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與Irving用『7-11』連線撐起帶動團隊攻勢,籃網順利於系列戰旗開得勝。
⬛籃網115-107公鹿⬛
🙏祈禱Harden沒事
-
布魯克林籃網想用進攻奪冠看來機會真的不小,就如我這賽季一直再說的,他們的攻擊之強大,絕不是開玩笑的,是結合【巨星球】與【團隊球】的威力,絕...
KD與Irving用『7-11』連線撐起帶動團隊攻勢,籃網順利於系列戰旗開得勝。
⬛籃網115-107公鹿⬛
🙏祈禱Harden沒事
-
布魯克林籃網想用進攻奪冠看來機會真的不小,就如我這賽季一直再說的,他們的攻擊之強大,絕不是開玩笑的,是結合【巨星球】與【團隊球】的威力,絕非只是看KD、Harden與Irving在那輪流單打而已。
🔥這一場即使James Harden只打一分鐘就 #拉傷腿筋退場,但籃網並沒有讓公鹿撿到任何便宜,他們還是能靠著Kyrie Irving那 #華麗如藝術般的進攻技藝,Kevin Durant #穩如泰山的中投 做為基本盤,然後再加上團隊進攻的運作、綠葉們出色的定位發揮持續火力壓制。
-
🏀Kevin Durant依舊是 #球隊攻防的核心(29分10籃板3助攻1抄截2阻攻),KD不僅要做為球隊攻堅最穩定的武器,他還得負責保護禁區鞏固籃板,所帶來的價值遠超過數據上的呈現,依然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這真的阿基里斯腱大傷的球員嗎?
🏀而Kyrie Irving這些年雖沒證明自己是領袖,但他 #做為球隊的後場利刃很少讓人失望過,且在季後賽這種高強度大舞台的穩定性也都很高,這晚他依然在這方面開秀,在Harden離場士氣打擊下,他上半場高效發揮撐起球隊的進攻端。
雖Irving下半場熄火,很多三分球都進一半轉了出來,但他轉換角色在下半場傳出不少好球發動攻勢,全場25分5籃板8助攻1抄截1阻攻且僅1失誤,且 #燃燒自己上場時間高達快45分鐘,那種首戰非拿下的企圖心,Irving是用行動與體力扛起Harden的擔子。
-
🏀Blake Griffin更是這場籃網贏球的關鍵人物,他跳出來轟下18分,這是大力彌補了Harden不在的得分缺口,且在防守拚勁上他這季一直無話可說,有著14籃板3助攻2抄截的貢獻,而那些熱血的Hustle Play更是為球隊士氣提升帶來很大的幫助。
且在Brook Lopez總是防守沉退的習慣下, #BG用四顆三分懲罰打擊,在攻防兩端都為球隊帶來很多能量,而我這邊就不多講他了,因為其實我已經有寫完一篇關於他的專欄文,應該這幾天就會po出。
其他綠葉方面,Joe Harris與Mike James就是 #扮演好自己的射手定位,而Nicolas Claxton與Bruce Brown也都有打出他們該做的,這晚有將他們團隊的系統打出來,是一場 #出色的團隊勝利,而非靠巨星在那無限流單打。
-
🏀公鹿方面字母哥破壞力非常強(34分11籃板4助攻與66.7%投籃命中率),我始終認為 #大家太低估字母哥的威力,即使他目前還沒有穩定的外線可以破熱火那種針對性的防守,但當 #一名球員必須讓對手套用針對性防守策略才能擋住時,他就是強大的存在。
籃網沒有這種防守資源,這晚字母哥就是能盡情搞破壞(但失誤得檢討),且他 #還是公鹿今天三分最準的球員(5投2中),在一些後仰跳投、中距離跳投也都有得手,這就是我欣賞他的地方,始終在求進步,且這或許未來幾年成效會越來越好。
-
但可惜的是今天他的好兄弟Khris Middleton完全不在狀況內,全場23投6中命中率僅26.1%繳出13分,這對於他 #是很失常的表現,相對對公鹿當然也打擊很大,因為他原本是公鹿側翼最穩的進攻點。
這場Middleton真的要好好檢討並努力在下場討回來,如果 #他正常發揮的話我認為公鹿這一戰絕對是有機會的,因為他是手感冰冷到連十拿九穩的突破上籃都miss掉,結果被籃網打出一波反擊氣勢。
-
Jrue Holiday上半場就一個穩字,但易籃後他的狀態也下滑,且球隊外圍這麼烙屎的情況下,他也變得很難打,只能在那強切強打Irving,打得非常辛苦。
🏀且也必須說第三節公鹿 #進攻非常單調,就是用字母哥、Holiday與Lopez一直打禁區,雖然我們都很清楚籃網禁區是弱點,但始終這一套模式也讓籃網是做好準備在因應,且就進攻流暢度上是完全被籃網給狠狠比下。
