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50的網紅走阿一起去看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每週十分鍾,實力養成中;讓你更有料,行銷不煩惱 ❞ ◐ 預計要發布的貼文太多,創意跟不上壓力...... ◐ 以為自己點子無極限,才發現常跟靈感不相見...... ◐ 又被主管追進度,但企劃內容就是卡關想不出來...... 如果曾遭遇類似的情況,沒關係你不孤單,靈感像蘋果一樣,熟了就會掉落...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0:34:47

羊房小鎮9 水井的故事(中) 前面那篇簡單介紹了一下瑞士的水井和民生有不可分離的關係。這篇來介紹羊房小鎮的水井景點之一, Wilhelm Tell 的水井。 Wilhelm Tell, 翻成中文音似 “威爾漢泰爾”, 是一個十四世紀初的人物, 也是瑞士的國家英雄。國家英雄耶!! 他到底做了什麼偉...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18:53

【「爸爸殺人,我也不配當人」:一名殺人犯女兒的自白,轟動日本論壇】  近日,一篇文章在日本 Twitter 論壇上引起轟動,《東洋經濟》記者採訪一名殺人犯的女兒,她訴說自父親犯下罪行後,她與弟弟長達 20 年遭到社會批判,身心受極大煎熬。  女生化名為「田島架純」,今年二十多歲,5歲父母離婚...

  •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15:02:03
    有 61 人按讚

    [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2 11:59:42
    有 149 人按讚

    【日本殺人犯女兒的殘酷自白,帶大家看真實世界的權力遊戲】

    這幾天,一篇文章在日本 Twitter 論壇上引起轟動,《#東洋經濟》記者採訪一名殺人犯的女兒,她訴說自父親犯下罪行後,她與弟弟長達 20 年遭到網路霸凌、同學欺侮,身心受極大煎熬。

    貼著「殺人犯之女」的標籤,這名女子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跟案件無關的人都可以隨意欺負我們,只因為『你們的爸爸殺人了』。」

    講故事之前,我想讓讀者明白,不是說受害者的家屬不重要,而是透過這篇訪談,盼能讓大眾稍有意識:罪犯的家屬,可能也是案件的受害人。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劇情,血淋淋地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

    這位女生化名為「田島架純」,今年二十多歲。

    5 歲時,架純父母離婚,自小她對父親印象就是「出國出差」,很少見到父親在家。

    架純父親的家裡環境不錯,爺爺開公司,奶奶是名門千金,其他兄弟姐妹都是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雖然父母離婚,但媽媽與爺爺奶奶的關係一直很好,於是架純媽媽仍繼續留在爺爺公司上班,架純與弟弟天天開心上下學,過著愜意小日子。

    直到某天,架純無意間看到爸爸寄給媽媽的信,信裡內容,徹底震碎了她的小確幸。

    「原來爸爸不是在外地工作,他是因為『吸毒』坐牢才不能回家。」

    架純不忍戳穿母親的白色謊言,才小學 5 年級,她就被迫早熟、裝得自己什麼都不曉得。

    每當學校放映毒品宣導片,片中有句「吸毒者不是人,他們放棄了人生」,總讓她想哭。

    她開始檢討自己:「身為吸毒者的女兒,我是不是也不配為人?」

    ---

    國中二年級,父親服刑結束回家。

    弟弟不知情,看到爸爸只覺非常開心、天天纏著他,就連架純也本能地想親近父親,她發現父親對家人是很溫柔的。

    父親會幫自己綁頭髮、幫忙媽媽煮飯跟做家事,架純百感交集,明知對方是個罪犯,心裡依舊想靠近他、和他說話:「我知道這樣不對,不應該,可是我很愛他,我知道他也愛我們。」

