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司十三局新班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司十三局新班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司十三局新班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司十三局新班子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無待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寒戰》系列看「新冷戰」背景下的警察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因為李加超鄧柄強等官員升遷,有人很恐慌,討論香港是否進入「Police State」。就此不如重新討論一次陸劍青和梁樂民近年編劇和執導的兩部大作《寒戰》和《寒戰 II》。這幾部片經過「作者已死」的解讀,也會引發一些 19 年以來...

  • 三司十三局新班子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9 00:09:12
    有 103 人按讚

    【從《寒戰》系列看「新冷戰」背景下的警察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因為李加超鄧柄強等官員升遷,有人很恐慌,討論香港是否進入「Police State」。就此不如重新討論一次陸劍青和梁樂民近年編劇和執導的兩部大作《寒戰》和《寒戰 II》。這幾部片經過「作者已死」的解讀,也會引發一些 19 年以來香港政治局面的一些聯想和思考線索。

    《寒戰》2012年推出,當時大家除了取笑演員接到的角色,在戲中全部西口西面,就可能是看梁家輝和郭富城鬧交十分爽。「恐怖襲擊」開始之後,一班西裝革履高級警員趕到指揮部開會。每個重要人物,畫面上都列出各人的官銜。多年來我們看警匪片,代表執法者的探員、警員、差佬,有過千百,卻甚少交代他們細緻官職。而《寒戰》正是對「香港武裝部隊職位學」的大眾科普。

    警隊的深層次矛盾

    據電影及警隊網站,警務處處長之下,有兩個副處長,一個是行動副處長,一個是管理副處長。(19年後還增加一個副處長,專責維護國家安全。) 而管理警察的上級部門是保安局,監察機關是監警會。

    不要說外國觀眾,那個年代本地觀眾看也是一頭霧水。

    電影中行動副處長李文彬作風鷹派,加上親兒子亦被擄,於是未經管理副處長同意,自己坐上署理一哥之位,揚言要三份二警力全數參與營救行動,並以「寒戰行動」之名宣佈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作為管理副處長的劉傑輝認為不妥,便拉攏了各個憲委級高級警員,要迫李文彬下台。最後所處外地的一哥打電話回來,問誰是寒戰行動總指揮。李文彬馬上就知道自己失勢,明白「迫宮」並不是劉傑輝一個人的意思,而是警隊最高領導人的意思。

    李文彬突然擁有全警隊最高權力,其基礎是「寒戰」和「恐襲威脅」背後的「戰時體制」思維。迫宮行動之前,劉傑輝找了保安局局長劉德華聊天,劉德華竟然對他說,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

    而警隊當時一哥雖然話不多,但態度上已經等於委任劉傑輝去「撥亂反正」,接掌寒戰行動。或者說這兩個高位人物,從這裡已經透露出他們屬於不支持李文彬的勢力。而匪徒其實都是以O記警員,加上警隊 deep state 策劃陰謀。即《寒戰》以警匪片的格局打開,卻基本取消了匪徒。戲中匪徒首先是警員自己,再後面則是那個神龍見尾不見尾的 deep state 警隊集團。

    陰謀背後的陰謀

    「大片」作為龐大工業和資本的產物,它的套路是將武戲文拍,將警匪鬥智鬥力的傳統,轉移到搬到權鬥辦公室,方便影帝見面吵架。而且每一次的套路都是你以為這就是陰謀?但陰謀背後其實還有更大陰謀,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期待《寒戰III》。

    《寒戰》最後李文彬洞察幕後黑手是自己兒子,最後大義滅親將其拘捕。其犯案理由亦不需要秘密審訊。兒子李家俊坦白,劉傑輝上場後不斷收縮警隊資源,為了保衛自己利益的警員都在暗中支持這場行動。只要用寒戰行動引劉傑輝入局,出了問題就等於搞掉了他整條線,上至保安局劉德華、下至整條管理梯隊。

