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地開發財報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地開發財報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地開發財報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地開發財報狗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JC 財經觀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比較頻繁使用財報狗的美股功能 發現真的是美股新手的福音 介面平易近人 呈現方式也很清楚 所以寫了一篇文章-用Adobe(ADBE) 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使用軟體的功能 (剛好公司也要公布最新一季的財報了!)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公開文章) 圖文連結:https://pse.i...

三地開發財報狗 在 腦洞大開|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58:03

【0510-0516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5月⠀⠀ ⠀⠀ ❶ Coinbase有意讓狗狗幣上市⠀⠀ ⠀⠀ ▍幣圈的迷因之王要上市了?⠀⠀ ⠀⠀ 相信大家上週應該都經歷了不小的打擊...同時在兩個不同的場域出現大漲大跌的艱難情境。跌的部分是台股上周四爆出史上單日最大跌幅,連續噴了兩天超...

  • 三地開發財報狗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0 14:18:01
    有 694 人按讚

    最近比較頻繁使用財報狗的美股功能
    發現真的是美股新手的福音

    介面平易近人
    呈現方式也很清楚

    所以寫了一篇文章-用Adobe(ADBE)
    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使用軟體的功能
    (剛好公司也要公布最新一季的財報了!)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公開文章) 圖文連結:https://pse.is/39hxwf

    Adobe(ADBE)是美股中相當受到投資人關注的成長股,也是多媒體軟體開發的領導廠商,提供一系列為專業人士、行銷、一般消費者提供一系列等多元的產品與服務,應用於藝術、網頁設計、視頻影片和動畫製作、遊戲開發等產業,客戶擴及權全世界各大企業與品牌,產品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 Pro、Lightroom CC、InDesign、dobe XD等。

    這家公司擁有相當強的護城河,不過是過去銷售傳統銷售套裝軟體,到成功轉型成訂閱經濟公司,都擁有非常優異的營運表現。自2012年5月,Adobe(ADBE)首次推出了Creative Cloud的訂閱服務,一開始雖然不受到市場投資人的肯定,但是時間證明了公司的遠見,在2015年營收爆發,達到雙位數的成長,也為股價注入強心針,近五年股價漲幅達440%。

    用財報狗最新的美股功能,讓投資人從公司的財報面去檢視,是否可以抓到這一波高速上漲趨勢?

    依照我的研究習慣,會按照下列幾個項目來觀察:

    1. 營收成長率
    2. 獲利能力
    3. 現金流表現

    成長股的評估首重的還是公司營收的成長率,因為高估值主要包含的是對於未來成長的預期,一旦成長趨緩,在美股這樣的效率市場估值就會快速回調。

    觀察Adobe(ADBE)的營收成長率,可以發現2012年到2013年底的營收成長率大幅衰退,就是因為公司開始轉型,要說服客戶買單,還要將一次性的高單價購買,轉為小額分期付款的訂閱費,營收一定會受到影響。

    但在2014年開始明顯有好轉的跡象,並於年底已經是正成長。2015年開始營收成長率已達雙位數,股價也有明顯的漲勢,表示市場對於公司的轉型給予肯定。而在近兩年,Adobe(ADBE)也可以維持23%左右的營收成長率,以公司的規模來看已經非常優異,未來仍可靠創新研發與併購整合來繼續壯大實力。

    每股盈餘自2012 年每股1.66美元,成長至2019年每股盈餘為6美元,平均每年成長17%。這也是我認為美股最吸引人之處,市場總會獎勵表現好的公司,而趨勢的延續性也相當長!

    第二個部分要看的則是公司是否具有護城河(競爭優勢),能夠維持一定的獲利能力。軟體行業的毛利率一般來說都非常高,不過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訂閱,所以錢都是花在行銷、廣告與管理上,營業費用相當高昂,往往一個不小心花太多,還有可能導致虧損的狀況產生。

    Adobe(ADBE)沒有這樣的問題,公司的成本控管也相當優異。先看毛利率的部分,多年以來都維持在85%以上,而營業利潤率也是在2013-14時短暫下滑,後來就開始逐步改善,到目前可以維持在30%左右的水準,稅前與稅後淨利率也保持穩定。

