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三塊廣告牌影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塊廣告牌影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塊廣告牌影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25的網紅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意外》:很多人很意外《意外》沒得獎,但我沒有很意外 - 《意外》在今年的奧斯卡入圍了六項大獎,Frances McDormand和Sam Rockwell更是一舉拿下兩個個人獎項。雖然很多人很訝異《意外》沒有拿下最佳影片,但我必須很誠實地說:不意外。別誤會我,我並沒有不喜歡這部電影,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ERNEST案內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oker小丑影評解析 主角的詳盡心理剖析 有看開我的觀眾都知道影評是我老本行,Joker這套戲是我人生中看過的戲入面,腦部震撼程度最大。為了這個影評,我看了兩次,寫了好久。Joker這套戲可以話是將一個角色的心理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電影中沒論是演技、對白、鏡頭運用等等都將主角Arthur變成Jo...
三塊廣告牌影評 在 CONNICOLE | 康妮可電影影評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17:53:30
🦄 《意外》:很多人很意外《意外》沒得獎,但我沒有很意外 - 《意外》在今年的奧斯卡入圍了六項大獎,Frances McDormand和Sam Rockwell更是一舉拿下兩個個人獎項。雖然很多人很訝異《意外》沒有拿下最佳影片,但我必須很誠實地說:不意外。別誤會我,我並沒有不喜歡這部電影,只是電影裡...
三塊廣告牌影評 在 電影文字 陳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17:21:17
「FaceBook按進『01博評』的#陳銳 來稿評《廣告牌殺人事件》按個讚好,有興趣可再進內頁觀看、讚好或分享。今次評2017金球獎中其中一個大嬴家。」 這部電影你一定要先捱過開頭,之後的微細關係才是整部電影的重點。人就是有時正義但又容易想歪。 FB專頁:電影文字 (Three Billboards...
-
三塊廣告牌影評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08 22:38:11Joker小丑影評解析
主角的詳盡心理剖析
有看開我的觀眾都知道影評是我老本行,Joker這套戲是我人生中看過的戲入面,腦部震撼程度最大。為了這個影評,我看了兩次,寫了好久。Joker這套戲可以話是將一個角色的心理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電影中沒論是演技、對白、鏡頭運用等等都將主角Arthur變成Joker的心路歷程表達得相當有層次,當我串合哂所有重點之後,今次想用「一個邊緣人發現自己存在意義」的角度分析。
劇透警告:
本影片含有大量劇透
請各位觀眾自行斟酌觀看
Arthur Fleck,在故事中是一個社會邊緣人。
社會邊緣人,定義為社會底層的人,又或者是一些抗拒主流文化而被邊緣化的人。由故事一開始至到片名JOKER出現之前已經可以看到這個事實。
我地先由他的人生意義開始分析。在電影初頭Arthur一路在電視看着Murray個show一路幻想自己是入面的觀眾。在這個幻想世界入面,他被偶像Murray叫起身,之後跟全部人講:他媽媽話他一出世就是為了要帶給人歡笑與歡樂「She told me I had a purpose, to bring laughter and joy to the world」。可以由此得知,Arthur Fleck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而這個人生意義是他媽媽賦予給他的。但好可惜的是,這個黑暗的社會讓他沒辦法可以有人生意義。電影用了足足幾個層次去講這件事。