    所以看畢這部電影你會得出一個奇幻印象,天下本無事,香港危機和威脅之源,竟是由於警隊內鬥。

    2012年,警民關係相當好,但《寒戰》的弦外之音卻讓你想到,香港的治安安全問題,會不會並非肇禍於過去的古惑仔?古惑仔電影息微,但關於高級警務人員的內鬥電影卻推陳出新,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出現。香港無法保持「最安全的城市」的原因,竟是因為警隊自己造成。這種「走得太前」,令人十分細思極恐。

    而鄧柄強高遷保安局局長之後,接替他的蕭澤頤就是行動副處長,即梁家輝的那個職位。

    這類基於職權而產生的戲劇矛盾,在《寒戰 II》繼續揭露出來。恐怖份子繼續行動,綁架劉傑輝一家,導致電影中的警務處一哥要自己押送犯人,還失敗走犯,繼而受到全港輿論和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法委員會審問。

    這一連串行動的 (暫時) 幕後黑手,是前一哥蔡元祺。蔡元祺對李文彬曉以大義,表示沖鋒車只是第一招,他們目標是組建一個特區新班子。只要寒戰行動之後產生的醜聞發得大,劉傑輝就會下台,警隊也會自保與一哥割席,李文彬就可以在各界社會賢達支持下重掌警隊。

    再加上蔡元祺幕後籌謀,警界、立法會、政府內部勢力配合,律政司司長黎永廉一旦成功當選特首,這個班子就會風山水起。蔡元祺帶李文彬入黑房與賢達密談,對方許諾到時需要李sir「屈就」做住警隊一哥,之後還會升做保安局局長。

    為了推劉傑輝下台,律政司司長去了找議會大炮簡奧偉,想借他的嘴炮在立法會轟掉劉傑輝。然而簡奧偉不打算參與,回絕了那部特別版 Leica 相機,並且要自己親自審問劉李二人,好搞清楚整個政治大陰謀。

    以律政司司長為首的這群角色,在小黑房實際上是談論一個「涉嫌操控和奪取政權的陰謀」,至於他們背後是甚麼人,整部電影還沒開估,但情理之中的發展其實半透明地推演了出來。

    探長們的勢力

    為甚麼他們要拉攏李文彬?因為連李文彬背景特殊,都鋪了兩集篇幅。兩部戲涉及很多香港敏感歷史。李文彬的爸爸在英治年代,做到華人最高總警司。(歷史中也有類似的人物,例如方奕輝)。那個年代做較低級人員,反而可以得到更多延後利益。四大探長的「探長」只是員佐級,但他們可以憑職便搭通天地線,成為一方之豪。得到「富」之後,就可以向「貴」進發。

    即使不是貪污弄權,警界人員可以在警隊裡面安排自己人,形成一個一個山頭派系,有自己的接班部署。中間當然經歷過 ICAC 成立、紀律重組,衝突期間有警察跑上廉署搗亂以戰迫和,最終集體貪污也被英國特赦。

    劇中的李文彬就等於在警隊內部制訂的接班部署中慢慢成長,火速晉升。到了 1995 年英國即將撤走,便將政治部解散,處理過機密資料而有人身安全的高級人員,紛紛假死並獲得海外居留權。李文彬則用職權編排警隊資源,安排匯線人費到海外給舊手足,但劉傑輝多年來削減警隊資源,便觸怒了這班舊手足,在蔡元祺的煽動下回來香港「支持」李文彬復辟。

    故事最後安排劉傑輝聯同 ICAC 成功揭發蔡元祺陰謀,在特首、保安局等人考慮授意後,要求蔡元祺賣掉掌握警隊通訊系統公司的股份,永遠離開香港,否則就會拘捕和檢控。然而編導拍完了,最後又是說欲知後事如何……

    不談坑洞和故弄玄虛的地方,《寒戰》的戲劇邏輯如此展開:一開始有恐怖襲擊,後來發現更大陰謀是關於一哥位置爭奪戰。《寒戰 II》也是如此,他拋出沖鋒車的餘波,卻又告訴你此陰謀背後有更大陰謀,是一個控制三司十幾局和警隊的政治大陰謀。