    她安慰自己,爸爸不過是一時犯錯,時間會證明他是個好人。

    但就在架純高中時,噩夢依然發生了,且這次更嚴重。

    父親殺人了。

    ---

    案發當天,架純結束社團活動回家,見到弟弟表情反常,弟弟告訴她剛剛接到警局電話,爸爸正在接受調查。

    緊接著,當晚新聞開始報導:「某某地區的住宅發現了一名女性屍體,目前正在審問一同在場的男性……」

    架純看到畫面中出現的男性身影,就是父親。

    下一秒,姊弟聽到記者登門拜訪的門鈴聲,他們抱在一起不敢開門,徹夜未闔眼。

    ---

    失去父親的悲傷令人窒息,但真正讓架純難以忍受的,是週遭人對他們家的態度,鄰居不由分說地把他們一同視為罪犯,指指點點還算事小,有的則直接當面訕笑。

    架純的遭遇相對較好,但弟弟可沒那麼幸運。

    學校離家不遠,同學都知道弟弟的父親是殺人犯,好友疏遠他、學長霸凌他。

    平常發生口角,別人眼見說不過弟弟,就直接一句「你爸是殺人犯耶,你有資格講話嗎?」懟回去。

    架純表示,弟弟天天哭著從學校回來,但他堅持每天正常上學,沒有逃避。

    但長久累積的壓力,弟弟升上高中後開始酗酒,讀大學時還被醫生診斷是「酒精依賴症」,一度到入院治療的地步。

    架純跟弟弟,天天都在接受靈魂拷問,他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關心父親,才會導致這齣殺人悲劇?

    另外,他們見到被害者也有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孩,內心更覺得愧疚,連帶無法原諒自己。

    直至現在,架純都無法坦然做自己,她說:「我覺得我不敢抬頭做人,我覺得我沒有資格結婚,沒有資格被愛,我的一生都不會幸福。」

    ---

    採訪發佈到網路後,日本網友紛紛寫下看法,多數都對架純的遭遇表示同情,直言罪犯有錯必須制裁,但他的家人實際上什麼都沒幹,「如果換做我是罪犯家屬的話,可能無法忍耐這些。」

    另一派網友卻呈現這樣的聲音:「我如果是被害者家屬,當過得不順遂的時候,卻看見罪犯家屬非常幸福的樣子,我會更加怨恨。」

    坦白說這樣的論述,我是可以理解的。

    ---

    東野圭吾有一本書名叫《信》,故事正好描寫「殺人犯親屬被社會歧視」的過程,男主角武島直貴因哥哥殺人,被外界飽受不公平對待。

    其中,東野圭吾寫到「歧視」存在之必要:「犯罪者必須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當自己犯罪的同時,你也抹殺了親屬在社會上的生存權益。」

    一個人犯罪之後引發的蝴蝶效應,就是要夠強夠深,才會讓其他人有所警醒、不敢犯罪。

    我看有網友拿東野圭吾的這段話舉例,認為歧視是對的,畢竟它某種程度能約束犯罪。

    我完全不認同這種想法。

    ---

    我相信東野圭吾說出這句話,只是在描述現今社會的殘酷現象,但不該理所當然地視為「存在即合理」的論調。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歧視,指的是針對特定族群,完全不看對方性格,單純因身份、種族、性別、貧富、教育等等,便下意識給予差別對待。

    簡言之,歧視就是一方自認優越,於是打壓另一方;力量大的那方,打壓力量小的那方。

    東野圭吾所言不假,這個世界的本質從古至今正是如此:誰權力比較大,誰說話就大聲。

    追溯洪荒時期,原始人茹毛飲血,他們的權力單純是力量與力量的較量;資本主義出現以後,權力開始被重新定義,財富、學歷、聲望、性別……等等,被切割得越來越細,越來越複雜。

    千百年下來,要想去更改「歧視」這件事其實很困難,除非推翻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與體制,但我們知道,縱使是共產主義也有權力分佈的問題。

    若你選擇避世隱居,或是出家當和尚,搞不好受到的污染會少些,但就連和尚也自成一個階級,小和尚想做方丈,方丈想成為上人。

    只要有慾望,終其一生我們都會被權力宰制,以慾望追逐力量,以力量歧視弱者、欺負弱者。

    聽起來好慘,對吧?

    難道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歧視」行為,我們就不能推倒嗎?