第一層,當Arthur做着一些他覺得讓人歡笑的事的時候,沒一次被社會接納過。Arthur的工作是一個小丑表演者,小丑 Clown的存在目的就是要「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所電影透過Arthur這份工作象徵住他想得到的人生意義:「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他好想透過自己的表演來實現這個媽媽給他的人生意義,但是個社會讓他沒辦法做到,電影透過至少4個跟他表演相關的情節去表達這樣嘢。第一,電影第一個畫面就是播着新聞,化了小丑妝的Arthur一路聽住啲新聞講着個城市幾咁崩壞,一路要自己笑,但是他只能夠喊,亦即是話他做不到他媽媽要他做的嘢,就是「put on a happy face」。透過社會的新聞和他想笑但只能夠喊的對比,可以表達着即使他幾想「為世界帶來歡笑」都好,這個社會都讓他做不到,他在個社會入面只是想喊。第二,他第一次做着小丑的時候是拎住一塊「Everything must GO」的牌,這塊牌是講着間輔執笠大清貨,他要在一個舖頭執笠的情況下做小丑,已經不是一個可以讓個世界有歡樂的情況,加上之後他被人搶走個廣告牌以及被人圍毆,更加講着個社會讓他沒辦法現踐到他的人生意義。第三,他在醫院做小丑的時候,因為一把手槍而讓他沒埋份工,而這把手槍仲要是他同事陷害他的工具,同樣地都是讓個沒情的社會將他逼到咁。第四,他被人炒了登台做live表演的時候。在他這一次表演入面,中段電影以音樂襯托住他自信表演的畫面來表達Arthur覺得自己終於做到,但終究都是被他最尊敬的笑匠Murray用來公開取笑。同時都代表住就算他覺得自己做到都好,這個由權貴掌控的社會都是會讓他沒辦法有人生意義。尤其當他沒了份工,他已經開始感覺到個這個社會是幾咁冷酷黑暗。因為他準備登台做live表演的時候,自我介紹是想bring happiness to this cold dark world。從這一句我地可以理解他本身的人生意義「為世界帶來歡笑與歡樂」已經變成「帶歡笑給這個冷酷黑暗的世界」,亦都可以確立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齣悲劇這點。綜合這四個情節,我地可以從第一層去知道這個社會讓Arthur沒辦法有人生意義。因為當他做着一些他覺得讓人歡笑的事的時候,沒一次成功亦都沒一次被人接納。
第二層,他個病不被社會接受同樣讓他沒辦法有人生意義。Arthur寫的笑話有個特徵,就是大眾覺得不應該笑但是他自己覺得要笑。這個特徵我地可以在一幕Arthur聽在live show見到,當時他一路看show一路drop notes,他會零零舍舍在一些人地沒笑的位笑,但這個場景只是他幻想出來,因為看show的時候他是用着右手寫字但在現實他不嬲都是用左手寫。之後鏡頭一cut去返現實,他在藍調的屋企用左手寫了一個威大極大的黑色笑話「The worst part about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的。這句說話對於當時的Arthur來講就是一件最慘的事,但他當成一個笑話寫落去筆記,亦即是代表住他覺得好笑的笑話全部都是一些最慘的事,而大眾是笑不出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一套痛苦的喜劇,即是一些嘲諷現實的笑話,而且黑色幽默會攞禁忌來開玩笑,挖苦得越大,黑色幽默的笑話威力就會越大 by wikipedia。所以Arthur的笑話都是黑色幽默,而且都是極端到普羅大眾不敢笑的,跟他個病徵根本一模一樣,在一些不應該笑的時候得他一個自己敢笑,仲要失控大笑。所以社會不接受他的病就好似不接受他的笑話一樣,不接受他的笑話,相當於他沒辦法「為世界帶來歡笑」。而因為他個病不接社會接受亦等同於他做不到一個笑匠,他都是實踐不到他被媽媽賦予的人生意義,所以他在這個層面更加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齣悲劇。
我地綜合這兩層在現實層面以及他個病的層面,都見到Arthur希望為世界帶來歡笑但是社會不接納他,讓他沒辦法做到。所以先會逼到他去到第三層,希望自己是一個正常人。而如果他是正常人的話,就等於大眾對他扮着有病的期待成真,社會就可以接納返他。所以在他寫完「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的」這句果個moment,就着接住Arthur的一個幻想片段,就是個單親媽媽鄰居㩒他門鐘問他是不是跟縱他,之後Arthur的反應讓這位鄰居讚他funny,他終於得到在戲中的第一個讚賞。這個位都代表住當Arthur顯示到他本身正常的話,大眾真是會接受他。所以當他終於見到有人認同他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實踐到人生意義,但這個經歷原來都是他妄想出來而不自知。去到第三層Arthur被逼到要妄想的心理狀況,電影的經典quote「I used to think my life was a tragedy. But now I realize, it's a comedy」就變得相當有意義。點解Arthur會由本身覺得人生是齣悲劇,變到覺得是一套喜劇這?