    循此擴大,預想中的《寒戰 III》就要講中英鬥爭。由於有憑大中國資金,寫得藍藍地並且符合主旋律,可以這樣想:蔡元祺背後的是甚麼人?極有可能是英國特務。1995 年政治部解散事件一再提起,看來不是多了心眼。江湖傳聞政治部解散之後,英國在香港各行各業都留有間諜,包括警隊。蔡元祺等於說,他們無法控制上面選擇甚麼人,但他們只要清除了非自己派系的警員管理層,提供都是自己人的人選,那麼上面怎樣任命,都是自己人,藉此方法就可以控制警隊。

    蔡元祺的戰略展開,在網裡面參與者似乎都可以實現自己的議程。智商天才但閱歷頭腦簡單的李家俊,就是想父親上位;李文彬的舊手足,則是為了爭取生活費和支持舊上司。他們最後被蔡元祺犧牲,但這只是深層 deep state 的駁腳,還未傷到真身。

    神秘的徐步高

    英國 95 年後在香港秘密佈建特務的講法,在徐步高殺警之後,坊間逐漸有人相信。因為徐步高披麻戴孝捧著「民主(已死)」的招牌參加遊行,又故意擔任一些警隊閒職,並且四處去視察重要地方、跟蹤重要人物,種種行徑似乎像間諜多過精神病人。徐步高的神秘死亡案件,在死因庭也是草草審結,坊間便有猜忌徐步高背後的迷霧,可能涉及國家級間諜和反間諜行動。如果《寒戰 III》要加進一點主旋律,整個故事揭穿了就是港英餘孽在香港試圖奪權的史詩戰爭。

    警隊因為有幾十年跟港英政府合作無間,利益掛鉤了很多年,回歸之後幹部等於「帶病提拔」,「歷史不乾淨」。律政司司長當然也是受到英美祝福,而《寒戰 II》裡面也有很多現役警察是蔡元祺的臥底。

    作為兩次大破案關鍵的劉傑輝,則代表中方意願。整個寒戰奪權行動,是由保安局長劉德華暗示的,劉德華亦不可能不親中。整個故事可以高空視角下變成一場「香港保衛戰」:北京屬意的劉 sir,對抗潛伏在香港警隊 (和各界) 港英 deep state;新秩序對抗復辟勢力。所以第一集劉傑輝說:「最出事係個行動代號 (寒戰)」;第二集蔡 sir 對李文彬說,你用了寒戰這個行動代號,有意思。

    寒戰 (Cold War) 這個行動代號,即隱喻了新冷戰在香港徐徐上演。所謂第三代通訊系統,也許是說香港情報一直操控在英美手上。

    權威、人情、派系

    當然故事真如此發展,不知香港票房會不會受到影響。然而如果寫向另一個方向,蔡sir 背後如果設定為中國,就可能拍不出來。如果能拍,籠罩香港上空的巨大威脅必須是英美勢力。蔡sir最後「流亡」,而劉sir作為獲得中方信任繼續坐鎮本土,「香港唔係佢地可以為所欲為既地方」,媚媚地,藍藍地,但可能亦是大片必做的維他奶式妥協。

    在維基百科關於「香港警務處」一頁,記到「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一章,寫道:「長期關注人權和警權議題的沈偉男認為,在系統性包庇之下,警隊內部對示威者的敵視態度和濫權的警隊文化日益瀰漫,這種不良風氣與警隊一貫封閉而重紀律、權威、人情、派系的環境有關。」

    《寒戰》不管怎樣或會不會寫下去,關於警隊的封閉、重紀律、權威、人情、派系等方面,都有細微描寫,也就是這種特定機關文化,導致兩部電影中的恐怖襲擊,其實都是由警隊內部引發出來。

  • 三司十三局新班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00:08:48
    有 37 人按讚

    【從《寒戰》系列看「新冷戰」背景下的警察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因為李加超鄧柄強等官員升遷,有人很恐慌,討論香港是否進入「Police State」。就此不如重新討論一次陸劍青和梁樂民近年編劇和執導的兩部大作《寒戰》和《寒戰 II》。這幾部片經過「作者已死」的解讀,也會引發一些 19 年以來香港政治局面的一些聯想和思考線索。

