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各位鄉親捧油報告一個超級好消息🥰
「Chill GO 輕鬆購集點趣」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行銷活動🤩TCFA首度攜手31家連鎖業領導品牌、一萬多家門市,包含了美食‼️穿搭‼️生活‼️於11月5日至12月31日推出🎉
-
📍禮客-215歐廚 / @leeco_outlet
美食、美酒與異國風味佳餚的特...
跟各位鄉親捧油報告一個超級好消息🥰
「Chill GO 輕鬆購集點趣」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行銷活動🤩TCFA首度攜手31家連鎖業領導品牌、一萬多家門市,包含了美食‼️穿搭‼️生活‼️於11月5日至12月31日推出🎉
-
📍禮客-215歐廚 / @leeco_outlet
美食、美酒與異國風味佳餚的特色餐廳🍴絕對是吃貨要收進口袋的名單之一🔖
讓海鮮控尖叫的「巨無霸豪華海鮮盤」霸氣大龍蝦~還新鮮彈牙,還會流出濃濃大海味的龍蝦湯汁🦞「干貝明太子海膽醬義大利麵」超級大的生食級干貝搭配沾滿濃郁風味的麵條🍝
📍全家FamilyMart / @familymart_tw
來自日本的全家便利商店於1988年在台灣成立,2002年正式掛牌上櫃㊗️
全家就是你家!每天上班不外乎就是要經過全家買杯咖啡☕️
全家便利商店的「Let's Café單品咖啡」以咖啡專業、堅持品質為核心,從尋豆、選豆至烘豆層層把關🥄
📍百達遊BAG TO YOU / @bagtoyou_tw
與我最愛的《HELLO KITTY》推出系列❤️可愛的滿版插畫和不同大小款式~特別是手掌大的迷你後揹包~真的太Q了☺️
近期BAG TO YOU正在積極地規劃各種聯名系列,透過與各種不同品牌、漫畫、卡通人物等合作🙌🏻
-
因為台灣防疫成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造就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一線實體通路線上線下導客聯合行銷活動🎉
集結連鎖超商、餐飲業者、連鎖零售通路、人氣餐廳等知名品牌🤙🏿🤙🏿🤙🏿
-
☝🏻. 聯手31家連鎖企業:本次由(依筆畫與數字排序) 7-Eleven、大學眼鏡、天仁茗茶、全家便利商店、名留MINGLIU、杏一、呷七碗、昂路名鞋館(三商集團旗下品牌)、金石堂書店、金格KONIG FOOD、阿瘦皮鞋、拿坡里披薩‧炸雞、曼都髮型、異人館、野獸國、麥當勞、新東陽、義美、摩斯漢堡、禮客OUTLET、饗食天堂、BAG TO YOU百達遊、BEING fit、EcLife良興、les enphants麗嬰房、Mr. Mark馬可先生健康烘焙、Sharetea歇脚亭、 SOLOMAX(寶島眼鏡旗下品牌)、TAKASIMA高島按摩椅、TRAVELER共31家連鎖企業攜手合作。
✌🏻. 超值優惠天天領:提供超過60項限時消費優惠,從美食到生活購物穿搭通通都有,即領即使用,成為聰明消費的好選擇。
👌🏻. 跨品牌消費集點抽大獎:消費者使用品牌優惠且經核銷後,即可快速累積點數,點數累積分為三門檻,星星(2-50點)、公主(51-100點)、女王(101點以上),12月底前點數累積到該門檻即獲得累計抽獎機會。
🖖🏻. 數十萬元時尚好禮獎品:高島愛舒服小沙發 進化版、iPhone12、Dyson吸塵器、 Dyson 空氣清淨機、Dyson吹風機、整髮器、麗嬰房萬元禮券、曼都千元禮券…等等數十萬元時尚好禮。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TCFA),會員企業總數超過300家,年營業額近兩兆元,協會成立至今作為連鎖產業的交流平台,推動連鎖產業各項活動不遺餘力,創造史上空前最強31家品牌陣容,從生活中的各方面照顧到消費者,期待透過本次行銷活動創造消費者、品牌業者雙贏局面,也積極為提升台灣內需景氣持續貢獻。
-
🔗Ghill Go 輕鬆購集點趣活動網址:https://www.niusnews.com/chillgo
#TCFA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 #chillgo輕鬆購集點趣 #全家便利商店 #全家familymart #禮客 #禮客outlet #leeco #leecooutlet #百達遊 #妞新聞 #妞新聞niusnews
