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夢想再努力一次!T1選秀球員朱奕憲要連朋友的份一起拼
-
我是#99朱奕憲 , 從小覺得自己身上就是留著屬於運動員的血液 , 在我小學的時候搬到 鶯歌 這個城市 , 國小時期家裡父母就非常支持我喜歡甚麼運動就去幹什麼 , 但我第一選擇不是籃球而是棒球 也買了一個棒球手套想著我長大後可以當一個真正的...
為夢想再努力一次!T1選秀球員朱奕憲要連朋友的份一起拼
-
我是#99朱奕憲 , 從小覺得自己身上就是留著屬於運動員的血液 , 在我小學的時候搬到 鶯歌 這個城市 , 國小時期家裡父母就非常支持我喜歡甚麼運動就去幹什麼 , 但我第一選擇不是籃球而是棒球 也買了一個棒球手套想著我長大後可以當一個真正的球員 , 但當時身邊一起玩樂的髮小同學們每個都在打籃球 , 我也變得喜歡上這項運動 , 每天只要在家裡附近的籃球場就會看得我的身影 , 升上了 鶯歌國中 , 我發現我在同儕之間的球技算是突出 , 也完全愛上這項運動 , 我選擇 加入了 鶯歌國中籃球隊 , 我想證明自己 , 更想知道自己可以達到什麼成就 , 國一開始接受了正規籃球訓練 , 我比誰都還努力 , 加上當時教練對我們特別嚴 , 從球場上的督促到課業上以及品行的要求都特別鞭策 , 國二國三我也站上球隊的先發 , 跟著學弟們征戰國中聯賽 , 國中時期的我 我幾乎攬下了同年齡3v3各個盃賽的冠軍 , 也讓我對未來登入高中籃壇充滿了更多的信心 。
-
高中 我錄取了 光啟高中籃球隊 , 剛升上高中 我對自己說 國中時期你覺得自己很強 , 但上了高中那是截然不同的程級 , 我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 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 初登入 高中HBL一級籃球聯賽 我一點也不怯場 , 完成好教練教給我的任務 , 把握自己上場的時間證明自己 , 高中時期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我的隊友 , 我們的革命情感一起在高中賽場上拚戰到最後一秒 , 高三我們進了 HBL一級12強 , 我有我的隊友在我身邊 , 我的高中生涯也不留遺憾了 。
-
大學的時候 , 我則來到 UBA裡歷史上創上遙不可及紀錄的 台北體育學院(現北市大) , 當時的教練也就是 前中華隊教練 光哥李雲光(李逸驊) , 當時的我想說再有這麼好的環境及體系上 , 我距離我的夢想是不是更近了 , 大二的我們以UBA 103學年 二級 季軍 再度重返 一級賽場 , 之後我們的戰績一直不太理想 , 甚至還面臨保級危機 , 大三大四我們一樣在 UBA 大專籃球聯賽 一級 賽場上打拼 , 大四那年我多留了一年在球隊 , 我希望我大學籃球生涯可以不留任何遺憾 , 這年我穩定很多 降低失誤次數 , 因為光哥對我在球隊的定位是射手 , 這年我的三分命中率大幅提升 , 在我的大學生涯最後一年進入UBA 最後八強 也算是打完我最後一顆子彈 不留遺憾了。
-
準備畢業這年 , 我面臨了很多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 , 當時前SBL 台銀教練 洪睿正 問我 要不要參加SBL選秀 , 說真的我很想去 我努力這麼多年不就是要完成自己的夢想嗎?! , 但因為當時台灣籃壇大環境的影響 ,我選擇了現實 , 想去報考公務員 至少可以飯碗是穩定的 , 後面服完兵役後 我在 新北三鶯運動中心服務 擔任主管 以及 籃球教練 , 另外我也在自己家鄉 鶯歌鳳民國中籃球隊 擔任教練 , 培養自己家鄉籃球基層的幼苗 , 出社會這段期間我也持續地保持自己體態以及體能 , 也參與社會業餘球隊 打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賽 , 這段期間 , 從小跟我一起長大的髮小跟我說 : { 小朱 你從小跟我一起打球 就你最接近我們的夢想成為一個 職業籃球運動員 , 我以為你會替我完成我的夢想 , 沒想到你就這樣放棄了} , 這句話沈思很久 , 心情也很複雜 。
-
今年我看到台灣籃壇大環境的巨大變動 , 相繼的職籃成立 , 多了很多屬於籃球運員的機會 , 很多人問我怎麼不去試試 , 我自己問我自己 : 我還能打嗎? 我26歲了 我老了嗎? 我還有機會嗎? , 對 ! 我還可以 我還可以打 , 我想再為我的夢想努力一次 , 讓我的家人 朋友們看到 , 我還是原本你們眼中的籃球員, 最後一次讓自己的籃球生涯不留遺憾。