    老實說,我相信是可以的,我相信很多人都努力用他們的文章、文學、影劇作品、政策、社運抗爭⋯⋯試圖想踹開權力框架,以求人權上的平等,只是我希望這樣的人能夠再多一點。

    就拿架純的例子結尾吧,若她的父親造成的悲劇已難以挽回,也希望人們能以對事不對人的心,理智地去對待和案情無關的罪犯家屬。消除歧視並不難,無非就是少用情緒,多用理智,多點共情。

    最後,當有機會成為有力量之人時,請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

    https://www.adaymag.com/2020/10/22/killers-daughter-speak-up-her-experience.html

  •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Chun偶包媽咪勁量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06 15:05:29
    有 48 人按讚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常為生活帶來驚嚇也充滿驚喜?!

    某次假日當我起床時,看到大女兒妡妡幫我泡好了一壺咖啡、削蓮霧、吐司抹好果醬,放在餐盤上等我起床用餐,心裡充滿感動與驚喜。

    想起第一次妡妡削芒果、切檸檬帶給我的是驚嚇,記得那時我一起床,看到砧板上的芒果皮和流理台滴滿芒果汁,我跟大部分的媽媽一樣,想脫口大罵:「你在做什麼?!」然後開啟碎念模式,但這次我忍住了,我看著可怕的流理台深呼吸一下,然後問她是不是很想吃芒果,其實昨晚她就有跟我說想吃芒果,但媽媽我一忙就忘了,接著我告訴她,要怎麼使用砧板、刀子、清理流理台和果皮(請孩子自己做)。

    你以為孩子一次就能學會嗎?當然不是的,不管是在之前管理團隊或是現在育兒當中,我都是在一次次失敗不完美的經驗中學習,孩子也是的。

    7歲的妡妡時常很多事需要一再提醒,卻也讓我充滿驚喜,但如果做家長的因為驚嚇而碎念或過多禁止,孩子的勇氣就會被磨光。

    不用碎念的方式來扼殺孩子的勇氣,其實是在孩子身上學到的。去年暑假孩子想參加安親班兩天一夜的過夜露營,當時從沒離開自己身邊才6歲的孩子,有這個想法我覺得是很有勇氣的,暑假正熱,怕熱的妡妡在家裡總喊熱要開冷氣調低溫度,於是我開始不停地提醒她:一個月後你要去露營,如果這麼怕熱怎辦…東西丟三落四的到時候怎麼辦…啊你會不會自己洗澡洗不乾淨…,在我很過度的關心提醒之下,我發現妡妡的信心在動搖,終於有一天她似有若無地說:「那我不要去露營好了。」這讓做媽的我當下真想打我自己嘴吧,之後我誠心地向孩子道歉,然後告訴她我很欣賞她的勇氣(修補關係是要做的)。

    #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無助感」是一個很常用在教育的心理學名詞,意思是在經由不斷的挫折經驗中,學習到面對事情的消極和被動的心理狀態。(更多了解「習得無助感」:維基百科)

    有個對話你一定不陌生:

    「不會做就不要做!」大人對孩子說。

    「我就知道我做不到」孩子對自己說。

    往往我們大人在面對孩子失敗經驗的第一反應,會加深孩子的習得無助感,「我就知道我會做不好」,慢慢地孩子就不再有勇氣去嘗試了,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於是面對挑戰或改變會慢慢地變消極和被動,其實那不是我們父母想要的結果。

    大部分的孩子年幼時總充滿好奇心,再大一點會想要自己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長大了,在勇於嘗試和避免損害之間,父母的引導真的扮演相當大的角色,我也還在學習,小小的分享我的經驗:

    1.面對事情(慘案)當下:冷靜深呼吸

    2.詢問孩子的想法,不要先責備(忍住!想想愛迪生)

    3.先認同孩子的動機

    4.給予指導和修正的機會(檢討和自己清理善後)

    5.給予可以達到的目標和機會(階段小目標累積成就感和自信)

    不管以後是不是愛迪生,我希望孩子能保持勇氣去相信她能改變的事,有勇氣去實踐她能做到的事。
    #親子教育

    ☕️全文 https://chunbaby62.pixnet.net/blog/post/404804944

  •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走阿一起去看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30 21:20:33

    ❝ 每週十分鍾,實力養成中;讓你更有料,行銷不煩惱 ❞

    ◐ 預計要發布的貼文太多,創意跟不上壓力......
    ◐ 以為自己點子無極限,才發現常跟靈感不相見......
    ◐ 又被主管追進度,但企劃內容就是卡關想不出來......