這場對公鹿來說,除了字母哥外,真的只有Brook Lopez有打出來(19分5籃板),整個上半場團隊三分命中率只有【21.2%】,想說已經爛到底,下半場應該怎樣都會反彈一些,結果沒想到更慘,下半場更爛到只有【18.2%】,那公鹿這場會輸球也是再正常不過。
-
雖然這場公鹿輸球,但在 #進攻打那麼爛的情況下最後也沒輸到脫褲,證明他們還是很有競爭力能與籃網一搏,這系列戰應該會很好看。
🏀只是公鹿方面我持續不解Mike Budenholzer的調度,在對方主將Kevin Durant與Kyrie Irving都很明顯要點燃體力拚首勝的情況下,公鹿的調度 #卻很像機械化的輪轉調度,時間到點就把字母哥換下,也不管場上戰況如何,這問題始終都是Budenholzer會被人討論的點。
不是說要燃燒主力體力,但字母哥一些下場的時機點都給人感覺不適合,且以他現在的年紀與體力,有非要那麼早下去休息嗎(上半場有個時段)?季後賽每一戰都很重要,本就該有戰到筋疲力盡的決心才對。
-
✏️ HBK
三十而已換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KD與Irving用『7-11』連線撐起帶動團隊攻勢,籃網順利於系列戰旗開得勝。
⬛籃網115-107公鹿⬛
🙏祈禱Harden沒事
-
布魯克林籃網想用進攻奪冠看來機會真的不小,就如我這賽季一直再說的,他們的攻擊之強大,絕不是開玩笑的,是結合【巨星球】與【團隊球】的威力,絕非只是看KD、Harden與Irving在那輪流單打而已。
🔥這一場即使James Harden只打一分鐘就 #拉傷腿筋退場,但籃網並沒有讓公鹿撿到任何便宜,他們還是能靠著Kyrie Irving那 #華麗如藝術般的進攻技藝,Kevin Durant #穩如泰山的中投 做為基本盤,然後再加上團隊進攻的運作、綠葉們出色的定位發揮持續火力壓制。
有看上一輪公鹿與熱火的話,會知道 #公鹿防守能力相當固若金湯,守到熱火整個進攻完全熄火,但這一場對籃網就能看出這支球隊的 #進攻天賦與整合 上有多強,且這還是James Harden不在的情況下。
-
🏀Kevin Durant依舊是 #球隊攻防的核心(29分10籃板3助攻1抄截2阻攻),KD不僅要做為球隊攻堅最穩定的武器,他還得負責保護禁區鞏固籃板,所帶來的價值遠超過數據上的呈現,依然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這真的阿基里斯腱大傷的球員嗎?
🏀而Kyrie Irving這些年雖沒證明自己是領袖,但他 #做為球隊的後場利刃很少讓人失望過,且在季後賽這種高強度大舞台的穩定性也都很高,這晚他依然在這方面開秀,在Harden離場士氣打擊下,他上半場高效發揮撐起球隊的進攻端。
雖Irving下半場熄火,很多三分球都進一半轉了出來,但他轉換角色在下半場傳出不少好球發動攻勢,全場25分5籃板8助攻1抄截1阻攻且僅1失誤,且 #燃燒自己上場時間高達快45分鐘,那種首戰非拿下的企圖心,Irving是用行動與體力扛起Harden的擔子。
-
🏀Blake Griffin更是這場籃網贏球的關鍵人物,他跳出來轟下18分,這是大力彌補了Harden不在的得分缺口,且在防守拚勁上他這季一直無話可說,有著14籃板3助攻2抄截的貢獻,而那些熱血的Hustle Play更是為球隊士氣提升帶來很大的幫助。
且在Brook Lopez總是防守沉退的習慣下, #BG用四顆三分懲罰打擊,在攻防兩端都為球隊帶來很多能量,而我這邊就不多講他了,因為其實我已經有寫完一篇關於他的專欄文,應該這幾天就會po出。
其他綠葉方面,Joe Harris與Mike James就是 #扮演好自己的射手定位,而Nicolas Claxton與Bruce Brown也都有打出他們該做的,這晚有將他們團隊的系統打出來,是一場 #出色的團隊勝利,而非靠巨星在那無限流單打。
-
🏀公鹿方面字母哥破壞力非常強(34分11籃板4助攻與66.7%投籃命中率),我始終認為 #大家太低估字母哥的威力,即使他目前還沒有穩定的外線可以破熱火那種針對性的防守,但當 #一名球員必須讓對手套用針對性防守策略才能擋住時,他就是強大的存在。
籃網沒有這種防守資源,這晚字母哥就是能盡情搞破壞(但失誤得檢討),且他 #還是公鹿今天三分最準的球員(5投2中),在一些後仰跳投、中距離跳投也都有得手,這就是我欣賞他的地方,始終在求進步,且這或許未來幾年成效會越來越好。