    《寒戰》2012年推出,當時大家除了取笑演員接到的角色,在戲中全部西口西面,就可能是看梁家輝和郭富城鬧交十分爽。「恐怖襲擊」開始之後,一班西裝革履高級警員趕到指揮部開會。每個重要人物,畫面上都列出各人的官銜。多年來我們看警匪片,代表執法者的探員、警員、差佬,有過千百,卻甚少交代他們細緻官職。而《寒戰》正是對「香港武裝部隊職位學」的大眾科普。

    警隊的深層次矛盾

    據電影及警隊網站,警務處處長之下,有兩個副處長,一個是行動副處長,一個是管理副處長。(19年後還增加一個副處長,專責維護國家安全。) 而管理警察的上級部門是保安局,監察機關是監警會。

    不要說外國觀眾,那個年代本地觀眾看也是一頭霧水。

    電影中行動副處長李文彬作風鷹派,加上親兒子亦被擄,於是未經管理副處長同意,自己坐上署理一哥之位,揚言要三份二警力全數參與營救行動,並以「寒戰行動」之名宣佈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作為管理副處長的劉傑輝認為不妥,便拉攏了各個憲委級高級警員,要迫李文彬下台。最後所處外地的一哥打電話回來,問誰是寒戰行動總指揮。李文彬馬上就知道自己失勢,明白「迫宮」並不是劉傑輝一個人的意思,而是警隊最高領導人的意思。

    李文彬突然擁有全警隊最高權力,其基礎是「寒戰」和「恐襲威脅」背後的「戰時體制」思維。迫宮行動之前,劉傑輝找了保安局局長劉德華聊天,劉德華竟然對他說,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

    而警隊當時一哥雖然話不多,但態度上已經等於委任劉傑輝去「撥亂反正」,接掌寒戰行動。或者說這兩個高位人物,從這裡已經透露出他們屬於不支持李文彬的勢力。而匪徒其實都是以O記警員,加上警隊 deep state 策劃陰謀。即《寒戰》以警匪片的格局打開,卻基本取消了匪徒。戲中匪徒首先是警員自己,再後面則是那個神龍見尾不見尾的 deep state 警隊集團。

    陰謀背後的陰謀

    「大片」作為龐大工業和資本的產物,它的套路是將武戲文拍,將警匪鬥智鬥力的傳統,轉移到搬到權鬥辦公室,方便影帝見面吵架。而且每一次的套路都是你以為這就是陰謀?但陰謀背後其實還有更大陰謀,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期待《寒戰III》。

    《寒戰》最後李文彬洞察幕後黑手是自己兒子,最後大義滅親將其拘捕。其犯案理由亦不需要秘密審訊。兒子李家俊坦白,劉傑輝上場後不斷收縮警隊資源,為了保衛自己利益的警員都在暗中支持這場行動。只要用寒戰行動引劉傑輝入局,出了問題就等於搞掉了他整條線,上至保安局劉德華、下至整條管理梯隊。

    所以看畢這部電影你會得出一個奇幻印象,天下本無事,香港危機和威脅之源,竟是由於警隊內鬥。

    2012年,警民關係相當好,但《寒戰》的弦外之音卻讓你想到,香港的治安安全問題,會不會並非肇禍於過去的古惑仔?古惑仔電影息微,但關於高級警務人員的內鬥電影卻推陳出新,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出現。香港無法保持「最安全的城市」的原因,竟是因為警隊自己造成。這種「走得太前」,令人十分細思極恐。

    而鄧柄強高遷保安局局長之後,接替他的蕭澤頤就是行動副處長,即梁家輝的那個職位。

    這類基於職權而產生的戲劇矛盾,在《寒戰 II》繼續揭露出來。恐怖份子繼續行動,綁架劉傑輝一家,導致電影中的警務處一哥要自己押送犯人,還失敗走犯,繼而受到全港輿論和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法委員會審問。

    這一連串行動的 (暫時) 幕後黑手,是前一哥蔡元祺。蔡元祺對李文彬曉以大義,表示沖鋒車只是第一招,他們目標是組建一個特區新班子。只要寒戰行動之後產生的醜聞發得大,劉傑輝就會下台,警隊也會自保與一哥割席,李文彬就可以在各界社會賢達支持下重掌警隊。