首先,Arthur因為個社會的沒情加上他的病,讓媽媽賦予他的人生意義「一出世就為世界帶來歡樂與歡笑」沒一次成功實現到。當他知道自己是被領養同虐打到有病,再知道自己原來是有妄想症的時候,他個病先真正好返,而他都可以100%做返自己。在他殺死他養母之前,電影都有透過對白去表達這件事。當中他有提過「that’s the real me」表示他做返真正的自己,再話一路以為自己人生是悲劇,但宜家發現原來是一齣喜劇,之後就殺了他養母。而因為這個媽媽不是親生的時候,這個被加諸在身上的意義就不需要做到,就再構成不到悲劇。而他的人生會變成一齣喜劇,因為在他的世界,所有笑話都是一些最慘的黑色幽默,而他發現的所有真相同過去都是在他世界入面的黑色笑話。他本筆記寫的「有精神病最慘就是啲人期待着你是扮病」這一個笑話更加在這個時候成真,因為他已經醒覺自己本來就沒病,以及他都沒須要再妄想自己是正常。所以當這個笑話Joke成真,他就開始化妝成為Joker,同時他之前有病的所有時刻就真是變成了他的part of act演出的一部分,因為都變成真是扮着病啦。但是這一個啱啱變成Joker的Arthur在未上Murray個show之前,都未真正存在。
本身Arthur去到在後台休息室的時候都仲練習着到時在台上要開槍自殺,在一個位他開始改變主意,慢慢由殺自己變成殺Murray。大家記不記得當他在台上打開筆記話要搵個笑話的時候,鏡頭有特寫到筆記入面的一句「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價值」。這句說話是他仲有病的時候寫,當時作為一個社會邊緣人,他的生命沒意義到他甚至會諗自己有沒存在過。而當他的死可以證明他存在過的話,就一定比他條命更有價值。所以他在個時以為上Murray個節目自殺是有價值,因為大家都會知他存在過。但當他見返這一句的時候,他的片刻思考話比我知他開始覺得自己不應該死。當時他用一個非常正常的邏輯去跟大家講,大家咁關注個3個權貴的死是因為他們的身分地位,但如果變了是好似他這啲邊緣人死,大家眼尾都不會稍他一眼。這句說話就正正表達着他已經知道自己的死是沒價值,而一些欺凌他的人的死反而先會讓他條命更有價值。他殺死了3個華爾街仆街,讓到一班戴小丑面具的人去示威仲舉牌話「We are all CLOWNS」,所以殺死這啲打壓社會階層的人他先會真正存在。之後他對Murray作出最後的控訴,一槍打死了他,同樣地都打醒了這個城市的小丑。在這個時候,他終於由沒存在過的Arthur,一個本來的Clown 小丑,變成真正存在的Joker。同樣地出面班小丑都是一樣,都是一些一直被社會欺壓的人,而因為Joker這一槍,大家終於敢勇武反抗。
講完Arthur變成Joker的心理變化,有少少關於英雄故事的嘢想補充。
如果社會中被認為是「正派」的權貴死了先可以讓Joker條命更加有價值的,咁Joker咪正正是所謂對立的「反派」囉。調轉看,通常都是一些「正派」英雄的死比他們條命更有價值,就好似個3個人咁死了之後咁被社會重視。用Arthur養母個case來講,這啲權貴就是一些大眾渴望他們可以拯救自己的人,所以在戲中可以象徵住所謂的正派。如果用這套諗法去諗,Joker就是間接殺死了本片最大「正派」Thomas Wayne的人。再推深一層,電影中跟Arthur完全對立的就是Bruce Wayne,亦即是小朋友時期的蝙蝠俠。兩個都是第二代,一個是邊緣人的第二代;一個是權貴的。一個是被領養;一個是親生。一個是被虐打到有精神病;一個是被富貴撫養。一個要搵存在價值;一個一出生就有。最後先是重點,一個的人生由悲劇變喜劇;一個是由喜劇變悲劇。記不記得去到最後,Arthur再次返返精神病院,第一個畫面他就在度笑,這個笑已經不是他病發而是真心笑。當醫生問他笑乜的時候,他答又諗着一個笑話。之後個畫面就是Bruce Wayne望住已經死了的父母。其實都是代表住Arthur這個第二代贏了Bruce這個第二代咋嘛,因為Bruce已經由有美滿家庭變成一個孤兒仔喇。
去到這度講了咁久,仲有少少結語。如果一個社會要一個沒罪的人證明自己沒罪,即是好似Arthur要證明被人偷了塊廣告牌咁。又要個個有病看不到醫生,政府漠視民生,貧富懸殊越來越大,市民被欺壓。能夠牽起一場革命的並不會只是因為一個人的反抗,而是因為所有被欺壓着的人都會產生共鳴,一齊出來反抗。而個啲幫政府欺凌的人都不會是沒辜,都必須要接受死亡的報應。城市入面的小丑蒙面,是因為Joker的精神,香港人蒙面,是因為一種打不死的精神。香港人,反抗。
相關連結:
https://youtu.be/T-CeaWtjtpM
https://youtu.be/RGRENu5JuLQ
https://youtu.be/LgCldRdSNb0 (超粒方)
《無料案內所》簡介
無料=免費;案內=介紹。無料案內所是一個娛樂平台,Ernest 與不同主持人為大家放送日本相關的影片和資訊。
《無料案內所》SN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uryouannaiasia/