三商美食卡集點 在 香香之小資旅遊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粉絲提供
拿坡里官方粉絲團
6塊炸雞或烤雞&大披薩🍕 都只要209元
記得加入三商i 美食卡 app
有生日優惠買一送一還可以集點
粉絲已經連吃很多天炸雞‼️‼️
#炸雞加價三十元可以換雞腿🍗
三商美食卡集點 在 Coca-Col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和這鍋的距離,其實只差一點點…
【食尚餐廚集點送】快速集點懶人包📣
☑到三商巧福暢享美食👉立即送點
☑喝可口可樂®等指定商品👉瓶瓶有點
☑國賓影城看電影、配套餐 👉再賺2點
吃喝玩樂都能拿點,只要666點+3299元就能帶走限量Coca-Cola®微電腦壓力鍋
https://skyurl.cc/Sek61ZN
※至三商巧福與國賓影城,購買指定套餐,即送「食尚餐廚刮刮卡」一張!刮出序號集點換贈品,加碼再刮「可口可樂」好禮及三商巧福超值優惠!
#食尚餐廚集點送
#開罐Coke #把可口變可樂
#一點都別放過
三商美食卡集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實體零售業者紛紛推出自家的行動支付,背後圖的是什麼?
莊瑞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簡單來說,短期來看幫零售商代工支付app,跟發聯名卡、搶收單權意思是一樣的。長期來看就是著眼於數據這塊。
台灣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宣布推出PX PAY(店員跟我說這個唸「批擦配」),除了全聯之外,還有哪些「實體」零售通路也推出了自己的PAY呢?
包含:(多到數不清,不包含非實體零售的支付)
全家便利商店:My FamiPay(2017.10)
統一超商:OPEN錢包 (2018.12)
萊爾富:Hi pay (2018.9)
OK超商:OK Pay (2019.1)
家樂福:Carrefour Pay(2018.10)
新光三越:Skm pay(2018.7)
微風百貨:Breeze Pay(2019.1)
屈臣氏:Watsons Pay(2018.10)
App內建錢包(沒特別叫什麼Pay)
六角國際
85度C
新光影城
附帶一提,愛買不是缺席,而是已經有了遠鑫電子票證(HappyGo有錢卡)+friday錢包。另外小小猜測,未來包含王品、美廉社、三商美食(三商巧福)等應該都會推出自有app內建錢包功能。
每當一個新公司又推出一個自家的支付功能,總會有網友在新聞下面留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支付?」、「中國大陸的支付好進步又方便,這麼大只有支付寶跟微信支付」、「要這麼多支付幹嘛?誰會下載這麼多支付?」,這裡就來嘗試回答這三個問題。
這麼多支付,是因為國泰銀
其實現在支付市場是非常競爭而且燒錢的,除了LINE PAY跟街口有祭出大量補貼之外,更早推出的歐付寶、Pi錢包也針對不同繳費推過補貼,同時也有支付宣布轉型和退場(Airpay.蝦皮的愛貝錢包)。支付既燒錢且競爭,一般的廠商也沒有能力自行開發,會有這麼多支付app,來自國泰銀的「代工」推動,從最早的全家,到這次的全聯,大部分都是國泰技術支援的。
國泰銀是目前發卡量排行前三的銀行,在數位金融的推動上也有推出KOKOapp與聯名卡,為的是搶食年輕用戶及坐穩流通卡量冠軍的寶座,國泰銀會坐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泰銀從中信銀手中搶下了跟好市多推出COSTCO聯名卡。
看起來台灣信用卡很發達,但實際上台灣非現金交易比重只從2015年的25.8%提升到2018年的38.29%(離2020要過半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同時20歲以上未持有信用卡的人約800萬人。從非現金交易比重及未持卡人數來看,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也是銀行所關注的焦點。
所以,幫零售商代工支付APP,就成了國泰銀搶占流通卡、刷卡金額的重要手段。這些零售商的支付APP可以幫國泰銀什麼?