一級主管二級主管誰大 在 馮筱芹 풍소근 Gin Fung 中韓翻譯한중통번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韓口譯 #口譯人生 #同步口譯
#國際譯者節快樂🥳
有一間跨國大企業要找中韓同步口譯,認識的翻譯社PM找上了我,問我那時間有沒有空,還說正式會議之前要跟韓國主管線上面談,並請我找一個我的同步口譯夥伴,這時翻譯社提出了一個神奇的要求,希望我找的夥伴是「年輕」的譯者,還說希望在四十以下😆天哪我自己都快超過了😂而且台灣的經驗豐富中韓同步口譯老師們真的大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師年紀啊~
約好了3:30線上面談,面談的主管是該企業韓籍北美總監,負責韓國、台灣、香港等地的業務。總監詢問我跟搭檔老師的學經歷,很訝異台灣的中韓譯者都非譯研所出身,因為在韓國要擔任同步口譯工作的譯者99%都是譯研所畢業的。而且總監說他之前來台灣出差或跟台灣團隊開會時的同步口譯譯者多半是華僑而且年紀都蠻大的(我這時才知道翻譯社提出年紀要求的原因應該是在這兒😆),他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跟韓國的狀況差那麼多。
大家應該都知道,台灣的譯研所或者大學推廣部、口筆譯補習班只有中英跟中日選項,所以我一直很羨慕中英/中日譯者好友們都有機會進修。而我們中韓文的市場實際上歷史也比中英/中日短很多,可以說是2000年韓流開始盛行後,市場對中韓文人才需求增加,也才開始有更多中韓譯者投入這一塊耕耘。
我自己就是在這一個最好的時機點加入的,在我之前,市場上的中韓譯者幾乎都是華僑,很少看得到台灣籍譯者,所以我很湊巧地填補了這一個空缺,一路順利地接很多案子並工作至今,累積了各行各業不同的口譯經驗。而在二十年後的現在,台灣市場的中韓譯者主要由華僑、台籍譯者跟韓籍譯者佔據,雖然同步口譯譯者人數依然不多,但初中階的譯者人數眾多,案子很快被瓜分完畢,新人再也不是那麼容易加入了。
很多人覺得同步口譯比逐步口譯厲害、同步比較難,但其實同步口譯與逐步口譯的技巧不同,不一定哪個比較厲害,只是沒有受過同步口譯訓練的譯者不是那麼容易能做到同步口譯需要的一心多用。因此逐步口譯入門比較容易,但逐步口譯需要的記憶力、表達能力、重組能力、邏輯思維整理跟摘要能力又跟同步口譯不相同,同步口譯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逐步口譯就做得好,同理,逐步口譯做得好的不一定同步就做得好,但當然很多技巧都能相輔相成,可以同時培養同步跟逐步的口譯能力,能互相幫助並成長進步。
因此台灣目前的同步口譯老師多半是經驗豐富的華僑老師們,他們也大都是在累積了豐富的逐步經驗後踏入同步領域的。
我自己是2015 年時,認識的中英同步口譯譯者找我一起做了一場化妝品國際教育訓練的同步口譯,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同步口譯的領域,真的是初生之犢無所畏懼,收到邀約就去了,也沒想過自己做不做得來😆而且這場還是沒有搭檔的單人同步口譯,講者講日文,聽眾有聽日文的、英文的、中文的還有韓文的,所以有日英、英中、英韓(變中韓)同步口譯。一開始客戶希望我做英韓同步口譯喔,但我做了之後放棄英韓改成中韓relay,因為發現英韓我腦袋處理速度跟不上。幸好中韓的同步口譯沒有問題。還記得那時候因為做relay,講者說了一個動作要學員們跟著的話,聽日文的學員第一個動,接著聽英文的動,再來是聽中文的,而韓籍學員每次都是最後一個,讓我覺得有點抱歉~
👉印象最深刻的是日籍日英同步口譯老師超酷,她會說「現在腦袋負荷量超過了,需要休息」強制中斷會議,幫譯者們爭取到合理的休息時間,這真的要是經驗豐富的老師才做得到的👍
👉那場教育訓練學員是來自亞洲各國該化妝品品牌旗下的教育老師們,每個都皮膚超細膩年輕的,讓我從此很相信該品牌的功效😂
總之我真的運氣很好地在做了多年逐步口譯之後,也有人不嫌棄找我做同步口譯,不知不覺中同步口譯經驗亦累積好幾年,雖然做的場次沒有厲害的華僑老師多,也是每年平穩地成長中。到目前為止都戰戰兢兢且算是順利完成同步口譯工作,還沒有搞砸過自己的口碑😆合作過的同步口譯搭檔老師也蠻多位的,像這樣有前輩可以依靠真的很不錯。現在有很多年輕的譯者去韓國就讀譯研所,他們陸續畢業加入這塊口筆譯市場,相信以後專門從事口譯工作的人數會更加壯大,而品質也會不斷地提升。