Follow Ernest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三塊廣告牌影評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意外》:很多人很意外《意外》沒得獎,但我沒有很意外
-
《意外》在今年的奧斯卡入圍了六項大獎,Frances McDormand和Sam Rockwell更是一舉拿下兩個個人獎項。雖然很多人很訝異《意外》沒有拿下最佳影片,但我必須很誠實地說:不意外。別誤會我,我並沒有不喜歡這部電影,只是電影裡面的某些部分讓我不是很滿意,才覺得它有點過譽。
-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所謂「正義」
《意外》的故事發生在安琪拉・海耶斯遭到姦殺後,執法部門無法逮捕兇手也無心繼續偵查此案。案子毫無進展,安琪拉的媽媽蜜兒芮德忍無可忍,直接租下冷清快速道路上的三塊廣告看板,並登上「遭到姦殺」、「卻沒抓到犯人?」、「怎麼會這樣,威洛比警長?」三個標語。
設立廣告牌不只是為了讓安琪拉的案子得到應得的關注,也是蜜兒芮德讓大家知道她拒絕再默不吭聲了。蜜兒芮德的動機看似合情合理,但隨著故事的發展,何謂「正義」變成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故事過了一半,警方為了整垮蜜兒芮德,除了將她的同事狄妮斯逮捕、狄克生警員把廣告商威畢丟出窗外,三塊廣告牌也因人為縱火而毀損。一氣之下,蜜兒芮德選擇在夜深人靜時燒了警局來表現她的憤怒。這個行為使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可以自行尋求正義的嗎?當她的怒火指向警方而非強姦犯時,她的舉動應該被定義為「尋仇」而不是「為被謀殺的女兒伸張正義」。
私刑正義(Vigilante Justice)可以因為政府和執法單位效率和政績不佳而被合理化,但行俠仗義者(vigilante)並不會因為政府和警方沒有作為而拿他們開刀,反而是會直接去追緝兇手。他們處罰罪犯的確觸法,但這些舉動被視為正當是因為他們並不單純為自己,而是為了滿足整體社會的期待。想想夜魔俠和蝙蝠俠,我不覺得蜜兒芮德可以跟前面兩位歸在同一個名單上。(就這個部分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分享你們的想法,因為vigilante的概念幾乎可以再寫另外一篇文章XD)
-
➡️狄克生的轉變
在講到狄克生警員之前,先說說密蘇里州這個地方吧。密蘇里州曾在2014年發生麥可・布朗槍殺案。在沒有攜帶武器的狀態下,非裔少年麥可・布朗遭到白人警官威爾遜射殺。這起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彈,當地也舉行抗爭,要求政府介入調查。雖然《意外》裡的小鎮是導演虛構的,但考慮到歷史背景,密蘇里州毫無疑問地和警方暴力和種族歧視有強烈關聯。
《意外》裡的狄克生是艾比鎮上的一個警員,觀眾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他歧視有色人種。針對他的行為,應該多數人都會覺得:天呀,怎麼能自我膨脹成這種程度?狄克生非常仰慕威洛比警長,而他的死讓狄克生覺醒,並決定要成為更有用的人。他在警局大火中保護了安琪拉的檔案、向廣告商威畢道歉、打了酒吧裡的軍人以取得DNA樣本,他甚至試著找出到底是誰殺了安琪拉。尤其在蜜兒芮德親眼見到狄克生奮不顧身地衝出火場,觀眾也隨之對狄克生改觀。
但我認為,觀眾不應該這麼輕易的淡忘狄克生過去的行為。他不僅對蜜兒芮德(女人)很糟、嘲笑詹姆斯(侏儒),更不用說他看到接任威洛比的新任警長(黑人)時那副模樣。就密蘇里州的背景而言,我覺得狄克生的故事線應該要處理地更細膩。但換句話說,也許這正是在諷刺人們往往是多麽的健忘和容易原諒別人。
➡️憤怒
我很喜歡Frances McDormand在電影裡面對憤怒的呈現,最佳女主角實至名歸(我絕對不會說我從頭到尾都支持莎莉 我醜哭)。整部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蜜兒芮德回憶自己和女兒最後爭吵的那幕。安琪拉說:「我希望我在路上被強姦!」而蜜兒芮德的回應則是:「那我也希望妳在路上被強姦!」與其說是一語成讖,不如說蜜兒芮德沒辦法接受自己和女兒說的話是如此的任性。她的憤怒不僅是針對警方的無能,也內化成為自己去挑戰執法單位和為女兒的死找出真相的力量。蜜兒芮德不單單是個酷媽,Frances的演技為這個角色帶來了層次,呈現出一個母親在捍衛孩子時的各種面貌。
-
如果在現實社會裡,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尋求正義,成功的機率是多少?「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不是有可能因此成為常態?除此之外,在電影裡面,我們能夠很容易的讓自己的情緒隨著角色起伏,可是回到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是否也能夠如此輕易地放下?