-
但可惜的是今天他的好兄弟Khris Middleton完全不在狀況內,全場23投6中命中率僅26.1%繳出13分,這對於他 #是很失常的表現,相對對公鹿當然也打擊很大,因為他原本是公鹿側翼最穩的進攻點。
這場Middleton真的要好好檢討並努力在下場討回來,如果 #他正常發揮的話我認為公鹿這一戰絕對是有機會的,因為他是手感冰冷到連十拿九穩的突破上籃都miss掉,結果被籃網打出一波反擊氣勢。
-
Jrue Holiday上半場就一個穩字,但易籃後他的狀態也下滑,且球隊外圍這麼烙屎的情況下,他也變得很難打,只能在那強切強打Irving,打得非常辛苦。
🏀且也必須說第三節公鹿 #進攻非常單調,就是用字母哥、Holiday與Lopez一直打禁區,雖然我們都很清楚籃網禁區是弱點,但始終這一套模式也讓籃網是做好準備在因應,且就進攻流暢度上是完全被籃網給狠狠比下。
這場對公鹿來說,除了字母哥外,真的只有Brook Lopez有打出來(19分5籃板),整個上半場團隊三分命中率只有【21.2%】,想說已經爛到底,下半場應該怎樣都會反彈一些,結果沒想到更慘,下半場更爛到只有【18.2%】,那公鹿這場會輸球也是再正常不過。
-
雖然這場公鹿輸球,但在 #進攻打那麼爛的情況下最後也沒輸到脫褲,證明他們還是很有競爭力能與籃網一搏,這系列戰應該會很好看。
🏀只是公鹿方面我持續不解Mike Budenholzer的調度,在對方主將Kevin Durant與Kyrie Irving都很明顯要點燃體力拚首勝的情況下,公鹿的調度 #卻很像機械化的輪轉調度,時間到點就把字母哥換下,也不管場上戰況如何,這問題始終都是Budenholzer會被人討論的點。
不是說要燃燒主力體力,但字母哥一些下場的時機點都給人感覺不適合,且以他現在的年紀與體力,有非要那麼早下去休息嗎(上半場有個時段)?季後賽每一戰都很重要,本就該有戰到筋疲力盡的決心才對。
-
🙏最後希望James Harden的傷勢沒啥大礙,對於籃網來說最大的敵人無非就是傷病,如果三巨頭都健康的話,他們進攻天賦真是能擺在歷史頂點的位置上。
在現在 #屬於進攻聯盟的時代,只要防守能維持一定水平,以他們三巨頭的火力與團隊攻勢運作真能直接摧毀對手,打出所謂 #以攻為守的強勢風格!但這真的不能缺少Harden,畢竟要Irving與KD的上場時間場場這樣燃絕非好事。
—————————————
🔔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HBKMAMBA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bkmamba/
✏️ HBK
三十而已換角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1月新上市手機遊戲回顧📱】
可能是年關將近,各廠商都趕著在玩家口袋最深的時候推出,因此1月共有26款新品上市,兩個觀察:
✅1月蠻明顯看到放置型手遊推出數量增多,但表現都不好,營收幾乎都在雙平台500名後,可能整個遊戲深度還不足以讓玩家掏錢,由此可看出《劍與遠征》真的蠻厲害的
✅1月擠進雙平台營收前20名的遊戲類型都不一樣,MMORPG、SLG、卡牌RPG、動作冒險都有,可看出台灣玩家對於遊戲接受度很廣,只要質量好,仍願意掏錢支持一波。
🔎新品點評如下:
🎯《最後的克勞迪亞》以點陣圖角色、直式炫麗戰鬥為賣點,的確一上市就吸引玩家眼球,巴哈姆特手機討論版至今仍有第二名的好成績,我自己玩起來感覺算是成也戰鬥、敗也戰鬥,特殊絢麗的戰鬥畫面的確打中我,整個連續技尻下去也是爽感滿點,但缺點就是每場戰鬥所花的時間過久,再華麗的招式看100遍也會審美疲勞,加上抽卡極高機率都是抽一堆聖物的混合池,抽起來是有點心酸,但整體而言是款很不錯的手遊,營收表現也頗為亮眼,搶進雙平台前50名內。
🎯《忍者必須死》將跑酷與戰鬥結合在一起,配合獨特畫風與熱血音樂,玩起來爽感十足,且競技場有用心處理,採同等級內50個人一組比拼,看誰跑得遠,甚至還有錄像回放可以看高手怎麼跑,是款細節到位的手遊。
👉也能看出這種比較偏超休閒的遊戲類型,玩法與商業模式仔細打磨成重核遊戲後,一樣具市場潛力,營收搶進雙平台前15名內。
