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氧化二氫惡作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氧化二氫惡作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氧化二氫惡作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氧化二氫惡作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萬的網紅癮科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商業化要有點勇氣吧…...

一氧化二氫惡作劇 在 raymond 瑞門 台北美食、台北咖啡廳、旅遊、住宿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09:12:49

#文末有禮 在家這陣子發了這麼多的療癒飲料,這次真的要來送你杯子給你們了 影片這個杯子是我這陣子在家時不時拿出來用的一款🤣,同時是啤酒杯也可以當一般杯子用,白天當飲料杯用晚上就當喝啤酒用(酗酒?🤔) 流線的腰身設計,用化學元素組成的beer字樣增添趣味,這麼質感的杯子用了也開心 杯墊更是讓我...

一氧化二氫惡作劇 在 一天一Google / 知識型instagram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1:11:41

#agad315 #知識 #20180701 10頁資訊量⋯我是在教課嗎🤓 「kB、KB的差別」來自讀者 「毛學長」的投稿 謝謝學長🙏 . 本篇文字量爆表🤯 希望大家能慢慢看😅 最後一頁問號❓ 我有po在限時動態過(6/22) 大家有發現我中午的限時動態 都會和晚上的內容相關嗎🤣 有興趣的人 中午看...

  • 一氧化二氫惡作劇 在 癮科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4 10:00:58
    有 513 人按讚

    商業化要有點勇氣吧…

  • 一氧化二氫惡作劇 在 癮科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16 14:00:49
    有 334 人按讚

    喝水喝水300cc壓壓驚

  • 一氧化二氫惡作劇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22 22:00:01
    有 1,243 人按讚


    「大部分人死前都服用過一氧化二氫?!」
    前陣子有一個蠻紅的新聞:武陵農場為了防止自家蘋果樹一直被摘,在樹下放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注意!開花結果期間施用大量一氧化二氫,請勿任意採摘」結果效果拔群,再也沒有人敢去拔蘋果。但是「一氧化二氫」寫成化學式就是H2O,H2O就是水,如果告示牌上是寫「注意!開花結果期間施用大量水,請勿任意採摘」那樹上的蘋果大概是凶多吉少。
    是什麼讓「一氧化二氫」看起來比「水」更恐怖?又是什麼讓「化學物質」看起來比「天然物質」更可怕?

    事實上,維基百科上也有一個條目叫做一氧化二氫惡作劇,第一個惡作劇的內容裡面提到了許多看似駭人聽聞的論述:

    一、一氧化二氫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二、它對溫室效應有推動作用。
    三、罹患絕症的病人體中已發現該項物質。
    四、處在氣體狀態時,往往能引起燙傷。

    惡作劇的創始人後來還補上幾刀,他說一氧化二氫常被用來做以下用途:
    一、常常被使用來搭配農藥。
    二、全世界的湖泊和河川皆被一氧化二氫所污染。
    三、被眾多大企業使用在「垃圾食品」和製造各類「食品添加物」。

    相信眼尖的朋友很容易就能看出這些論述多可笑,但在1997年時,美國愛達荷州的青年佐訥做了一個社會實驗,他發現當他要求九年級生連署要求當局禁止一氧化二氫的使用時,50人當中有43人同意簽署,這類的活動和惡作劇直到今天依然層出不窮,而且始終有人受騙。這似乎說明了一件事:大眾對於「化學」有著莫名的恐懼,在媒體的渲染下「化學」似乎已經成了「毒藥」的代名詞。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化學迷思」,來破解這一些流言吧!

    一、本產品不含化學物質,只含天然成分

    看到這類論述時,筆者往往是哭笑不得。事實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我們在元素週期表上能看到的元素們堆疊而成,從我們每天吃的「鹽巴」到米飯、麵食中的「澱粉」,這些都是天然物中的化學物質。這類的論述不過就是在利用消費者對化學的恐懼,來達到販售產品的目的。比起「不含化學成分」的論述,筆者建議大家購買「標示清楚」的產品,在看到未知的化合物名稱時也可以先查一下是否真的那麼有害,才能避免因為對化學的迷思而被騙。

    二、各種神奇的水

    我們的討論又回到水了,事實上每年都有很多人會被化學唬的一愣一愣,自願掏出大把鈔票去購買某些號稱能夠製造「容易吸收」的小分子水或是讓水含有「特殊能量場」的機器。回歸到最根本來說,單個水分子的形狀和大小基本上是確定的,所謂的「小分子水」大多是指打斷水分子之間的氫鍵。但大家都知道水分子會熱運動,因此即使一瞬間打斷了水的分子間氫鍵,水也會很快的生成新的分子間氫鍵。主張「小分子水」能夠讓細胞容易吸收更是無稽之談,水分子可以藉由滲透作用進出細胞,受到濃度梯度的影響絕對勝於分子團大小(更何況這些氫鍵常常被打散後重組)。其他的像是「特殊能量水」號稱包含宇宙無限能量或是含超光速粒子等廣告詞,物理學家大概一看到就會抓狂了,但每年還是有許多人被騙去寶貴的鈔票,懂一點科學真的很重要!

    三、「零檢出」存在嗎?

    前些日子另一個吵得沸沸揚揚的話題,就是要求有機農產品農藥要「零檢出」或是食品中致癌物的含量要「零檢出」。事實上,所謂的「零檢出」或「零污染」是不存在的,這個道理也非常簡單。從國中理化第一課教的「測量值」、「估計值」到高中物理、化學學的「有效數字」都在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儀器的測量是有極限的,凡是測量必有誤差。現代的儀器已經能夠測量到十億分之一的層級(ppb),但仍然無法斷定某一物質含量等於零。回到有機農業來說,現今社會已經使用農藥多年,環境中也或多或少會有殘留農藥,即使是採用有機栽培也難以保證不會有微量的污染。那既然要求「零檢出」不是好方法,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規範有害物質的殘留量呢?所有的化學物質決定他的毒性皆在「劑量」的控制下,也就是劑量會決定毒性。如果劑量小於某個被訂定的標準,或儀器無法測出含有該物質就符合標準,會是一個較佳的方法。因此「零檢出」應該被正名為「未檢出」或「未超標」。我們應該做的,是針對每一種不同的有害物質制定出適宜的標準,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聽來響亮的「零檢出」口號。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對化學、科學的迷思,許多人因此受騙荷包大失血,有些人甚至因此失去生命。下次我們接觸到看似「很化學」的名詞、論述時,不妨反思一下,多加查證,或許就能避免受騙了。化學其實是被污名化的科學,我們今天能有這麼便利的生活也要歸功於化學的發展,化學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我們只要小心謹慎,就可以避免更多因「化學迷思」帶來的傷害!
    #超知識3 #化學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