生故事,心中的衝擊與震撼,不言可喻。
後來我又跟著社團參觀了淡水的育幼院和汀州路的教養院,最後我選擇到教養院去做志工,每週花一到兩個下午,義務輔導特殊兒童的課業。
猶記得教養院裡的孩子,雖然反應慢半拍,但是純樸可愛。有一次我向學生解釋「逗點」長得像蝌蚪,不料四年級的孩子卻不知道什麼是「蝌蚪」,讓我十分驚訝!在得知教養院的孩子甚少有機會出門、閱讀課外書之後,我每次上課都準備了好多課外資料、圖片。在花了整整一學期,終於讓孩子學會簡單標點符號之後,我簡直是樂翻了天,那天離開教養院時,幾乎是手舞足蹈的回家呢!
自從孩子上小學之後,我幾乎年年都在學校輔導室當志工,陪伴一些有特殊議題的孩子。而每一個孩子的背後,幾乎都有各式各樣令人感動、心碎、心疼的故事。一個得了「鬼剃頭」的女孩,常常自己抓下整把整把的頭髮,原因是過度思念鄉下的爺爺;一個情緒暴走、滿嘴髒話的男生,原來有個望子成龍、要求嚴厲的律師父親。在當志工的過程當中,我有機會理解許多孩子細膩脆弱的心,也學會了怎麼傾聽與陪伴。
就像影片中這些「退而不休」的爺爺奶奶,我也很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快快樂樂的在人生末半場繼續奉獻自己。雖說當志工不但沒有薪水,甚至偶爾還要自掏腰包;然而心靈上的成長和收穫,卻往往遠大於時間精力的付出!
看著他們每天興高采烈的、一張張耐心的對發票,替麥當勞叔叔之家的病童尋找財源,然後人老心不老的聚餐、出遊,內心不禁感動又敬佩:「不求收穫的付出」,正是社會最美的風景呀!不是嗎?
#國際志工日
#麥當勞叔叔之家
#向志工精神致敬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志工
https://youtu.be/d5lQj1h3O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