🎯《三國志戰略版》,以往我對SLG是完全無感,但這款我竟然默默玩了一個月,還儲值滿額拿孫策,我自己反思為什麼會玩得下去的原因在於整個新手引導很清楚,UI/UX也好理解,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點主畫面的任務就知道該怎麼做,整個進程不會讓新手感到很有壓力。
👉話說這款遊戲商業模式非常單純,跟《原神》很像,但卻創造出營收雙平台前5名的好成績,營收來源就靠賣你以下兩樣東西:
1⃣抽卡:想要帥氣的劉備、勇猛的呂布、美麗的貂蟬,抽就對了
2⃣省時:一堆建造、回城、行軍都需要花時間,不想等就花點小錢立即完成,為了成就霸業,以台幣換取時間也是十分合理的事
🎯《拂曉的拾荒團》角色和遊戲畫面蠻精緻,但重點不於戰鬥,因為角色都在打空氣,沒什麼遊戲感可言,主要賣點在於拾荒,以類似踩地雷的方式探索地圖,至於喜不喜歡玩就見仁見智。
🎯《新射鵰群俠傳之鐵血丹心》我認為是一款相當經典的混合遊戲類型,在一般戰鬥上走單純的卡牌RPG玩法,但加入了自動通關系統,有那麼一點放置的概念在,最特殊的地方莫過於做出類似SLG玩法的「武林系統」,以賽季方式讓玩家持續競爭,另外還有賽馬和莊園系統,可說是五花八門。
👉開發團隊有提到,未來希望將《新射鵰群俠傳之鐵血丹心》當作一個平台,把不同的玩法都丟進來,就看看後續能做出什麼樣貌給玩家囉。
🎯《薑餅人王國》作為一款經典IP的卡牌RPG,我蠻驚豔整體遊戲細節處理得很好,感覺得出開發團隊的用心,音樂上甚至還有主題曲;以戰鬥來說,保留跑跑薑餅人跑酷元素,雖然每個角色只有一個技能,但施放時仍保留打斷和位移;另外在經營城堡部分,內容非常豐富,絕對是這款遊戲另一個賣點,且加上通關時,有些障礙的清除需要搭配經營材料,因此初期不會讓經營城堡有淪為雞肋的感覺。
我自己覺得玩到最後會跟《魔靈召喚》一樣,比拼的是角色齊全度與養成深度,缺點就是扣除經營城堡後,整體內容過少,主要以故事模式撐場,PvP的競技場系統沒特別亮點,如果是想在卡牌RPG上玩到更多內容的玩家來說(例如爬塔、各式副本等),這點會比較可惜。
👉題外話,以目前非即時制的競技場系統來說,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是《劍與遠征》,競技場除了爭奪排名外,還有3對3的高階競技場考驗角色池深度,另一部分是開放高端玩家擠進每兩週一次的巔峰競技場資格,就算實力不足,也有競猜系統讓你猜雙方輸贏拿獎勵,整體而言,不會讓競技場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系統。
《新射鵰群俠傳之鐵血丹心》的競技場系統我看也蠻多元的,但因為玩得不深,目前內容我都還沒解鎖,就不繼續探討了。
🎯《雲端修行手記》遊戲風格還蠻有趣的,雖然寫沙盒RPG,但我覺得偏放置類型,整個遊戲以文字作推進,我自己覺得用字遣詞還蠻到位,頗有看仙俠小說的感覺。
🎯《渾沌學院》是由雷亞新品牌「Rayark Infuse」合作參與的卡牌策略遊戲,融合了「象棋+暗棋」的玩法,楚河漢界改為棋盤式,看誰先把君主卡牌幹掉誰就獲勝。
👉感覺這款遊戲沒太多醞釀宣傳就直接推出來,以雷亞過往營運其他遊戲的節奏來說,我認為雷亞應該沒參與太多營銷層面的事務。
🎯《勇者鬥惡龍 戰略指揮家》這次推出戰棋遊戲,玩法中規中矩,我是覺得可以考慮加上從側面、背面攻擊傷害有加乘的設定,會更有策略感。
👉印象比較深刻是在開局十連抽,是很有心的純機率抽法,也就是開局有可能抽到一張以上S卡,也可能全抽到普卡,而非目前很多遊戲上市贈送的十抽,其實機率都設定好,例如保底就一張S,抽來抽去就是在那邊換角色而已。
最後是1月雙平台前10名遊戲點評:
🎯《Coin Master》依舊強勢,因為他是連動FB帳號,當有FB好友加入遊戲時,手機會跳通知出來,我發現直到1月,身邊仍有不少朋友入坑,看巴哈討論版,都是各種資源交換的討論串,光遊戲核心內容就能引發這樣的討論動能,進而擴散好友拉好友一起入坑,真的是很強。
🎯《神魔之塔》1月持續與《ROCKMAN X DiVE》連動合作,除了推出「艾克斯」、「傑洛」、「愛莉絲」等卡牌外,活動任務也推出「西格瑪」、「費拉姆」、「霸法(棕熊號)」等經典BOSS讓玩家挑戰,因此在營收上持續搶進雙平台前10名。
🎯不知道是不是年節到的關係,博奕類遊戲除了龍頭《星城Online》外,《滿貫大亨》和《麻将明星3缺1》也搶進iOS前10名,另類台灣之光。
以上就是1月新上市手遊點評,我們下個月見!