    再加上蔡元祺幕後籌謀,警界、立法會、政府內部勢力配合,律政司司長黎永廉一旦成功當選特首,這個班子就會風山水起。蔡元祺帶李文彬入黑房與賢達密談,對方許諾到時需要李sir「屈就」做住警隊一哥,之後還會升做保安局局長。

    為了推劉傑輝下台,律政司司長去了找議會大炮簡奧偉,想借他的嘴炮在立法會轟掉劉傑輝。然而簡奧偉不打算參與,回絕了那部特別版 Leica 相機,並且要自己親自審問劉李二人,好搞清楚整個政治大陰謀。

    以律政司司長為首的這群角色,在小黑房實際上是談論一個「涉嫌操控和奪取政權的陰謀」,至於他們背後是甚麼人,整部電影還沒開估,但情理之中的發展其實半透明地推演了出來。

    探長們的勢力

    為甚麼他們要拉攏李文彬?因為連李文彬背景特殊,都鋪了兩集篇幅。兩部戲涉及很多香港敏感歷史。李文彬的爸爸在英治年代,做到華人最高總警司。(歷史中也有類似的人物,例如方奕輝)。那個年代做較低級人員,反而可以得到更多延後利益。四大探長的「探長」只是員佐級,但他們可以憑職便搭通天地線,成為一方之豪。得到「富」之後,就可以向「貴」進發。

    即使不是貪污弄權,警界人員可以在警隊裡面安排自己人,形成一個一個山頭派系,有自己的接班部署。中間當然經歷過 ICAC 成立、紀律重組,衝突期間有警察跑上廉署搗亂以戰迫和,最終集體貪污也被英國特赦。

    劇中的李文彬就等於在警隊內部制訂的接班部署中慢慢成長,火速晉升。到了 1995 年英國即將撤走,便將政治部解散,處理過機密資料而有人身安全的高級人員,紛紛假死並獲得海外居留權。李文彬則用職權編排警隊資源,安排匯線人費到海外給舊手足,但劉傑輝多年來削減警隊資源,便觸怒了這班舊手足,在蔡元祺的煽動下回來香港「支持」李文彬復辟。

    故事最後安排劉傑輝聯同 ICAC 成功揭發蔡元祺陰謀,在特首、保安局等人考慮授意後,要求蔡元祺賣掉掌握警隊通訊系統公司的股份,永遠離開香港,否則就會拘捕和檢控。然而編導拍完了,最後又是說欲知後事如何……

    不談坑洞和故弄玄虛的地方,《寒戰》的戲劇邏輯如此展開:一開始有恐怖襲擊,後來發現更大陰謀是關於一哥位置爭奪戰。《寒戰 II》也是如此,他拋出沖鋒車的餘波,卻又告訴你此陰謀背後有更大陰謀,是一個控制三司十幾局和警隊的政治大陰謀。

    循此擴大,預想中的《寒戰 III》就要講中英鬥爭。由於有憑大中國資金,寫得藍藍地並且符合主旋律,可以這樣想:蔡元祺背後的是甚麼人?極有可能是英國特務。1995 年政治部解散事件一再提起,看來不是多了心眼。江湖傳聞政治部解散之後,英國在香港各行各業都留有間諜,包括警隊。蔡元祺等於說,他們無法控制上面選擇甚麼人,但他們只要清除了非自己派系的警員管理層,提供都是自己人的人選,那麼上面怎樣任命,都是自己人,藉此方法就可以控制警隊。

    蔡元祺的戰略展開,在網裡面參與者似乎都可以實現自己的議程。智商天才但閱歷頭腦簡單的李家俊,就是想父親上位;李文彬的舊手足,則是為了爭取生活費和支持舊上司。他們最後被蔡元祺犧牲,但這只是深層 deep state 的駁腳,還未傷到真身。