    轉型為訂閱制後,營業利潤率仍可持續提升,與訂閱制的商業模式也有相當大的關係。原本以專業使用者為主,但訂閱制也吸引了許多一般需求的用戶,愈多對於公司來說愈有利,建立起網絡效應。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轉為訂閱制後,就不需要在經銷商鋪貨,消費者直接到Adobe的官網上就可以訂閱軟體,省下許多中間成本,大幅節省了過去的營銷費用。

    最後則是現金流的表現,轉型為訂閱制後,由過去的一次性收費,轉變成穩定的經常性收入,對於像Adobe(ADBE)這樣的訂閱經濟公司來說又擁有的另外一項優勢,就是「穩定的現金流」。

    由於公司可以根據許多指標來衡量未來收入與現金流的穩定性,也讓它們可以提前規劃資金的用途,更彈性與高效的進行研發、投資與併購,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成長。

    公司自2012年起營業現金流是持續成長的,公司在轉型為訂閱制後,營業現金流更是有明顯的上升。投資現金流則是在2018年時收購電商平台Magento與自動化行銷軟體Marketo而有較大幅度的流出,在當年也提高舉債額度因應較大的支出。自由現金流則是營業現金流扣出資本支出的數字,可以明顯看出Adobe(ADBE)的資本支出需求並不,完全就是仗著輕資產優勢翩然前進的代表。

    在自己比較了公司的三個主要的面向後,基本上可以確認Adobe(ADBE)這間公司的成長性、競爭力與安全性,是一間值得長期投資的好公司。

    不過我也看到財報狗網站有「股票健診」的功能,可以用來跟自己的判斷做一個重複確認。

    首先是地雷股健診,評估指標包括現金流、應收帳款周轉天數與存貨週轉天數。Adobe(ADBE)的評分基本上是滿分,因為公司是沒有存貨的。

    定存股健診沒通過,因為Adobe(ADBE)本來就不是走這個路線,公司沒有配發股息,剛好也省去的美股投資人最在意的30%股息稅,但是資本利得這部分就沒得挑剔,是近幾年的大成長股。

    也因此成長股健診給了滿分!衡量指標包括毛利、營業利潤率與淨利率都輕鬆達標。(雖然財報狗這邊年增率只給大於0就達標對美股成長股來說好像太簡單)

    便宜股健診就0分,對於股東來說絕對是好事!因為持續成長的好公司,在美股價就是會持續上漲,市場給公司的估值建立在未來的成長,所以還是要記得追蹤每一季的成長率,才有辦法辨識出公司的營運狀況。

    最後,投資人可以用財報狗的估值指標來衡量目前股價。由於成長股用本益比來估值不是很適合,最好是可以參考股價營收比。財報狗雖然沒有這個數字,但是我覺得可以利用「關鍵指標」的「彼得林區評價」做為參考。

    彼得林區也是偏好投資於生活中常見的成長股,在現在很多科技軟體股,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公司,加上Adobe(ADBE)的盈餘相當優異,負債也不高,幾乎都符合彼得林區的選股原則。

    觀察過去的走勢,以價格低於趨勢線時作為買進參考。也可以從圖中發現,目前的股價確實是偏高了,如果你是剛加入美股的新手,或是想要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不妨耐心等待一個更適合的進場機會!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財報狗網站可以查詢美股囉
    #最有效率分析美股的財報網站

  • 三地開發財報狗 在 財報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2 20:03:52
    有 5,980 人按讚

    「為什麼會選擇投資美股呢?」這問題在過去幾個月問了快 100 次

    「因為美股比較多長期成長的公司,不像台股都是電子代工景氣循環很明顯。而且美股有很多成長性很強的股票,沒有漲跌幅限制,選得好,股價一下就飆上去了。」幾乎每個人都會給出這樣的回答

    今年以來,美股複委託交易人數來到 209 萬人,比之前成長快三成。Google 搜尋美股的人數更是成長好幾倍。

    「那你覺得投資美股最麻煩的地方是什麼?」

    「主要還是語言吧,都要看英文。雖然也不是看不懂,但看一個網站都是英文還是覺得有點壓力。」

    ---

    別怕!財報狗這不就推出美股了嗎?
    https://statementdog.com/us-stock

    讓我們看看使用者的回饋(100% 真實回饋,絕無添加刪減):

    「用了財報狗的網站也四、五年有了。一直也很喜歡財報狗的 UX 還有能用圖表來看各種數據的方法。

    今天我試用了一下新的美股功能, 可以用習慣的介面直接了解美股的財報數據, 覺得太棒了!