-
最後,感謝所有猜中🦄編在寫《意外》的追蹤者們,我自己覺得我很荒謬因為第三個提示根本是亂拼湊表情符號的。大家真的很厲害,請受我崇拜!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妳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Photo Credit: IMDB
#康妮可影視 #connicole #filmreview #影評 #threebillboardsoutsideebbingmissouri #意外 #奧斯卡 #Oscars #觀影心得
三塊廣告牌影評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下評論】
奧斯卡將於明天登場,這次特地將入圍最佳影片的九部電影評論一次整理,讓大家再次回憶九部電影帶來的心靈饗宴,一起期待獎落誰家!🙌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就算淡化了同志電影會有的種種衝突,此片對同志的壓迫還是隱約存在,在義大利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的鏡頭下,即便是純愛,一旦披上同志的外衣,仍要接受社會環境的不友善,只是導演刻意的以影像隱晦表達。
而同樣都是男男同志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格局上比《愛情的模樣》更大,比《春光乍洩》充滿的遺憾更溫柔許多,比《摯愛無盡》的壓抑更寬容幾分,比《斷背山》的複雜來的更為單純,所以,就算最後看著艾里歐那斗大的淚珠映在火爐前烙下深刻的痛楚,但能如此愛過一回,或許奧利佛與艾里歐的純情愛戀仍是我們每個人都嚮往的吧。
影評全文👉http://bit.ly/2qWK9sF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克里斯多福諾蘭首次將故事焦點轉向二戰,在處理如此龐大的歷史命題下,開場幾乎不用台詞僅靠精準的場面調度和影像呈現出『陸、海、空』三者在此救援行動中彼此依賴的關係,迅速且俐落的展現高超的導演功力。全片大玩諾蘭擅長的空間和時間,依然不顯凌亂,而片尾湯姆哈迪的戰機符碼、『盲人』故事的寓意則為全片畫下最佳註解,克里斯多福諾蘭精彩的完成了一幅歷史鉅畫。
🏃《逃出絕命鎮》Get Out
從主持人、配音員之後,首度轉戰大銀幕的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不但獲得觀眾的喜愛,開出亮眼票房成績,也受到外國媒體盛讚,更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逃出絕命鎮》以驚悚片包裝嚴肅的種族議題,全片塑造出來冷冽的肅殺之氣,是對美國當地政治的高級諷刺,從演員精湛的演技、看似荒謬的故事,實則將受壓迫的感覺以另一種獨樹一格的形式道出,令人耳目一新。
🕊《淑女鳥》Lady Bird
拒絕父母給予的名字,堅持以「淑女鳥」稱呼自己,這就是克莉絲汀。
她不甘於平凡,試圖在小小的家鄉沙加緬度以自己的方式與世界對抗。她毫不猶豫的打開車門往下一跳,向觀眾宣示著她想逃離家裡的決心,因為手骨折而打的石膏,就像獎勵自己的勇敢行為,也為她艱難的17歲開啟序章——這趟踏入大人世界的最後一哩路,有著她對即將成年的滿心期待,卻又參雜著對人生、對自我的迷惘。
《淑女鳥》就像是一部葛莉塔潔薇寫給故鄉的情書,藉由少女們青春時期的掙扎叛逆,來用力歌頌對家鄉的深厚感情,裡頭對人與人相處間細膩觀察以及對親情的深刻描繪,都緊緊的扣人心弦,讓大家再透過《淑女鳥》回憶一次青春習題。
影評全文👉http://bit.ly/2oN0MD7