    神秘的徐步高

    英國 95 年後在香港秘密佈建特務的講法,在徐步高殺警之後,坊間逐漸有人相信。因為徐步高披麻戴孝捧著「民主(已死)」的招牌參加遊行,又故意擔任一些警隊閒職,並且四處去視察重要地方、跟蹤重要人物,種種行徑似乎像間諜多過精神病人。徐步高的神秘死亡案件,在死因庭也是草草審結,坊間便有猜忌徐步高背後的迷霧,可能涉及國家級間諜和反間諜行動。如果《寒戰 III》要加進一點主旋律,整個故事揭穿了就是港英餘孽在香港試圖奪權的史詩戰爭。

    警隊因為有幾十年跟港英政府合作無間,利益掛鉤了很多年,回歸之後幹部等於「帶病提拔」,「歷史不乾淨」。律政司司長當然也是受到英美祝福,而《寒戰 II》裡面也有很多現役警察是蔡元祺的臥底。

    作為兩次大破案關鍵的劉傑輝,則代表中方意願。整個寒戰奪權行動,是由保安局長劉德華暗示的,劉德華亦不可能不親中。整個故事可以高空視角下變成一場「香港保衛戰」:北京屬意的劉 sir,對抗潛伏在香港警隊 (和各界) 港英 deep state;新秩序對抗復辟勢力。所以第一集劉傑輝說:「最出事係個行動代號 (寒戰)」;第二集蔡 sir 對李文彬說,你用了寒戰這個行動代號,有意思。

    寒戰 (Cold War) 這個行動代號,即隱喻了新冷戰在香港徐徐上演。所謂第三代通訊系統,也許是說香港情報一直操控在英美手上。

    權威、人情、派系

    當然故事真如此發展,不知香港票房會不會受到影響。然而如果寫向另一個方向,蔡sir 背後如果設定為中國,就可能拍不出來。如果能拍,籠罩香港上空的巨大威脅必須是英美勢力。蔡sir最後「流亡」,而劉sir作為獲得中方信任繼續坐鎮本土,「香港唔係佢地可以為所欲為既地方」,媚媚地,藍藍地,但可能亦是大片必做的維他奶式妥協。

    在維基百科關於「香港警務處」一頁,記到「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一章,寫道:「長期關注人權和警權議題的沈偉男認為,在系統性包庇之下,警隊內部對示威者的敵視態度和濫權的警隊文化日益瀰漫,這種不良風氣與警隊一貫封閉而重紀律、權威、人情、派系的環境有關。」

    《寒戰》不管怎樣或會不會寫下去,關於警隊的封閉、重紀律、權威、人情、派系等方面,都有細微描寫,也就是這種特定機關文化,導致兩部電影中的恐怖襲擊,其實都是由警隊內部引發出來。

  • 三司十三局新班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6 08:21:38
    有 35 人按讚

    警察升官心情沉重,港人反抗鬥志高昂
    - 顏純鈎

    林鄭剩下一年時間,急急在七一中共百年黨慶前任免官員。看林鄭率李家超﹑鄧炳強和蕭澤頤出來見記者,四個人都臉色凝重,毫無歡顏,說幾句官話後急急腳溜走,看得出來,升官的人心情沉重,而林鄭對未來這一年的施政,也憂心忡忡。

    林鄭的任免,當然不是她的主意,她現在只是扯線公仔。提名的不是她,一定是中聯辦駱惠寧,駱惠寧說一,林鄭豈敢說二?

    為何只剩一年,還要調整主要官員?很簡單,下一屆一定輪不到林鄭,林鄭要走人,李家超鄧炳強未必能留任,更不必指望有機會升官。這一年多來,李鄧二人指揮警隊和執法部門鎮壓香港人的反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擔了萬千罵名,如果不能論功行賞,給一點好處,那不但打擊他們兩人的積極性,也會使萬千警察心灰意懶。

    李鄧升官,證明特區政府已成為警察政府,未來施政重心仍放在鎮壓香港人的抗爭。李家超說他的工作重點是協調行政立法關係,證明他對工作毫無頭緒。政務司的工作,不是為香港整體的經濟民生作長遠規劃,不是解決急迫的疫情和經濟,解決住房和就業,竟是解決行政和立法關係!

    香港還有什麼行政和立法關係需要解決?立法會清一色建制派,直屬中聯辦領導,中共強調立法與行政要互相配合,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李家超去操心?日後最容易處理的,就是立法與行政的關係,李家超連這也不懂,出來見記者說幾句話還要讀稿,此人之工作水平,未免太小小學雞!

