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數真漢子
#說好的推薦書目
#花了我8小時
去過日本不知幾多次,城堡不知去了幾多個。
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我去得特別多,只是因為我沒有用心去記。現存天守加上只餘下石碑的城跡,粗略估計應該30個吧?
要數香港人印象比較深的城堡,全世界都會記得連旅行團都會帶你去的姫路城和大阪城?
再數落去,...
#找數真漢子
#說好的推薦書目
#花了我8小時
去過日本不知幾多次,城堡不知去了幾多個。
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我去得特別多,只是因為我沒有用心去記。現存天守加上只餘下石碑的城跡,粗略估計應該30個吧?
要數香港人印象比較深的城堡,全世界都會記得連旅行團都會帶你去的姫路城和大阪城?
再數落去,識得搵遊客錢全個城下町都打卡位的犬山城、看城堡還是遊船河不要分那麼細的松本城、為了屋企細路最鍾意的熊本熊一家大細朝聖的熊本城、打機打得太多印象會深刻但北條早雲沒有住過的小田原城⋯
以上的城堡,特徵是全部都「影得好睇兼容易去」。在座各位讀者臥虎藏龍(只是謙虛或者懶打字),其實大家都去過不少,而且好多人肯定比我要多。
作者孫實秀是全球第二名(第一名是大阪人)用最短時間制覇200名城的攻城師,所以應該說是外國人裏面第一名吧。
雖然書本6月已經到手,8月中才仔細讀完。最初拿上手以為不會太深奧,輕敵心態完全錯誤,最後花了四天、每天兩小時,總算由頭到尾一字不漏讀完。每天臨睡前看兩小時書本遠離網路世界,心神預備下次旅程、還可以促進睡眠質素。
作者用城堡做主線順序講日本歷史,困難之處在於作者假定讀者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日本歷史水平。第一章開始討論的上古歷史,還牽涉到唐朝以及朝鮮的外交關係,豐臣秀吉年代就有明朝相關的少量歷史。
沒有中國歷史朝鮮歷史的根底還好,我在桓武天皇、阿弖流為這些征夷部份花了最長的時間去搞清楚各種各樣細節。這是因為講述太宰府水城以及東北的多賀城作為行政中心部份的兩個篇章,古到我完全沒有印象,閱讀的時候真是心底裏講句「學到嘢」。每個篇章還加入了灰色格子講解歷史上的冷知識,例如「征夷大將軍」名字的來源、電影《清須會議》拍攝的地方其實是長野縣松代城等等。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上古部份是千早城幾場戰爭部份,一來楠木正城跟真田幸村與源義經並稱日本三大悲劇英雄,大河劇《太平記》本身又吸引;二來結合了真實歷史以及文學作品比較,這種角度我個人都喜歡(其他讀到死死下,還要一面看書一面Google背景)。
足利幕府部份過後終於柳暗花明,戰國部份打後都沒大問題。所以各位讀者朋友們,要是戰國及以後的歷史都有基本概念,相信往後篇章不會太消耗精神或者黑人問號。
明治維新部份,佐賀鹿兒島萩高知四城真正我全部都要。雖然把薩長土肥拆開四個城堡表面是四個篇章,之間卻環環相扣。大政奉還西南戰爭戊辰戰爭箱館戰爭這些近代歷史資源豐富,相比上古歷史部份的資料蒐集,刪減取捨才是艱難之處吧!
會津若松鶴城我就不評論了,因為私心一定會加分。灰色格子冷知識部份講山口縣以及福島縣百多年來依然有牙齒印,我很推薦。我知道好多人關心土方歲三(我是因為和泉守兼定和藤原龍也開始留意),箱館戰爭部份都寫得流暢易讀。
留意到雖然講的是日本史,但由於用城堡做主線,部份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在書本中是沒有出現的機會。例如海上東鄉、陸上大山兩位都沒有出現過,乃木希典出現過一次,反而山川浩出現了兩次,連佐敦那條白加士街「白加士」都有在大政奉還無血開城中粉墨登場。
《從名城讀日本史 30座名城× 32個歷史事件》由台灣大塊文化出版,香港各大書局以及台灣博客來均有代售。
書名數字透露玄機,有兩個城堡重複,分別是二條城及鹿兒島城。心水清大概會猜到這兩個城堡在歷史上有幾舉足輕重吧!
日本每天感染確診數字屢創新高,開關遙遙無期,各位香港朋友不妨試試落去各大日本城買定可樂薯片,在冷氣室閱讀這本書,精神上遠走他方,穿越千年博古通今一番吧。
P.S. 看完鹿兒島城就買了一直不捨得買的薩摩切子,古董明信片裏的名古屋城又突然多了背後的故事。
——-
博客來入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601
一樂二萩三唐津 在 阿咪生活亂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個吃貨】
這是兩個吃貨的小故事。
遠遠的看到招牌寫了「萩焼(はぎやき)」,我們兩個就興沖沖的討論...
「欸欸欸....這是什麼吃的,怎麼沒看過」
近看...吼~陶器啦!!!(失望)
結論,
兩個吃貨,只要看到「焼」都會想到吃的.. XDDD
後記:
萩焼是日本三大茶碗之一,「一樂、二萩、三唐津」,
樂燒是千利休為了茶道的理念所製作出的茶碗形式,
萩燒與唐津燒是以高麗茶碗為原型,
嗯...這個要有接觸日本茶道的人才會比較了解吧。
#閒聊
#日本見聞
#山口岩国
#我是吃貨
一樂二萩三唐津 在 食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萩燒自古以茶陶著稱,在茶道中享有"一樂、二萩、三唐津"之譽。傳統萩燒以登窯下低溫燒製,特色是低硬度、造型樸素、色澤柔和,萩燒還有一個特性,即表面有稱為「貫入」的細微裂痕、富吸水性,初使用時可能會有毛細孔現象的出水狀況產生,感覺好像是漏水,但是長久使用之後,茶湯滲入而產生稱為「萩之七變」的顏色變化,這饒富情趣的變化也是讓古今茶人愛不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感覺,萩燒不只是茶碗,而是有生命、會呼吸、樸素、平凡卻有靈魂的朋友,現在萩市内约有100家萩焼窑元和零售店,更有多處窯元提供參觀和萩燒製作體驗。
http://kywu.pixnet.net/blog/post/34970389
一樂二萩三唐津 在 漢娜的小餐桌 Hannah's Little Tab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五來點特別的。大家用過萩燒的器皿嗎?如果對茶道有興趣的話,應該聽過茶碗要數一樂二萩三唐津。這二萩指的就是萩燒。
萩燒源於高麗茶碗,其特色除了長期使用下會造成色澤微妙的轉變,稱為「萩燒七變化」之外,還有特殊的圈足。如果買了萩燒的碗,發現圈足有缺角的話,別擔心,這絕對不是瑕疵喔!
這個萩燒大皿是我的壓箱寶,在陽光下清晰可見的結晶紋,讓人愛不釋手,捨不得用來盛裝食物。迷離夢幻的粉紫色,在其他陶瓷器皿上都很難見到,更顯得風格獨具。
喜愛食器的人,應該都會有幾個絕不清櫃絕不放手的珍藏,這個萩燒大皿絕對在我的名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