文章同步部落格:https://bit.ly/3oGauUt
三十而已換角 在 扇子 Fan : NO FAN NO FUN 玩美彩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成長卡關了嗎?破除幻象讓你成長倍增
我要分享這一個真的有點緊張
不會隱藏我的情緒
因為我自己也一直處在這十大幻象中
就像是泡泡一樣 需要一個一個搓破
但也是因為知道了這十大幻象
讓我在靈性成長這方面
非常迅速 因為發現很多分享靈性的東西
都會提到十大幻象
但是從來沒有被有系統地提出來
所以我就在想讀者觀眾在看的時候應該會很容易忘記
而我很幸運的一開始就顯化了與神合一這本書
他是與神對話作者在另一本書"與神合一"
提到十大幻象
有系統地整理出來 並且幻象裡面參雜了層層幻覺
一層一層的幻像讓我們一直摸不透
就是我們感覺到痛苦不舒服的原因
通常不會只有往往一個原因這麼簡單
所以如果目前狀態卡在某一個點
有興趣的話 可以翻閱與神對話系列 以及與神合一
強烈建議看與神對話作者尼爾 唐納全系列
或者今天可以先看我的分享了解我對十大幻象的見解
我在靈性崛起時 忽然對於看書變成有極大的興趣
看了很多書 看了很多影片 看了很多分享
最後都會得出一套自己的方式 而且還會不斷印證
幹~~~原來 書上當時說的是這個意思
但也會一直被十大幻覺拉回去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一直保持覺知以及不批判自己
才能一直在覺醒與睡著中來來回回
書中或是別人分享的內容暫時不理解的話超級正常
反而內容變成是我的一個指標
現在看不懂 沒關係 我繼續做好言行心一致
之後再回頭看自己現在狀態理解到甚麼程度
而我一直很想要分享的察覺 也是與十大幻象密不可分
十大幻象又會延伸很多小幻象
要了解甚麼是幻象 察覺才能起作用
看穿之後才能真正的搓破痛苦的幻覺泡泡
與神合一曾說過一句話
痛苦與受苦之間的差別就是
可能就是拔掉一顆很痛的蛀牙 拔牙也會痛
但它卻非常受歡迎的痛
所以隱藏的經驗跟痛苦就像是忍住不去看牙醫
狂吃止痛藥 或是壓抑著痛
但當有人碰到你牙齒 壓抑突然爆開
開始狂怒 發洩 忍到受不了
發洩後又告訴自己冷靜 但隨便碰到牙齒就會爆炸
或這就是我們最常經歷的
直到你痛到受不了~~~~~~~~~
終於下定決心去面對它
當你真正面對需要拔掉的蛀牙
蛀牙拔掉了 痛完了 一身輕
所以我現在一直不斷地在拔我自己的蛀牙
有些很根深蒂固的蛀牙需要一段時間
但至少我了解到不要壓抑的重要
壓抑都是被創造出來的動作 還有十大幻相
先不壓抑你對蛀牙的情緒 不壓抑你才會認同它在
像是意識到一直聽誰抱怨同樣事情很煩
壓抑的話 這就是你的牙痛
有必要的話面對把你當垃圾桶或是甚麼壓榨你的事物
好好的敘說一遍你的感覺
請找自己舒服的方式 我都是舉自己的案例
你可能會因為”罪惡感”而不好意思
這就是拔牙的過程
但不需要 如果要為罪惡感而感到不好意思
那應該要想想 誰要為自己的生命 感到不好意思
不是對方 而是你
因為自己選擇讓別人這麼做
察覺到是因為出自”罪惡感” 而繼續持續做不喜歡的事
這也是察覺的目的 去觀察才能破除幻象
本來又寫了一大篇有關察覺的稿
而在寫這一篇影片的稿時
忽然有一個靈感想要邀約 好李嘉在 一起分享
多一個人分享 就多一種解釋
釋放所有情緒很重要
可以大哭大叫打枕頭
甚至必要的話有一場嚴肅的對話
旦絕不會是言語暴力傷害他人
看之前請大家放下心中所有的OS
因為這個是一個語言表達的東西
很難將這些有的沒的一言以蔽之
連光是講情緒就有好多本書存在這世界上
而我們生活在二分法的世界
有對就有錯 有這個聲音一定會有反向的其他聲音
而任何的表達都只是在展現出目前
自己意識層面的拓展程度
既然都點進來看了 也許是想要看看不同的角度
或最好是我的話都不要相信
去印證出自己的一套給自己用
書中是寫【十大幻覺】 但我想稱他為幻象
為什麼呢? 因為我選擇這麼作
【需求】 - 這是最大的幻覺
雖然說是幻覺但卻是很真實的
如果能開始換角度去看
就能從「真實」跳到「幻覺」
所以察覺如此重要就是
要看穿我們以為是真實的情緒或是曾經認為很重要的事
看穿通常情緒就消失了
而作為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要表達我是誰
想像你關在一個黑暗的房間
一定會想要做些什麼、找燈光
否則除了黑暗還有你的意識之外什麼都沒有
需求也是小我的最大表現
自我永遠一定要嘗試做些什麼
否則沒辦法表達自己是誰
我是扇子我在分享影片
因為這是表現自我的一個方式
所有一切來自「最原始的需求」
我要表達自己是誰,所以同樣的如果
我無法按照我靈魂真實的需求時
我會感到很痛苦
靈魂的需求
別人的需求
社會產生讓你因為的需求
都是需求的幻象
而它也是最大的幻象
剩下九大或是延伸出來的幻覺都從這裡開始
所有的幻覺都參雜了「需求」
我必須要買什麼東西,表示我的身分地位
如果我不買代表【失敗】第二幻想
看起來失敗我就無法看起來成功
失敗只是社會框架生出來決定什麼是成功
什麼是失敗的觀念
(我想很多人已經了解了,這是社會產生的需求)
所以如果現在社會的觀念叫你每天把屎抹在身上
就是成功,應該很多人會開始質疑!