    一個警察出身的人,全無政務經驗,夾硬把他升到政務司長的位置上,未來特區政府的施政,就可想而知了。

    本來,升官加薪是好事,但從林鄭到升官的三人,都沒有「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覺,反而四個人臉色灰敗,心事重重,神色凝重。中共建黨百年在即,明年有北京冬奧,中共二十大,有香港立法會和特首選舉,都是大事,都可以出大事。

    反送中運動剛鎮壓下去,蘋果日報剛被強迫解散,只看蘋果最後一夜市民的反應,就明白民意一面倒,日後從集體抗爭轉入化整為零,從公開活動轉入不合作運動,香港人永不會放棄。新官上任,上要奉承中共,下要應付市民,這條路不好走,心虛膽怯寫在臉上。

    反觀香港人,雖然手足被捕被判刑,但多數市民仍同仇敵愾,年輕人一點都沒有放棄抗爭做順民的意思,反而依舊群情激奮。蘋果日報最後一夜,報館內掌聲歡呼聲不斷,報館外市民呼應,排長龍買報紙,好像不是在經歷一次滅門慘狀,倒像是在慶祝抗爭運動進入另一個新階段。香港人情緒高昂,恰與政府官的情緒低落形成尖銳對比。

    中共慶祝建黨百年,大陸風聲鶴唳,如臨大敵,根本不像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偉大的黨,正在迎接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大節日,倒好像末日臨近,強顏歡笑,吹口哨壯膽。

    全世界視中共為敵對勢力,單為蘋果日報被鎮壓一事,世界各大媒體﹑各社會組織甚至各國政要,都挺身而出甘為蘋果日報的後盾,美國議員甚至呼籲國會頒獎給蘋果員工。在這樣預後很不妙的形勢下,李家超鄧炳強之升官,實在夠諷刺,直情有被架到火爐上烤的感覺。

    香港人目前受壓,但國內外形勢正一步步向好。中共正在吃老本,老本總有吃完一日,等到總清算日子到來,不但李家超鄧炳強,連同林鄭等一班建制,都會被押上歷史的審判台。換作是我,此時不溜更待何時?可惜,李鄧和林鄭,現在想溜都溜不成了。

    人都有第六感,做好事如此,做壞事也如此。看習近平率政治局委員宣誓,也是神色凝重,看他視察時說那些悲觀慘淡的話,意味著他們的第六感也很不妙。林鄭與李鄧諸人升官發財心情惡劣,其根源也是一樣的,就是未來日子將很不好過。

    香港人不必悲觀,像蘋果日報員工們那樣,讓我們彼此鼓氣,保持鬥志,情緒昂揚去迎接未來。未來不會太遠,世界每天都在變,只會越變越好。

    *******

    沈旭輝

    今晚,好幾位一段時間沒有聯絡的香港朋友不約而同傳來訊息。

    絕望的訊息。

    不是因為《蘋果日報》被攔腰斬殺,而是因為蘋果死亡後,本來以為已經是最盡的終極一步,卻又傳出「新香港」「管治班子」的人選。而從這名單,一般人都會得出一個結論: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目前名單還未公佈,但從不同陣營的放風,都有一個鐵膽:保安局長,會由警務處長鄧炳強升任。而鄧炳強升為一哥,不過是2019年11月理大圍城之時,可見他的「政績」備受肯定,而且不少人據說視他為未來特首黑馬。

    既然他升級,現任保安局長、積極執行國安法的李家超,也自然得到高升。一說他是政務司司長(特首休假時他就是特首了),另一說他會成為國安委員會某港方實質一把手職務。順帶一提,現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實在不懂中國官場的套話(之前已經分析過),但觀乎李家超過去一年表現,似乎他懂。

    鄧炳強既然升遷,一哥位置由副處長蕭澤頤接替,而為了平衡,另一名副處長郭蔭庶會獲委任為新成立的「公務員學院院長」(這是D6級別的高職),也就是說未來公務員將會由武裝部隊統領作出紀律培訓,而不是根據文官傳統培訓。