跨國企業韓籍總監表示他這次會面試很多組譯者,明天才會給答覆。雖然不知道對方會不會選擇我們,總之已經盡人事就聽天命囉。自由業接案的譯者就得習慣這種案源不穩定的生活,也要習慣不被挑選上的命運😆不豁然一點就也不大適合做自由業啊~🤣
👉好好奇他會面試誰哦🤔應該也會有其他我認識的前輩❤️
但還是祝自己好運good luck🍀
🌵🌵🌵🌵🌵
班級招生中
五級班:首爾大5A,週一晚上7:00-10:00
一級班(快升二級):高麗大1,週二晚上7:00-10:00,11月初開班
線上口譯班:10/7-11/25週四晚上7:00-10:00
口語表達班規劃中
有興趣者請跟我說🤗
推薦書籍👇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716918118504061/
我也有YouTube頻道了
雖然還很貧瘠但拜託大家順手訂閱一下啊❤️
https://www.youtube.com/user/abycat0118
線上課程
https://bit.ly/3qc2gEw
페이스북 언어교환 그룹 臉書語言交換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63378430545552
라인 언어교환 채팅방 賴語言交換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291325547729989/
인스타 IG
https://instagram.com/abycat0118
https://instagram.com/gin_fung
韓文書推薦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716918118504061/
Clubhouse
@ginfung
一級主管二級主管誰大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頭挨駡的陳時中該怎麼辦?校正政治防疫,回歸專業防疫,擺脫黑箱防疫,回歸決策集眾人之志,有時間奔到環南市場看立委林昶佐吐槽柯文哲,為什麼拉不出時間徵詢地方首長和業者代表的意見?館長都駡了一個月,既要開放健身房,為什麼不多了解健身房運作的實況?實在做不到寧可不開放,都好過開放了却讓健身房運營不了。中央防疫動員,給指揮官調度權責,却不是讓指揮官一人決策,集權作業,陳時中若想不通其中道理,就還得繼續挨駡。>
有一件事可以確定,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大概真的沒開什麼會,3+11施寬機師檢疫規範沒找專家開會,延續三級警戒但微解封的決策,大概也沒開會,否則不會「微解邏輯」不通到連他自己都承認,「這裡頭有一點矛盾的地方啦。」很難確知,陳時中脫中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這樣的「微解邏輯」,也不知道有沒有專家願意陪同背書,但各縣市自主在中央指引之外,另行規範,包括民進黨執政縣市,這證明兩件事:第一,這個全台適用的規範,如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言,「看電視才知道。」沒和地方首長商量;第二,部份行業微解封,部份事業繼續管制,開放與封閉之間,顯然既沒找業者也沒找主管機關商量,否則不會家長質疑健身房開放,幼兒園不開放,難道要把幼兒送健身房嗎?而駡了一個月快活不下去的館長陳之漢,沒有因為可以「微解」而喘口氣,反而質疑開放的管制指引等於叫他們別開放,因為僅僅是健身器材不能混用就幾乎行不通。其他諸如開放電影院却不能開放劇場和圖書館,禁止室內五人聚會却開放九人旅行團,禁止戶外十人聚會却開放操場公園遊樂區…。
想像一下,九人旅行團出遊,到了餐廳,儘管中央指引限制人數梅花座可以內用,但各縣市多半加嚴處理依舊禁止內用,於是乎一行人到了餐廳買了外帶,根據指引「不能內用」,再躲回九人巴上吃便當,這是多麼荒謬的場景?而陳時中在宣布開放同時,甚至提不出一個科學依據,為什麼九人可以,十二人不可以?是因為戶外禁止十人以上群聚嗎?那出團十八人,兩輛巴士,到了戶外維持兩組人馬社交距離可以嗎?
