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國演義大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國演義大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國演義大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國演義大綱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6的網紅Amy Ng 吳芷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生】  人生這個命題太闊太深奧,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著墨。應該怎麼活,怎樣活得好,是言人人殊的命題。不過有時候替人構思修改個人陳述之際,會覺得所謂獨一無二的故事,其實也不全然無跡可尋。  昨天跟學生討論他的大學申請。我們還沒見面之前,從他人口中得知,學校老師說如果他的成績沒有改善,就...

  • 三國演義大綱 在 Amy Ng 吳芷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0 21:06:17
    有 19 人按讚

    【人生】
    
    人生這個命題太闊太深奧,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著墨。應該怎麼活,怎樣活得好,是言人人殊的命題。不過有時候替人構思修改個人陳述之際,會覺得所謂獨一無二的故事,其實也不全然無跡可尋。
    
    昨天跟學生討論他的大學申請。我們還沒見面之前,從他人口中得知,學校老師說如果他的成績沒有改善,就建議退修科目,言談間甚至勸他轉學。幸好我們的相處更像朋友,他當然也有懶惰的時候,例如曾被我發現直接抄寫網上資料應酬我。可我嘲笑了他一番,明言我寧願他坦言沒做功課後,他倒也會勤勤懇懇地完成課業。旁人眼中的他也許是個平平無奇的、十六七歲的男生,平日喜歡打遊戲,喜歡獨自彈彈低音吉他,喜歡科幻電影。認識他多點,會知道他課堂上放空時畫的是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如今抗拒中文的他小時候也曾追看《三國演義》。父母從商的他,幾個星期前一直跟我說打算修讀商業或經濟,卻遲遲仍沒下筆。反觀昨天他提出對媒體文化的學位感興趣後,一個小時後我們便敲定了文章的大綱,他還主動說會找參考書去讀。總覺得人生就是,當你認清自己的興趣,接受了真實的自己,things start falling into place。你會開始懂得,如何篩選值得留下的人事。
    
    說了那麼久,我最喜歡是他跟我說的一個,對他印象深刻的故事。「迪士尼的總部大樓設計,是由七個小矮人撐起屋頂的,象徵當年《白雪公主》的動畫讓迪士尼發展邁向高峰。」童年時代的角色、那些天馬行空的夢想,只要你願意,都可以成為人生的一部分,撐起你的一片天。
    
    #我的寫作日常 #010
    #諗唔到用咩相呢張都配合主題 #夢想係改變世界哈哈哈

  • 三國演義大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2 19:30:00
    有 741 人按讚

    中國「國史」認同的建構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在南院(馬來西亞南方學院)講授「中國通史」的第一堂課,總會要求學生上到台前,把他們印象中,在中學時代死背的「中國歷史朝代系譜」寫在黑板上。同學們一般公式性的敘寫,會是:「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似乎以為這就是標準答案。然而,像這樣的一條「八股系譜」,就是中國歷史不可質疑的定律嗎?

    顯然不是的。你可以去質問:為什麼會是「魏晉南北朝」?而不是「蜀晉北南朝」呢? 《三國演義》裡不就尊崇劉備之蜀漢,貶斥曹魏之「挾天子以令諸侯」嗎?而宋齊梁陳之「南朝」,只不過是偏安政權。後來隋之統一中國,其權勢實源自「北朝」。各位,你們不是看過《蘭陵王》、《錦繡未央》嗎?請問那時候是北朝強,還是南朝強?為什麼我們卻常言「南北朝」,而不稱「北南朝」呢? 難道這就僅是因為「南朝」是漢人的政權,而「北朝」乃「非我族類」的「五胡亂華」之局?瞭解歷史,豈不荒謬!

    更值得玩味的是,為什麼是「宋─元─明─清」?我問學生:「您們有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嗎?《天龍八部》裡頭的那個喬峰是哪一族/哪一國人?」

    學生回答:「契丹人,遼人!」

    我再問:「您們還記得岳飛嗎?他向誰大聲說:『還我河山』?」

    學生回答:「金人,女真族人!」

    好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其與北宋政權對峙;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佔有了宋朝半壁江山,為什麼在我們熟啃的「中國歷史朝代系譜」裡竟沒有他們可以「擺放」的「正統」位置?

    一、異族歷史地位的邊緣化

    難道說,這又是另一個「非我族類」的心理作祟?那,為什麼自稱「蒼狼之子」的成吉思汗,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卻又被整個地納入「中國歷史朝代系譜」裡頭?難道說, 是否要等到被「異族入侵」,「完全」征服了「全中國」,這些「異類」所建立的政權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正統」的「國史」?同學們頓時陷入納悶的思索之中。

    但歷史的詮釋,常常又是充滿矛盾的。所謂的「正統」的中國斷代系譜,不過是經過「人為」的詮釋了的程式設計。我們知道,遼、金、元三朝,均為「非漢族」所建立的王朝。昔時漢族向以「夷狄」視之。傳統上,以漢族為本位者,很難容納這批「異類」。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流,異族入侵中原,似乎是要等到他們能夠「漢化」之後,才可以在中國「正史」上佔有一席之位。就像大清帝國滿人那樣?

    二、漢化史觀主導歷史詮釋

    一些傳統的歷史學者,諸如繆鳳林,在其《中國通史要略》就說:「夷狄」乃「多歆羨華夏之文教,用漢人以啟其政學。」研究遼金元史之專家姚從吾亦認為:契丹的漢化是由於 「東亞文化的中華文化富於人情味」所致。

    在這種史觀思想主導下,欲論說「遼、 金、 元」三朝歷史的重要性,我們似乎就必須得先對「漢化」(「同化」?)大力著筆。否則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的歷史就很難成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了。難怪,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會說:「蒙古入主,對中國正如暴風雨之來臨。」

    遼朝、金朝的歷史,被傳統史學視為「偏統」。但,若單從「族」立場來看,卻也不能解釋元朝的地位。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畢竟是徹徹底底的滅了南宋,「征服」了中國。 這段歷史完全無法抹煞。況且為了要解釋朱元璋建立之明朝的正統地位,則元朝無論如何也不能在中國朝代系譜中刪除。為了維繫正統觀,傳統中國史的斷代,就成了我們今天背得滾瓜爛熟的「唐─宋─元─明─清」了。這實在是一條相當矛盾的斷代法則。 怎麼我們一直沒有去質疑?

    我們一直沒有分清楚的是,歷史系譜的敘述,其實是一種歷史的「詮釋」。其中確有某些「史實」依據,然則,與此同時,也夾雜著不少族籍本位意識、文化認同,甚至是政治權力的角力和操控。

    一個國家的歷史論述,往往是一個「國族」歷史認同的建構。於是在「正統」與「偏統」之間,在中國斷代法則的遊戲裡,遼、金、元史因而仍會不斷的被詮釋再詮釋下去。然而,實事求是,歷史敘述不應該僅是如此這般的「一元論述」吧!

    走筆至此,不禁有個疑問:馬來西亞的「國史」系譜,應該怎樣寫?默迪卡,馬來亞的獨立,是靠巫統?馬來人?三大民族?各族群?多股力量?還是英國殖民者的「寬宏大量」?獨立建國,啊!可敬的東姑國父。哎呀!還有那個「我方的歷史」陳平──該怎樣記述?

    (原刊於2005年9月24日《馬來西亞東方日報.東方名家.邊城南風專欄》,於2019年1月10日修訂。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