    如果以上一切屬實,訊號很簡單:一眾武官「平暴有功」,獲中央肯定,全面升遷,而且都以和國安體系結成直線聯繫。

    林鄭月娥的傀儡色彩更加明顯,她如果能安排嫡系聶德權出任特首辦主任,已經是勢力範圍的極限。而港英時代的政務官傳統,可能出現根深蒂固的改變(也就是思想改造)。

    如果這個班子上場,很難相信不是北京授意,也很難相信他們會在一年後新特首上場時被辭退。也就是說,無論新特首是誰,路線都已大定。

    那些國安體系的人眼見「大sir」高升,自然要繼續發掘「大案」,要香港進一步與大陸完全趨同,可能主菜還未出現。本來大家以為不會出現的網禁、凍結離港人士資產等,就可能成為新班子的「見面禮」。

    雖然特首沒有實權,但假如下一任人選是李小加、陳智思甚或陳茂波,起碼會令內外感覺他們會搞經濟,不那麼喜歡鬥爭。而不少溫和建制其實早就受不了這樣的氣氛,憧憬著新特首會「釋出善意」,大舉特赦搞大和解。但看見了這個名單,就知道連那一絲希望,都要絕望。

    假如北京真的很欣賞這批武官,恐怕國內其他地方,也是武官掌權,戰狼外交也會改頭換面地延續下去。而中美關係不會好,台海局勢不會步不緊張,香港自然也被認為不會平靜。誇張一點,假如北京真的提拔鄧炳強當下任特首,也不是不可能。

    假如是這樣,就代表連梁振英那種動員輿論、有策略地改造社會的路線也被嫌「太慢」,未來這幾年,可能更難挨。

    總之,除了可以讓國企走錢,南深圳的一切,會和北深圳完全一樣,而在過渡期,「軍政府」主政、「東西廠」臨朝,會比北深圳更窒息。

    於是,某幾位朋友看見名單,本來還苦苦支撐他們的專頁,都立刻決定封筆,拒絕再浪費時間。某些政府內部殘存的黃絲朋友,終於立下決心部署離開。某些本來心存幸運的反對派區議員,也終於覺得是時候了。

    *******

    - 張崑陽

    明顯地,張建宗是權力洗牌下的犧牲品,但至於港共政權內部究竟發生什麼丶官員間有什麼角力其實都不是焦點。基於情報和資訊差,我們也不可能探究。

    重點是,隨着李家超這位一輩子都在服務警政體系的人擔任政務司,已經證明了香港軍法統治時代的來臨。

    這不是代表港共政權未來不重視民生發展,恰恰相反,這只是代表香港政府將會如實貫徹中國共產黨的鬥爭思維,將鬥爭帶到香港內部管治的每一個領域。尤其政務司的主要職能必然是帶領和協調香港政府旗下各局的事務。從政治丶民生經濟到文化,一一都是政務司要顧及的領域。可以想像由李家超擔任政務司,他必然會用他國家安全至上的思維審視其下每一個部門發生的事情。

    值得提的是,數日前李家超才說要提防反對勢力的「軟性滲透」。數日後,他便被任命為政務司。
    我們可理解在政權眼中,他的職能和中共統戰部部長如同一樣,都是要「組織貫徹執行中央關於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檢查統戰政策執行情況,協調統一戰線各方面的關係。」這樣才可以全方位地扼殺香港社會不同領域的民主陣營反抗力量。這判斷亦都吻合近來香港文化界丶教育界等不同領域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的現象。

    今次權力洗牌,意味着全面統戰必定來臨。檢舉丶檢查的風氣亦會盛行。各行各業將會被波及,形勢將會更加艱難。商界和資本家會被清算和統戰,教育界也會被嚴密監察。甚至在威權時代下文化界各種的「擦邊球」和隱蔽文本(hidden transcipt)做法亦會受到進一步的箝制。

    大家如何活得真實,在社會製造顯性的圖騰,創造被看見的政治行動,但又要取巧地保存公民社會的力量不被政權馬上鎮壓,將會是香港公民社會未來一大挑戰。真的值得各位有志之士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