那是什麼成功方式阿?
所以我最喜歡把框架跟屎交換比喻
當我感覺到自己失敗時
我會先感受這個真實的情緒
不要壓抑它 不要試圖找理由掩蓋它
感受情緒時可能會因為太真實而不舒服
但就是拔牙的過程 跨過不舒服時
再問我是拿什麼標準比呢?
如果現在「標準換成一坨屎」我還會覺得失敗嗎?
痾~~好像沒有這麼覺得失敗了
哇~~好像完全沒事了
有些情緒會瞬間消失
所以為什麼稱他們是幻象
如果沒辦法一次解決沒關係
注意到他是個幻覺
把這個感覺當作指標 當你回頭看的時候
情緒如果不見了 就是幻覺被你搓破了
而延伸決定性的【各自分離】第三幻象
因為我們都認為人是分開的
除非你在某一個部分跟我是一樣的
即使這樣也會有分離、比較,所以無論大、小都會分離
班級內的分離年級的分離、學校跟學校間
而各自分離的幻覺
當看破幻覺時就是這個幻覺正面的意義
我相信我們靈魂都是一體的
各自分離只是要每個人去體驗他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但很不幸的,大部分的人都因為目前的世界
社會運行模式,每個人覺得彼此是分開的
當父母親不讓自己過想走的人生時
淺移默化的你就會開始拿自己的標準掌控別人(舉例)
其實自身外在的行為舉止都是反映內心的狀態
只是我們都很無意識在生活
所以就以為是我們自己的個性
你不用逼自己去愛別人愛陌生人
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愛所有人
這是我給自己的意識許可
而我們至少可以知道靈魂是一體的
來到這世界上不是要為了得到第一
是要體驗每個人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
如果要搶第一 第一這個位置只有一個
大家才會搶破頭 紛爭才會這麼多
搶第一或至少不要最後一名
就會產生【不足】第四個幻象
當要搶第一的時候
就會想盡辦法表現社會塑造出來的制度
考試第一就是乖學生
Youtube 的點閱率高 才是最好的影片
點閱率高才能夠拿到錢
而錢永遠都不夠
要當最紅的人
要得到某個頭銜
面對這些只有少數幾個位置的頭銜時
都在擔心 都在憂慮得不到
又讓我想到一部電影 饑餓鬥室
一個地下一百層的監獄
每個人會定期換樓層
如果被分配到越高的樓層
就能優先享用從一樓降下來的大餐
所以抽到底層的人幾乎等於
就是要和室友互相殘殺才能活下去
其實只要把食物平均分配到一百層
每個人都可以吃飽
多數人也認為就像電影演的
即使大家都知道 但沒人願意去做
因為彼此分離 彼此不信任 而且這個行為已經存在很久了
習慣了! 就是要搶 否則可能無法活下去…
有發現這個惡性循環多久了嗎
而這一個惡性循換又產生了【必備資格】 第五個幻象
如果用剛剛電影來分享
就是我必須要達到最高的前幾個樓層才能安心用餐
否則我在底層就要和別人拼命
而這也產生了
某個想要達成的目標
因為” 不足的幻象 ” 而產生了必備資格
喔… 我一定要長得夠漂亮
我一定要有錢
我一定要做什麼
要不然 無法達成
當我漂亮的時候很自然我就可以當模特兒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所以必須要做些甚麼事
這邊舉例是書中的 分享給大家
要做個好孩子
別回嘴
要得到好成績 並且繼續上大學
要結婚生子
要酷
邀聽命行事
要跟隨領導人
別問太多問題 並且別問錯問題
所以默默了衍生了各種 ”標準”
生怕自己如果沒達到的話 就會不夠資格
不夠資格就不能得到想要的 ( 不足 )
而當社會的產生的 ” 必備資格 ”
就又衍生出 【審判】 第六個幻象
如果沒有達到自己認為應該有的標準之後
痛苦就開始來 批判自己就開始出現
或者每個人都拿著自己的標準
去審判其他人 你這麼作不對 你這麼作才對
讓我充分感受的人對於 對與錯的角度有多麼不同
是第一次我到了柏林 聽到朋友在聊天
