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三商美邦董事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商美邦董事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商美邦董事長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股人阿勳-價值投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南部小天王 今年 4 月在桃園的金融股主題講座,講座最後有提到 17 間銀行股的超級比一比,而經過全面性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 這間專注在南部的企金型銀型股 京城銀 (2809) ,績效是好得嚇人,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所屬的能力圈內,卻表現得非常優越。 ---- 📲阿勳 APP 潛力股免費下載 ...
三商美邦董事長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南部小天王
今年 4 月在桃園的金融股主題講座,講座最後有提到 17 間銀行股的超級比一比,而經過全面性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 這間專注在南部的企金型銀型股 京城銀 (2809) ,績效是好得嚇人,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所屬的能力圈內,卻表現得非常優越。
----
📲阿勳 APP 潛力股免費下載
點擊前往:http://cmy.tw/0092T7
----
🧐 京城銀 (2809)是怎樣的公司!?
前身為台南區中小企業銀行,成立之初以投標式合會開始,其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之需要,改制為商業銀行,2005 年辦理現金增資 36億元,引進京城建設資金,並改名為「京城商業銀行」,簡稱「京城銀行」。
京城銀原由蔡氏家族所掌控,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 2005 年入主成為大股東,2010 年私募可轉換公司債 15 億元,轉換價 10 元,吸引國際資金進駐,由現任董事長戴誠志認購 10 億元,其餘 5 億元由前高盛集團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認購。
2014 年,京城銀釋出 11.43 萬張持股,全數由三商美邦人壽承接,躍升成京城銀最大單一股東。至 2020 年 3 月 ,三商壽持有京城銀8.26% 股權。
-
🧐主要產品 :
公司共有 66 家國內營業據點,分布於雲嘉南及主要都會區,其中北部地區 14 家、中部地區 4 家、雲嘉南地區 43 家、高屏地區 5 家,皆為全功能分行。
京城銀營運策略在都會區主攻企金為主,雲嘉南地區則以存款、財富管理業務為主,88% 存款來自於雲嘉南地區,12%來 自都會區,放款雲嘉南地區與都會區各佔 50% 左右。
-
2019 年產品營收比重:
放款約佔50% (企金 47%、消金 3%)、外匯約佔 7%、財富管理約佔 4%、投資約佔 36%。
三商美邦董事長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尹崇堯正式進入南山人壽決策階層】
被金管會以「資歷太淺」為由,駁回代理董事長人事案的南山人壽董事尹崇堯,已確定循三商美邦人壽、全球人壽模式,先接任副董事長職務,培養參與決策的資歷...
#金管會 #尹崇堯 #南山人壽
三商美邦董事長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時頭條】台灣保險業另類投資新里程 首檔私募基金應運而生
一直以來增長有限的台灣本土私募股權基金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台灣保險公司豐沛的資金流有望為市場重新注入活力。
台灣首檔由金融機構全資子公司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將在本月與投資人簽約,募得80億元台幣,其中約九成由壽險及產險公司投資。這是台灣法令開放投信及證券公司設立私募股權,以及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後的首個代表性案例。
設立該檔基金的國泰私募股權公司董事長張錫於上週四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保險資金的投入將成為市場一大助力,因為收益率不但較其他本地商品高且不具匯率風險,也不必受制於海外投資上限。
「台幣資產的收益率比較低,這個東西(私募股權)提供一個平台,只要有5%以上他們(保險資金)已經非常開心,而且不必考慮外匯問題,」他說,直指針對保險業量身訂做的長年期、現金流穩定PE fund將極具投資誘因。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內容:
預計簽約時間:12月
基金規模:目前承諾資金80億元台幣;目標發行金額:100億元
投資人:90%保險業者,10%其他投資人
壽產險投資人包括:國泰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投資產業:以水資源處理運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循環經濟以及5+2產業為主
基金存續期:10年,可經投資人同意延長
年平均收益率:5%以上
張錫還提到,除了保險資金,另一個預期可壯大台灣私募股權市場的力量或來自鮭魚返鄉的台商。台灣財政部目前正研擬草案,計劃針對海外台商匯回、投資實體產業的資金給予稅率特赦,如果政策真的執行,張錫認為金融機構設立的PE fund將成為台商投資平台,而且資金池將不輸保險業。
「以台商在海外資金粗估10兆來說,只要有兩三成匯回,那也有2-3兆,不會輸給保險業,」他說。
修法改變市場生態
金管會在去年及今年陸續修法,不但允許投信及證券商以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創設私募股權基金,也讓保險業資金通過專案運用的方式投資,同時打通賣家與買家的任督二脈。
保險資金在修法前只能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現在在台灣可投資國家級投資公司設立的基金,以及投信和證券公司旗下PE Fund。為抓住機遇,金管會官員表示,已核准三家投信設立公司,除了國泰,還有復華及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而今年6月才完成修法的證券公司則尚未啟動。
據台灣保險發展中心的統計,至今年9月底止,台灣壽險業的資金總額已有約23.66兆元。以法令規定保險公司的專案運用資金最高可達資金池10%來計算,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等於接通了上看2兆元台幣的資金流。
本地私募股權市場
台灣的私募股權市場一直以來均由大型海外基金主導,僅有少數案子由本土私募基金經手。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與勤業眾信在10月共同發佈的白皮書中指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案子,即是KKR私有化李長榮化工一案,交易金額高達478億元台幣,為9年來台灣最大的私募並購案。
現在台灣金融業者加入戰局,張錫認為依靠品牌及信賴優勢,本土基金的增長性看好。而解決人才問題雖然棘手,也並非沒有門路。他透露,該公司的首檔基金經理人即從國泰人壽負責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的部門而來,對投資電廠有豐富經驗;而未來推動台灣科技業整並的團隊,則從本土私募股權公司華威國際(CID)而來。
不過他也承認,因尋找人才及累積經驗需要時間,本土公司或需要起碼5年的時間才會逐步成熟。「我們知道很難,但還是要跨出那一步,」他說,只有這樣才能朝向國外大型私募股權的規模邁進。
台灣之前已有非金融機構設立的私募股權公司營運多年,部份公司逐步邁入收割期。例如達勝集團及卓毅資本所投資的聯廣和百德機械,均在今年於台股掛牌上市,有機會獲利退場。然而這些不屬於投信及券商體系的公司,目前並不在保險業資金允許的投資範圍裡。
安侯法律事務所執行顧問、私募基金產業協同主持人孫欣指出,國外的大型私募股權看重的是數百億元規模的案子,對台灣的投信來說是太高的標杆。台灣本土公司擅長中小型企業的案源,與國外大型公司是不同的市場,從這裡切入,中長線可以中國大陸的中信資本、君聯等公司為追趕指標,仍有機會與他們抗衡。
她同時指出,已接到數家投信公司評估投入私募股權產業的諮詢,雖然整體評估程序長,發酵並不快,「但政策上允許保險業龐大資金的投入,的確是利基,相信明年就會有第二、第三家基金接續成立投入。」(撰文:Miaojung Lin)
#台灣保險業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 #台灣金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