👗《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名導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和奧斯卡影帝紀錄保持人丹尼爾戴路易斯揮別《黑金企業》中人性的貪婪以及對神權的質疑,在此片將焦點轉向細膩的裁縫師心境。開場一開始即是特寫,宣告此片以女性來看故事主人翁,接著在一件又一件精美華服和一曲又一曲騷動配樂的帶領下,觀眾一步步走進裁縫師伍德考克和他的繆思情人艾爾瑪間彼此糾纏的愛恨情仇中。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在刻畫人性的慾望還是相當精準,且丹尼爾戴路易斯全片風度翩翩的身影並演活了以自我創作為中心的藝術家,影帝獎項中我更愛這次的丹尼爾,只可惜碰上幾乎篤定拿獎的蓋瑞歐德曼,這次的息影作我認為水準還是相當高標。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此片的劇本相當精彩,始於一場未破的姦殺案,接著從法蘭西絲麥朵曼飾演的母親蜜兒芮德租下廣告牌,決心要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小鎮的公權力後,所有事件猶如齒輪般環環相扣,接著隱藏在社會底下的不安與問題不斷引爆。
導演透過蜜兒芮德的口,把教會比做惡棍幫派,批判了教會偽善的假面;導演透過蜜兒芮德的眼,看見公權力的怠惰與無能;導演透過蜜兒芮德的身心,感受無助、內疚且憤怒的高張情緒。
影評全文👉http://bit.ly/2Exgehf
📰《郵報:密戰》The Post
開場史蒂芬即以拿手的戰爭場面牛刀小試,以叢林戰的場面調度輕而易舉的將觀眾帶進越戰氛圍中,我們早在《搶救雷恩大兵》裡開場的搶灘大戲中,見識過史蒂芬那堪稱教科書等級的鏡頭運用,但此片並非《搶救雷恩大兵》,史帝芬也無意往戰場的武戲深究,簡單的槍林彈雨後,只見史蒂芬將鏡頭一轉,轉向遠離戰火的美國本土,告訴觀眾,這裡少了砲聲、槍聲和哀號聲,但同樣也在打仗,正在打一場以文字、新聞自由為名的戰爭。
綜觀全片,史蒂芬在片中每一場說教戲中,都是透過女性角色說出,在當時隱藏於時代下的種種角力(政治、父權等),史蒂芬利用此片宣告女性當家,也書寫下重要的歷史初稿,並鑿出了不可抹滅的歷史痕跡。
影評全文👉http://bit.ly/2CHwDtE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
《水底情深》中對魚人的救援行動,串起劇中的弱勢者,每一個幫助魚人逃出實驗室的人,都是以不同方式被社會邊緣化的族群(啞巴、同志、黑人),社會對他們無形的暴力讓他們團結一致,他們尋求自由,拒絕囚禁和威權的宰制。在現實生活,這些日常被社會邊緣化的,卻時常是最具同理心的一群人,如此充滿勇氣的行動賦予這些無聲之人強大的力量。
伊萊莎與魚人,即便沒有語言作為媒介,卻沒有失去溝通的能力,仍能包容彼此的差異,談一場浪漫而純粹的愛情。最後伊萊莎與魚人在水中相擁的唯美畫面,導演展現出對世界的無比溫柔與希望,也完成他童年時的小小願望,將他對《黑湖妖潭》的完美想像,透過《水底情深》畫下一個完美句點。
影評全文👉http://bit.ly/2sueNum
🇬🇧《最黑暗的時刻》The Darkest Hour
由諾蘭執導的戰爭片《敦克爾克大行動》的鏡頭與第一線參戰的弟兄站在一塊,拍出戰線上生死未卜的壓迫感,而《最黑暗的時刻》,萊特將攝影機放在英吉利海峽對岸,邱吉爾的身影在作戰指揮中心穿梭,觀眾的心情也跟著他的身軀,在複雜的地下碉堡的走廊打轉。
作為歷史片,我們都知道故事發展到最後,英國將獲得勝利,邱吉爾的事蹟將被歌頌,《最黑暗的時刻》以邱吉爾的三次重大演講作為主軸的,完美重現邱吉爾如何成功喚起民心的結合,成為日後備受傳頌的政治神話。
影評全文👉http://bit.ly/2BktGOR
註:影片順序以片名首字母排序
#奧斯卡明天頒獎好緊張
#今年電影都蠻喜歡的
#各種題材一次滿足
三塊廣告牌影評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片無雷短評
《意外》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仇恨還是放下,都是需要學習的