講不出所以然的還有幼兒園不開放,家長大呼蠟燭兩頭燒到什麼時候?陳時中竟說,「那如果有些家長真的有特殊需要,可以考慮專案…」,疫苗施打已經造成特權爭議,難道連幼兒園能不能開放,還要調查有沒有家長屬於「特殊需要人員」?陳時中脫口而出的時候,有沒有一個「特殊需要」的標準?是國安隨扈家長?還是警察家長?難不成要整合一個「國安需要幼兒園」?
做為指揮官,任何政策拍板出枱,一要依據科學二要依據專業,這是唯一能說服自己的辦法,否則連自己都說不出所以然,還能說服誰?隨便舉例,什麼時候可以解封?台大醫師陳秀熙的建議:每天疫苗有二十五萬人的施打速率,很合理,疫苗覆蓋率愈高解封愈安全;前疾管署長蘇益仁更精準,他建議疫苗施打率達二成可降為二級,施打率到達四成則可降為一級;連高雄市長陳其邁都有相對合理的標準─確診都能找到感染源,因為三級警戒的標準就是社區感染且有找不到感染原的案例。不論怎麼說,就是不能像陳時中含糊其詞,既要微解封又十二萬分之緊張。
風評:雙標成慣性,陳時中聽得懂自己說的話嗎?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05308
一級主管二級主管誰大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表功的時候,中央一馬當先;卸責的時候,卻要地方承擔。如此自私的分工,當然破綻百出。>
華航機師及諾富特群聚感染事件持續擴大,迄今已有廿六人確診,發生六個家庭群聚感染,其中包括兩名五歲以下幼童,有三人重症。一發現華航機師染疫時,指揮官陳時中自信滿滿地說,這次事件不會是「部桃事件翻版」。誰料短短一周,染疫人數及擴散範圍均已超過部立桃園醫院的感染規模,且仍未止息。陳時中為機師開了檢疫巧門,卻不能落實管理,致其擴散為社區感染,是整起事件癥結所在。
美國十天前因應全球疫情嚴峻所發布的「旅行警示」,台灣從原本列為最安全的「第一級」,突然被改列為必須三思的「第三級」,一次連降兩級讓人納悶。其中原因,一則可能是美方摻雜了對台海情勢緊張的研判,二則可能是美方看出台灣引以自得的防疫成效其實暗藏黑數,政府對疫情的真相一直有所隱瞞。也因此,連確診人數遠高於台灣的韓國都列為二級,台灣卻被升至三級,陳時中不慚愧嗎?
指揮中心粉飾疫情的鐵證,從這次華航群聚事件一目了然,就是有四名從未被查出確診的機師卻呈血清抗體陽性。這證實他們曾在不同的時間點染疫,卻因指揮中心檢疫鬆散,屢被放過。他們本身的體質也許足夠強壯,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病毒;但是,他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將病毒傳播給身旁的人,成了隱形感染源。
有過部桃群聚事件的處理經驗,陳時中處理華航群聚事件卻沒有記取教訓;他若非過度傲慢自恃,就是已到了彈性疲乏的地步。正因為如此,諾富特旅館員工的群聚感染才會那麼晚被發現。諾富特的房務主管在四月十七日即出現症狀,卻直到廿九日才宣告確診,其間已有多名華航機師確診,指揮中心卻遲遲不清查機師投宿的諾富特旅館之地緣關係,若非心存僥倖,就是神經大條,還有其他藉口嗎?
上次部桃群聚事件,桃園市就是重災區。這次華航和諾富特群聚事件,桃園依然首當其衝,窮於善後。政界去年底即屢傳鄭文燦即將入閣,但年初因為部桃事件纏身,錯過了機會;這次再發生華航群聚事件,鄭文燦恐怕想走也走不了。試想,如果鄭文燦現在入閣了,而桃園疫情不斷,他不會被地方民眾罵到臭頭嗎?
防疫旅館的管理責任到底在地方或中央,迄今無法釐清,這就是制度性的破口。北北桃三都市長,為了指揮中心的消極散漫,氣得臉都綠了。稍早印尼染疫機師進入清真寺禮拜,指揮中心卻遲未通知地方,導致許多大學生未納追蹤,柯文哲狠嗆中央「蒙著頭作戰」。這次,多位確診者是雙北的居民或上班族,其足跡遍及雙北鬧區和公共地點,指揮中心的通知仍來得太遲。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一懈怠,三都市長都臉綠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43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