    如果曾遭遇類似的情況,沒關係你不孤單,靈感像蘋果一樣,熟了就會掉落,而身為常常需要「創意」的行銷人,點子需求大,難免有被榨乾或覺得腦袋被掏空的時候,因此這一集要分享從波哥從身邊的高手身上學到以及自己實踐後覺得蠻有用的點子養成術!

    #記得打開CC字幕 #劇場行銷 #想梗 #找靈感 #社群經營 #內容創作 #劇團小編 #創意發想

    ► 訂閱走阿一起去看戲 頻道 https://givemeetfive.art/letsgoYT
    ► 追蹤走阿一起去看戲 IG https://givemeetfive.art/letsgo_theatre

    ▎各段落重點時間軸:
    00:25 前言
    01:09 好習慣1|累積自己的知識庫並做分類
    03:37 好習慣2|有目的地多看多聽
    05:42 好習慣3|交更多有創意的朋友
    07:14 思考工具1|腦力激盪打破框架無限制
    10:48 思考工具2|九宮格做創意延伸
    13:18 思考工具3|心智圖讓點子有邏輯的背發展
    15:23 總結6個好習慣&思考工具
    17:07 波哥邀你一同『時間管理』
    17:30 波哥英文小教室

    -

    ♡ 喜歡這個系列的話幫我們 #訂閱 #開啟小鈴鐺,並分享給所有正在努力找梗的朋友們!藝文的社群行銷以及推廣表演藝術的路上我們一起加油!
    -

    【 製作團隊 】
    ► 企劃 / 腳本:小波
    ► 攝影 / 剪輯 / 後製:明恩 / 婕安 / 羿蓁

    -

    【 本集相關資料 】

    ► 維基百科|腦力激盪法
    https://lihi1.com/1vkPP
    ► MBA智庫|垂直思考法

    https://lihi1.com/i084R
    ► MBA智庫|水平思考法
    https://lihi1.com/uAV1n

    ► MBA智庫|曼陀羅思考法
    https://lihi1.com/PWufp
    ► 維基百科|心智圖

    https://lihi1.com/SC741

    ►沒點子時怎麼辦?試試廣告創意思考法吧!

    https://lihi1.com/fsFXT

    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起關注每週二四 🔔原來藝文這麼有意思! //
    合作邀約&業務需求請洽:givemeetfive@gmail.com

  •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1-08 19:00:18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1/8~1/17季節限定優惠,把握機會喔~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多數朋友聽過行銷大師「賽斯.高丁」,是因為他很有名的作品叫做《紫牛》;但是呢,我今天不是要跟你談《紫牛》,我今天要跟你談的,是他有一本小書。

    這一本小書喔,我跟它的緣分是在一個淡水河畔的一個獨立書店,它藏在一個2樓、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

    當我造訪了這個獨立書店的時候,我就看到這一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架上面;簡單翻了幾個篇章,我就決定要把它帶回家。

    這一本書的書名叫做《賽斯高丁的戳盒子宣言》,它的副書名「啓動未來的行動指南」。那你可能會好奇是哪一個篇章,讓我想要把它帶回家呢?

    我在這邊跟你分享一些裡面的內容哦,你可以想像一個沒有中間人的世界,那裡沒有出版商、沒有老闆、沒有人資專員;也沒有任何人告訴你什麼事情,你沒有能力去做,如果你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你會怎麼做呢?