一個心力交瘁的媽媽,為了被殘酷姦殺的女兒,在「密蘇里艾比鎮外樹立了三塊告示牌」,嚴厲控訴了當地警方辦案不力,引發軒然大波。
電影彌漫著馬丁麥唐納一貫的冷調幽默,探討了人性面對無奈又無解的人生難題,引發的仇恨與原諒—正負兩方想法:需要透過衝突、仇視、諒解、最後合作、放下而共存,劇本在情緒的堆疊上十分有層次,且端看劇中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撐起這一個深刻又感人的故事。《意外》給我的感受相當豐富,五味雜陳的複雜感受,相信能夠帶給觀眾不少反思。
《意外》提供了針對刑案受害者事件,有關控訴方以及被控訴方的兩照觀點。有趣的是,故事設定在一個美國南方的小鎮:一個純樸、生活步調緩慢的地方。人們對於法律或是法制概念不像大城市般堅固,唯一的執法人員就是當地警局裡的警長或員警。更有趣的是,這些所謂的「執法人員」就跟鎮民的生活緊密結合,彼此有著不同親密或仇視的關係,警察只不過是賦予法律權力的有牌流氓,有可能憑著私人恩怨辦案,延伸出更多仇恨。在這個法律不彰的地方,並沒有所謂絕對的正義,而是靠著人們之間彼此的互信或情義:說好聽就是人情味;說難聽就是未開發的野蠻。
因此,《意外》是一部著重人與人間互動的演出,劇本也針對三塊廣告牌當作導火線,催化了這個充滿矛盾衝突的小鎮平民間,互相的人際狀態。同時,我們可以看得出人並非黑白分明,人性是善與惡並存的狀態。伍德哈里森所飾演的警長雖然在鎮上德高望重,但心裡永遠抱著對法蘭西斯麥朵曼所飾演的母親一份愧疚;而母親的處境讓人同情,但激進的行為也引發眾人的不滿;而山姆洛克威爾所飾演員警,是我認為本片角色轉變最有層次,也具備內心矛盾,以及成長變化的人物。面對自己的母親、他人的母親、鎮上的麻煩人物、甚至是和自己作對的人,隨著劇本的推進,態度也有所轉變。若要說這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人選,我個人是相當喜愛山姆洛克威爾的表現。
而《意外》最終的核心價值,在於探討了人性在面對「仇恨」時,所衍生出的不同反應。「仇恨只能衍生更多仇恨」,學會「放下」才是根本之道,但重點就在於「誰先放下」。這背後又衍生出忍耐吞恨,或是不甘心的心情,是讓我們人格更加善良的重要關鍵。不論是選擇繼續報仇,還是放下,我相信都是需要學習,需要在真正面對挑戰時,判斷過、思考過,才能個真正了解認識。在《意外》中的劇本,就是希望人們可以透過這樣一連串的事件,反思自己是否也能有這樣的智慧去化解糾紛。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縱使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但有非常具有張力的戲劇成分,值得細細品味,欣賞這群演員們互相產生的化學變化,有趣又值得深思。
.
P.S. 這部電影的中文片名真的很難翻譯...
直翻感覺有點蠢,翻成意外好像又搔不到癢處
我來取應該會取《地方媽媽的廣告刊登中》
或是《地方媽媽在你背後很火》
或是《想為女兒出口氣的地方媽媽與讓所有鎮民都頭痛的三塊廣告牌》
嗯...好吧,還是叫《意外》吧...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我給,★★★★☆ 4.5顆星!
.
***************************************
幕迷影評文章: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6855
***************************************
.
#意外
#ThreeBillboardsOutsideEbbingMissouri
#密蘇里艾比鎮外的三塊廣告牌
#廣告牌殺人事件
#2018年2月9日 上映
#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