短期來看,可以拓展更多信用卡使用的場景(如原本只能接受部分信用卡的全聯、不能刷卡的日出茶太,現在用APP也能刷國泰銀)。同時「黏住」消費者使用國泰銀的信用卡,而不會跑去用別家的。最重要的是,國泰銀可以從其他銀行手中搶下更多的「收單」業務(銀行信用卡收入可以分為 1.刷卡手續費 2.店家接受刷卡的收單手續費 3.忘記繳卡費的循環利息),這樣就很有機會複製當年搶下好市多聯名卡發卡權那樣,繼續坐穩發卡王的寶座。
馬雲曾在2016的雲棲大會上,提出五新的概念: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其中新能源就是「數據」。
長期來看,一般刷卡的消費,銀行端只能拿到「刷卡金額」而不知道你買了什麼,(看看你的信用卡帳單,是不是常常想不起來自己買了什麼),代工app支付後,這些消費數據國泰就更容易掌握,才能進一步去分析變現。
簡單來說,短期來看幫零售商代工支付app,跟發聯名卡、搶收單權意思是一樣的。長期來看就是著眼於數據這塊。
支付
與其說XX PAY,不如說內建錢包功能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中國大陸的支付好進步又方便,這麼大只有支付寶跟微信支付」,支付更方便更先進這點,可以用另一篇文章來解釋,簡單說有法規限制、當時信用交易較差、假鈔較多等原因,時空背景不太一樣。
另外也不是只有「支付寶跟微信」,會這樣說明顯是對於中國的認識不深或者是只從新聞來看中國,實際上除了支付寶跟微信支付,還有京東支付、百度錢包、微博支付等等,只是相對不有名和不常用而已。
其實與其把這些零售商推出的稱為「XX PAY」讓你覺得好多支付app,不如把它想成內建錢包就行。就像我們用Uber叫車、foodpanda外送一樣,是不是都可以綁定信用卡支付?我們不會說因為這樣所以叫做Uber推出了Uber支付。對零售商來說,他只是把原本應該存在於會員集點、推播資訊給會員的app,更加上了一個錢包功能而已,不然像我來說去一間店消費,要開會員app集點、要開載具刷發票、還要開一個Pay來支付(一開始的行動支付真的是發票、集點、支付分開的),實在太麻煩了。
想成如同Uber或foodpanda內建錢包功能,是不是就覺得理所當然而且應該趕快做了?
支付功能,是為了經營會員、建立流量池
做app和支付功能,和以前發會員卡、發聯名卡的概念是一樣的,為的都是要經營會員。
全家可以說是最早推出支付app的廠商了,結合集點、發票、支付(但我現在消費還是用Pi錢包就是了…抱歉我忠誠度沒這麼高)三合一,只要刷一次就OK。同時全家在數位領域這塊可說是相當創新,從預購商品、咖啡寄杯、點數轉移,這些都啟發了其他零售商。
固然消費者不會下載每個商店的app(像我去萊爾富不會下載他們的app),但對於商店來說app的目標更著重在經營VIP熟客,根據全家的經驗2%的超級用戶可以貢獻10%的營收。
另外,現在的機制,只能看出「消費數據」而沒辦法進一步得知「使用者數據」,沒辦法得消費者的年齡性別,用App支付可以更進一步分析會員數據。同時在推播訊息上也可以更彈性靈活,進一步黏住消費者。(例如餐廳可以做訂餐訂位、零售可以查看庫存、預訂)
最後,做零售生意本質上都必須吸引「流量」,所以早期開店講求「黃金店面」、「地段很重要」,好市多利用賠錢的「烤雞」來增加來客。而目前網路是一個很重要的「流量」來源,但隨著FB競價成本提高、LINE@漲價,流量取得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也使得很多依賴FB、LINE的店家營收減少。零售商推出自己的app,除了可以經營自己的流量池,也可以減低對於這些網路巨頭的依賴,是一項不得不為的數位工程。
經營會員一直都是做生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從會員卡、紙本集點,到現在的app或支付,本質一直都沒改變。
附圖:從左至右分別為PX PAY、六角國際 和OPEN錢包(我真的是行動支付的早期使用者…...)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