    很簡單,就去做吧!做你想到的任何事情。

    其實我們回觀自己的世界,在中國有工廠能夠用1/10的價格,做出跟你公司一樣的套件。

    而如果我們擴大更多的產業,旅行業已經紛紛離開,雜誌出版社也因為部落客的關係,放棄了他們的擴張計劃。

    「維基百科」的參與者陸續的出現,不需要謀略或者是任何的規劃,就搶走了「大英百科全書」權威的地位。

    所有的調解人、議題的設定人和投資人,從來就沒有這麼不重要過。

    當時代已經走到資金通路和組織力,都不是網路經濟的必須基礎的時候,那什麼才是必要的條件呢?那就是「啓動的能力」!

    「啓動的能力」有七個主要的要件,第一個就是要去「洞悉」。洞悉你的市場,去發現機會,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

    第二個要件就是去「學習」。只有學習你才能夠去理解身旁發生了什麼事。

    而第三個要件,就是去「連結」,當你參與的時候,才能夠獲得整個網絡的信任。

    而第四個要件,就是要能夠「達成一致」。只有這樣子系統才能夠知道它能預期什麼?

    而第五個要件,去「累積自己的資產」。你只有累積資產,你才有東西可以賣。

    第6個要件,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如此呢,你才能夠被定出一個比較好的價格。

    可是喔,完成這些事情之後,你可能還是會失敗;有一份工作還不夠,有一間工廠還不夠,完成一個交易也是不夠的。

    這些在幾年前可能是夠用的,但現在行不通了!因為世界變得太快,當你沒有創新的火花,你就沒有辦法擁有選擇的機會。

    最多只能勉強回應世界的改變,如果你沒有啓動跟實驗的能力,你只能深陷泥淖、隨波逐流,等著被淘汰。

    其實有很多書跟研究,都會教你怎樣達成這六個要件。在學校裡面這些觀念,也無時無刻的去灌進你的腦袋。

    然而呢,還有一個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件,它只能靠你自己,這第七個要件很嚇人,也因此很容易被忽視。

    這第七個要件就是「擁有開始行動的膽量、意願和熱情」。

    當我在書架上,拿起這本書翻到了這個篇章之後,我就決定要把它帶回家了!

    因為呢,這七個要件非常呼應了,我過去這麼多年來在啟點文化,不管是面對自己還是面對自己的同事,所不斷不斷的自我要求。

    第一個去洞悉,我們呢隨時隨地的去瞭解,這個市場給我們什麼樣的回饋?

    第二個要件,去學習。我們本身就是推動學習的一個組織,而學習在我們的組織內,也是一個像呼吸一般自然的存在。

    第三個去連結。我們不是討論趨勢,我們是參與趨勢。無論是YouTube的經營還是後來的Podcast,那更不要說我們從實體課,程走向線上課程。

    而第四個達成一致。我想這一點對你就很有意義了!你會聽到我們的東西,是不是我們一直以來很一致的「一天聽一點」呢?

    第五個累積資產。我們讓時間變成是我們的朋友,把我們所有的專業加上經驗,變成是一堂一堂的課程;讓你可以跟我們交流、讓你可以學習,也讓公司的營運可以繼續下去。

    而第六個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能你回觀,我們無論在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想「效率」這兩個字,應該是可以在啟點文化得到證明的。

    而最後一個,擁有開始行動的膽量、意願跟熱情。這一點呢,我不會拿過去,我們做了什麼來跟你說事;我會希望你開始見證我們從今天往後看的改變。

    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你面對自己的生命,那些你真的在乎、也很重要的事情,你開始了沒有?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沒有關係!我很歡迎你可以加入啟點文化的學習。尤其是從現在開始一直到1月17號,我們有一門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

    其實一切的實踐,都要來自於你對於時間資源怎麼樣掌握,而和所有的行動的起始點,都是來自於你很清楚知道,心智是怎麼運作的,並且找到能夠讓它啓動的方法。

    這一切呢,在【時間駕訓班】裡,你都會得到完整的學習跟前進,而從即日起到1月17號。

    你會用最優惠的價格,可以加入這一門課;所以請你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除了YouTube以外我們也開通了Podcast。

    所以呢,無論你是用蘋果手機,還是Android手機,裡面都有內鍵Podcastt的應用;你只要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都可以找到我們的頻道,邀請您訂閱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連結;當然也包括了今天所提到的【時間駕訓班】。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一起上學吧維基百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15 19:00:00