不是他本人 但是依舊內容讓我非常驚呼
有一對情侶 去找另外一個男的
要求對方來X他女朋友 我聽到我傻眼
挖塞 這也太勁爆了吧
很多人無法接受 會開始罵 不要臉 不成體統
但我去柏林的那次經驗才見識到
自己觀點只是自己的觀點
自己不會作的 不代表別人就不能做
最好的狀態是
允許你做你自己 允許別人做他們自己
只要不侵犯到彼此
甚至在靈性的部分 包括我自己也會犯這錯誤
就是 我認為這個比較好
但是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些所有幻覺給去掉
沒有比較好 只有對自己比較適合
一但拿著必備資格去審判自己去審判他人
最終都還是掉到幻覺內
有沒有經驗是曾經小時候認為這就是絕對
而長大之後忽然完全大改觀
這個就是我們為何一直在變的證據之一
但小時候想的不是錯的
因為在當時就是我們相信的
而且是百分之百相信
所以會改變都只是在於 自己怎麼去看待
而那個 ” 真相 ”就會隨之改變
或是自己曾經是電腦前的鍵盤俠
自己現在再也不這麼做了
但開始反向去罵那些鍵盤俠
所以這就是標準換了一套之後 再去罵人
循環依舊還在 只是鍵盤俠一直都有
不做鍵盤俠的人也一直都有
唯有看破幻象 還有二元對立之後
才會知道兩邊的人為什麼會對立
所以當陷入這個幻覺的時候
不是在批判自己不夠格 不夠好
就是在批判別人不夠格 不夠好
於是就產生了【譴責、定罪】 第七幻象
在這一個幻象當中 其實我比較不熟悉
它和第六幻象差不多
如果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比較適用
因為沒達到某些標準 沒達到某些教條
所以我被定罪 所以我是不好的
所以我不具備資格
所以我不足
所以我失敗
所以我不被需要
看出來了嗎 所有事情幾乎都可以套用在這個裡面
需求的幻象裏面包含了總總的幻象
而這些斥責接著衍生了 【狀況、條件】 第八幻象
將一切放在有條件的情況上
否則我的需求不會實現
如果愛情中沒辦法達到這些條件就不是愛情
如果沒有錢的話 就沒辦法有開心生活
如果……….就沒辦法…………………
所以完全把自己限制在有限的狀況內 以及條件
否則就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自己的角度被社會需求蓋上了
而像我要寫這一篇的草稿
我寫了第三次 因為我陷入了【需求】的幻象
我認為我必須要寫的完美 才能展現
【有條件的】
所以我就邊看與神合一的內容邊加一些內容
想說這樣就不會有所謂的 ” 出錯”
但是因為我現在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覺
只是還沒察覺到我陷入幻覺
寫了第一次覺得就是哪裡怪怪的
第二次重寫 還是怪怪的 甚至開始覺得有點不對
於是我離開電腦 到了客廳用手機
決定完全以我個人的經驗去談 與神合一
結果 他媽的 我離開了陷入困境的環境去休息
用手機重新用我的個人體驗去打內容時
才發現我的個人經驗才是最真實的
我不需要” 展現完美” 而去強求
而"展現完美"這當中蘊含幾乎所有的幻象
包含了優越 包含了有條件的 審辦 無知 失敗
所以一個幻象當中都隱藏了超多情緒
當我用一個最自然的方式
內容就很自然地出現 它幾乎是不帶任何幻象
我無法百分百確定 但是內容至少是從我的感覺
從我的直覺寫出來
如果我硬是照著第一次或第二次寫
出來的東西就是硬生出來的
最自然的東西最能夠觸動人
而在這又接著衍生了【優越】 第九幻象
優越的幻象是則又完全包含了前面的幻象
我如果不優秀 我會不足 我需求無法得到
因為各自分離 我們不是一體的 所以我要當最好
而又產生了很多紛爭
如果不能當第一
至少我要比其他人好
比其他人好至少我感覺比較優秀
而如果我被比較的時候 我會覺得很生氣
覺得自己自卑
沒有用 而這些自卑沒有用的心態又是哪裡來的?