    之前找了很多網站像是 Seeking Alpha, Jitta 等等,在免費的狀況下都不能夠看得那麼全面。

    相較之下,貴公司真的是佛心公司阿!我會付費試試看美股的功能,希望貴公司可以繼續開發美股相關的功能。我相信會有像我一樣人回鍋財報狗付費會員。(本身是台股轉美股的投資人 + 習慣用圖表來理解數據)

    再次表達我的讚嘆!」

    ---

    5000+ 公司、20 年數據、簡單的圖表、股票健診功能、彙整美股新聞和討論區文章。最重要的是,免費!
    https://statementdog.com/us-stock

  • 三地開發財報狗 在 蕭瑟寡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18 17:31:17
    有 167 人按讚


    台北房價一度超越曼哈頓中城區和雀爾喜區,你就知道這種漲幅和囤房規模有多麼恐怖。

    【200萬的理性選擇】

    一個問題,如果你手邊有200萬,此時最理性的選擇,是拿去創業,還是投資房地產?在台灣,這答案是房地產。

    繼續這個話題前,先聊個小歷史。

    18世紀時,英國運送犯人到澳洲開發,當時的計費標準,是按『上船』時犯人的人頭數付費給船主。然而,私營船主為了牟利,不顧後果地將犯人推上船,航行後更有船主一出海就把犯人扔進海裏,如此導致了死亡率竟可高達94%。

    英國政府看這樣不行,因為到澳洲都是死人了,於是改了規定,付費方式改為按『下船』時活著的人頭數計算,結果制度一改,犯人的死亡率馬上降到1%。

    會談這個小故事的原因在說明,制度的重要性勝過一切,不以土地制度剝削人民的歐美,致富的方式是創業(不是絕對,但相對而言),但在華人所在的中、港、台,由於擁有全世界最剝削的土地制度,你必須投資房地產。

    結論是:不要跟制度對著幹,不然你就等著被制度幹。

    #重點1
    #創業九死一生

    在鬼島獨有的剝削制度下,創業成功的概率有多低呢?依經濟部的新設企業統計,台灣的新設企業能撐過1年的僅10%,熬過5年的只有1%,亦即5年內的陣亡率高達99%。

    簡單的說,你如果拿著200萬出來創業,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相反地,如果你將這200萬投資於房地產上,依照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通常是穩穩地賺(不是百分百,但時間拉長,正常都是暴利)。

    事實上,若是我們比較台灣的『實業家』與『地主』,你會發現台灣最頂級的富豪都是地主,而不是實業家。

    所以在台灣,除了極少數的實業家(如郭台銘),很少有人敢說自己的財富會比地主還多,那台灣的地主倒底富到什麼程度呢?

    或許這幾年,你會發現因百業蕭條,而空出了許多店面,對於一般有二間房的中產階級,有空房都迫不及待的要出租,因為不出租所損失的就是每個月2-3萬元的租金,但台灣的地主,一個店面的月租常常高達上百萬,一年下來就至少是千萬,但只要沒有達到地主想要的天價租金,他說不租就不租,而且一擺就是2-3年以上,這在全省都是普遍的現象。

    換為具體的例子,以西門町的店王林世昌來談,他只靠著23間店面,就可月收3000萬,年賺3.6億。我們同樣以人來相比,台灣上班族最厲害的鄭名凱,他的年薪高達3千萬,可說是上班族中的超級金領,然而,鄭名凱『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西門町店王『一個月』的收入,如此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而且別忘了,鄭名凱是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而林世昌卻是每天喝茶聊天。

    《西門町店王年收3.6億》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8641505

    《鄭名凱.二十七歲年薪三千萬》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39566609

    #重點2
    #即使是上市公司也難敵個人地主

    地主太強了,金領打不贏,我們以上市公司跟你 PK,總不可能輸你了吧?