    #記得打開CC字幕 #板橋高中 #男裙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9 板橋高中男裙週事件
    01:35 為什麼男生穿裙子不太合適?
    03:05 板橋高中男裙週活動理念
    05:34 我們的觀點
    06:40 提問TIME
    06:58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夯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女孩,為何妳不願穿裙子?:http://bit.ly/2LHRbMA
    →林國春稱板中「男裙週」不恰當 網酸:不如先管好自己婚姻:http://bit.ly/2JnsX8j
    →穿裙子的男孩們:http://bit.ly/2YxsyUh
    →【投書】板中男裙週的「裙」聚效應:拒絕下一個「玫瑰少年」的遺憾:http://bit.ly/30hyXop
    →響應板中!男生衣服「黑白藍」太無趣 他...穿裙子做自己:http://bit.ly/2JoxQxQ
    →穿裙子上課的男老師:裙褲關係 探究人類文明背後的性別刻板印象-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http://bit.ly/2Hpm82I
    →臉書:男性解放:http://bit.ly/2YuvCAE
    →巷仔內/板中男裙日學生好樂、家長很火 該受教育的是?:http://bit.ly/2VAFCey
    →板中學生會發起「男學生穿裙子」,市議員:家長會不讓孩子讀板中:http://bit.ly/2HvBJgW
    →「男裙週活動」引議員關切 新北民眾號召響應:http://bit.ly/2JETJrX
    →聲援板中男裙週 總統:蘇格蘭人不也穿裙子:http://bit.ly/2VCWXDL
    →臉書:林國春的大小事:http://bit.ly/2E6DnEY
    →臉書:板橋高中 in Minecraft:http://bit.ly/2JoyECS
    →臉書:板中學生會-學生影片:http://bit.ly/2WQbMPX
    →臉書:板中學生會-校方影片:http://bit.ly/2vVgSyr
    →熱浪來襲!英國男學生「聽校長的話」穿裙子、剃腳毛上學抗議:http://bit.ly/2LK6rZl
    →「穿裙子的男孩」觸動台灣哪根神經:https://bbc.in/2HnEKzR
    →讀《穿裙子的男孩》有感:理解、尊重與分享:http://bit.ly/2E9Mwgb
    →藍色代表男生,粉紅色代表女生是源自何處? 別再被制約啦! | 超邊緣冷知識 第51集 | 啾啾鞋:http://bit.ly/2VE28mP
    →粉紅色是女孩的顏色?百年前的男性可要抗議了:http://bit.ly/2YsKNKn
    →力挺板中學生穿男裙 網友「裙聚」市民廣場:http://bit.ly/2VDCIpb
    →吵不完的性平教育?「性別光譜」與「知識教化」的矛盾:http://bit.ly/30kg8km
    →從同婚到人獸婚:滑坡謬誤的特徵、生態和應對方式:http://bit.ly/2WKjmLC"
    →打破刻板印象:男人女人,勇敢拒絕不平等標籤:http://bit.ly/2JFTFs2
    →【性別刻板印象】傲慢與偏見與歧視:我們為什麼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http://bit.ly/2Q5GDVY
    →維基百科:刻板印象:http://bit.ly/2Hl4rCt
    →巷仔內/板中男裙日學生好樂、家長很火 該受教育的是?:http://bit.ly/2Jny1JQ
    →秦朝老百姓時尚指南:黑布包頭髻,男人穿裙子(但是沒內褲可穿):http://bit.ly/2WJCMjX
    →維基百科:籠基:http://bit.ly/2VoFTfB
    →維基百科:蘇格蘭裙:http://bit.ly/2HqHvk8
    →維基百科:葉永鋕事件:http://bit.ly/2VVUyDx
    →【投書】誰說男生不能穿裙子?服裝被建構出的性別刻板印象:http://bit.ly/2JFTQUe
    →【緬甸.服飾】凡事總有第一次!男人著長裙也可以很FASHION:http://bit.ly/2vWE5QR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