社會需求產生的
社會需求又影響到整個世界 整個人類
每個團體 每個單位
而總當有人要嘗試做真正的自己時
審判 還有優越感 以及 譴責 分裂幻象又出現
哈哈哈它跟我們不一樣 它是異類
哈哈哈 講靈性的人都是神經病
無法適應社會而已
哈哈哈 講靈性的人都很失敗
哈哈哈 那個人跟我們不一樣
這個東西又會產生很細微的幻覺
因為不想被排擠 而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
所以不開心因為靈魂的需求就是要完全的做自己
而這個經驗如果能善用
他將知道 ”為了不想被排擠而做出一些事”
這是他不想再體驗的
所以當他有這個經驗時 改變他的不是經驗
而是"選擇"他選擇不要再經驗一樣的事
所以如果有人說經驗能改變
我則是說經驗是一個指標
改變是一個選擇
也有人一直再重複經驗同樣的事情而不改變
而優越的幻象無時無刻都出現在每個舉動
出現在一句話之內 出現在電影 電視各種地方
所以自己開始習慣這是一個要被比較的世界
接著如果自己做的好就會開始得意
自己某個地方沒有這麼突出時
就會開始憤怒或是自卑
而來到最後面的幻象就是【無知】 第十幻象
無知聽起來會讓人惱怒
如果有惱怒的感覺其實
也是因為前面的幻象所導致
我不是無所不知的話 我就不優秀
不優秀就不足 又全部牽扯在一起
無知的人也很好操控
無知的人從來不懷疑
最好不要懷疑
最好不要問問題
最好就繼續這樣子 而不要質疑變成一個美德
不要問 怎麼說怎麼做就是對
所以如果我這樣做就是對的
我就會告訴其他人 照我的方法才是對的
於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方法都是對的
所以其他人的方法都是錯的
小至大 大致小 都看得到十大幻相
甚至無數衍生的小幻象
無知的人不多問
無知的人以為不問 當做甚麼都不知道就好
最後再回到需求的幻象
最終我們都要回到 "有了錢才快樂"
那什麼是快樂呢?常常聽到有錢的人不快樂
沒錢的人不懂有錢人的煩惱
因為從小到大吸收的東西就是告訴我
凡事都要繞著錢賺 錢才是第一
出發點一開始就錯了
這樣說不代表我討厭錢
錢是一個中性的東西
把錢做為是"自然的產物"時才會快樂
你可以賺很多錢 但卻一點都不快樂
一天到晚都在生氣 但卻認為不做不可
事實上 永遠都有選擇
只是自己無法做下決定
因為被許多的幻象牽絆住
擔心別人眼光 被罪惡感拖累
總是會有其他原因來拖累自己
所以一直說沒辦法 因為這個 因為那個
自己真正快樂的事情
就像是去看電影 你可以撇尿
但是撇尿無法好好的享受這場電影
要裝作很投入在這場電影
實際上想尿尿的受不了
這場電影就是自己的人生
到最後還是得做出些行動 到最後還是得去尿尿
而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我們快樂的事
但是卻一直被很多幻象蓋住
除非哪一天撇尿受不了
才會選擇去面對
如果想要富足 卻一直處在一樣的場景
那是否要對自己的選擇重新考慮呢?
如果想要成功?
那是不是要對自己的成功重新定義
十幾億人的世界 成功的條件卻就這麼一點
而每個人都在搶破頭去爭取什麼
我無法告訴你快樂是什麼
快樂的定義應該是自己本身去嘗試所有事情
試完這個不喜歡 再試下一個
直到找到自己發自內心覺得快樂的事
不要再追隨著大家爭取同一件事情
那一件事情不會是絕對
以前絕對不會相信現在影音串流平台的世界
那些勇於嘗試的人都在踏出舒適圈的時候找到一片天
所有自己認為"我必須""我需要"
都可以重新審視一番
尤其我今天自己重新這樣分享十大幻象
給了我自己很多收穫
在寫的同時不斷的破除一些小小的幻象
還有自己被卡住的幻象
當自己破除真的跨過幻想時
會超級爽!!!!!!!!!!!!!!!!
而靈性的了解從來不是要自己放棄物質
而是剛好就好
比方說我之前人很亂的時候
我覺得生命只有買新的東西
才好像有新東西 才有新活力
所以我狂買衣服 我狂買化妝品
收到商品的時候感覺有新的東西來到我的生命
最終我還是鬱鬱寡歡 甚至想要逃回台灣
在面對內在很多框架還有傷痛以及隱藏的情緒後
現在就算居家隔離了三個月也不覺得無聊
化妝品跟衣服現在完全沒買
也沒什麼特別其他需要的
因為都滿足了,內在滿足,外在行為自然會變
因為34年後 我終於好好的來認識我自己
這個過程不斷地挖掘跟發現還有
印證靈性到底能多屌
不同人不同書不同年代所有敘述的事情都一樣
只是故事都不同
而自己偽善的行為越來越少
因為再也不想騙自己 只想要言行心合一
而所有大家認為的美德
也都恰恰的相反 有人擔心過度分析會變機器人
其實當你越了解自己
就能越了解為何其他人會有這些行為
「因為大家都困在幻象裡」
而延伸出來的自然就是理解代替寬恕
不再去要求別人
不再為不知到的原因發怒
忽然開始愛真實的自己
不再向外尋找能抓住的安全感
謝謝大家花時間看完
這十大幻象的圖片可以存在手機裡
當你有痛苦的時候
可以自己問自己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這種感覺到底從哪裡來
我們其實不孤單
只是分離的幻覺 讓我們覺得只有自己
以及每個人其實都忘記自己本質是誰
所以才會覺得孤單
非常推薦大家認真替自己寫下讓你痛苦的事情
而層層的去找這些幻象
面對痛苦 面對幻象 情緒就不見了
如果當下無法讓情緒消失
就與情緒共處
不要認為自己很弱沒辦法消除情緒
那只是掉回幻象內
最不需要的就是你批判自己
只要自己開始驚覺自己處在幻象內就很棒了
一旦有覺知 便開始打破本來一直惡性循環的迴路
就像是冥想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察覺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了解幻象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也許要試個幾次才會決定 “ 選擇”
因為最後選擇決定要改變的還是在自己手上
而當活用這些時
我想一定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幫助
而開始有興趣的話可以學習了解二分法
二分法是看穿某個遊戲規則的重要性
寫到後面我有一句話從浮現是
「越能衡量價值的東西越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