    然而,我們攤開2017年的上市櫃公司財報發現,在台灣1679家的上市櫃公司中,3.6億的年淨利,可以排在第516位,也就是說,西門町店王一年收的店租,直接打趴了70%的上市櫃公司,但別忘了,店王是一個人整天閒閒沒事做,而上市櫃公司則是動輒上百人日夜辛勤的工作(事實上,若在加計台灣的140萬家中小企業,你可以說西門町店王只靠店租,基本就打趴了上百萬間的台灣企業)。

    這樣相比,你就了解為何歐美不會有這樣的土地制度,因為除了不公平外,它也不利國家發展,而事實上,這樣的房東,在各城市都不少見,而他們才是台灣真正的隱形冠軍(商周稱讚台中中部的輕工業企業為「隱形冠軍」,但這些工廠每年的獲利都遠不如地主)。

    《華人為何不敢到德國炒房》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4063338

    《新加坡政府如何讓90%的居民擁有自己的房子?》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4958500

    正當你覺得西門町店王應是地主池中的大魚了吧?那你還真就小覷了台灣的地主。

    以聯邦集團創辦人林榮三來說,它在《富比士亞洲 Forbes Asia》中排行第9,但因為這漏算了林榮三主要的財產,亦即遍布大台北及桃園、逾40萬坪、市值逾2千億元的土地,台灣的頂級富豪都認為,林榮三才是真正的「台灣首富」。

    而曾是是林榮三多年好友、富邦集團總裁的台灣首富蔡萬才更曾私下表示,「我怎麼會是首富?林榮三才是吧!富比世漏算他很多房地產。」林榮三生前也曾說:「我的地有多少,我自己都算不清了。」

    不只林榮三,台灣的頂級富豪幾乎清一色都是地主,這也包括了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南京東路地王陳珠祈、信義區地王林堉璘……這些還都只是台北的大地主,若再加計中南部的大地主,如霧峰林家、鹿港辜家……你會發現,台灣最富有的人,其實都是大地主,上市櫃公司再努力,也都很難超過地主。

    而且別忘了,台灣的上市櫃公司,都已經是台灣上百萬間企業裡的佼佼者,算是績優中的績優,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些動輒上百上千人的上市公司,每年的獲利竟都還不如『一個人』的地主,由此可知,台灣的土地制度是有多麼的剝削。

    《地王林榮三 擁地40萬坪》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6467

    《神祕地主陳珠祈的九堂課》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39566473

    《林堉璘土地布局深謀遠慮 身價突破台幣1700億元》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703728198259.html

    #重點3
    #唯一能擊敗個人地主的只有法人地主

    事實上,台灣地主並非只有自然人,更大的地主是財團法人如『中信』『遠東』『富邦』『國泰』……攤開這些財團的財報後,你才發現他們都囤積了龐大的土地,市值早已破兆,他們才是台灣金字塔上最頂尖的地主。

    這些財團致富的方式也無過人之處,他們只是利用了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壽險公司在收取了保費後,再投資於大量土地上來賺取收益。於是你會發現,這其實是雙重剝削,亦即收取了屌絲的保費,然後投資到土地上,最後再炒高房價賣給屌絲。事實上,這種模式也嚇呆了國外的壽險公司,但外資所不知道的是,這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因為只要利用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即可(持有稅率低、囤房沒有累進率)。

    至於台灣制度無法改變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民代主體都是地主,他們靠著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不用做都世代富貴,如此的話,自然也不可能去制定公平的制度,不然以台灣亞洲第一的空屋率來說,只要提高土地持有成本或開徵囤房稅,那房價就會回歸合理。

    《國泰人壽兩次購地新啟發》
    https://goo.gl/GzPjaH

    《台灣的奇葩囤房稅:阻止真正的囤房稅出現》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8743328

    綜上,可以知道在台灣,你若擁有200萬,應投入房地產才對,因為在台灣獨有的剝削制度下,它的風險極低而利潤極大,雖然這很可悲,卻是個人最理性的選擇。

    當然,你也可以感性地選擇逐夢創業,不是不能成功,而是大概率下是九死一生,這也是台灣與歐美最大的不同處(事實上,台北隨便賣掉一間公寓,都可以在收入是台灣人二倍以上的美國買間帶泳池的 House 了,而這也嚇呆了歐美的富裕人士)。

    在台灣,最弔詭的是,一輩子只靠土地制度剝削人民的地主民代,他們從來不工作(很多都是沒出過社會就直接從政的官二代),老了卻告訴年輕人要好好努力工作,他們致富方式是炒地皮,卻告訴中小企業要好好經營實業。

    不要相信地主民代表面的話,要看他們私底下的致富方式,這才是真實的台灣。

    《台灣房價難降的根本原因:民代主體是地主》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3958554

    《柯文哲要提高囤房稅,被龐大地主民代群擋下來》
    https://disp.cc/b/163-aQR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