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枯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枯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枯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枯井產品中有59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魚漿夫婦 #食記 #和敬清寂 「鄉下的蕎麥麵店,總把一餐吃成了最靜美的樣子。」 在井波下榻的「Bed and Craft」因為疫情緣故,暫停晚餐的供應。意味著我們要在井波街上找一家餐廳,度過這個寧靜又充滿木質香的夜晚。 井波雖是較低調的觀光區,但因為疫情失去了遊客後,像是沒有乘客下車上車的公...

 同時也有1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80的網紅coralfr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きな玉ねぎの下で #爆風スランプ #サンプラザ中野くん #cover #coralfree #BGM 大きな玉ねぎの下で covered by coralfre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oralfree129/ TikTok: https...

一枯井 在 Grace Li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2:19:34

貼心的KIKI&BUBU 或許有人知道我曾經是個短命的貓中途,BUBU便是小P還在我肚子裡時,開始中途的貓咪,在還沒懷孕之前,我一直是照顧奶貓和小貓,雖然KIKI不會幫我顧小貓,但她一直對來來去去的小貓們很寬容,連BUBU正式成為我們家的一員,她也沒有出現任何不滿的行為,和體弱多病的BUBU不同,...

一枯井 在 Social More HK|行銷 x 設計教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4:14:48

讓工作更輕鬆!😏 ⁣ 斜槓族口袋必備清單 📃
⁣⁣ 💁‍♀️ 你是斜槓族嗎?⁣⁣ ⁣⁣ 可能有不少人都會把Freelance 與Slasher 搞混,其實他們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差別。⁣⁣ ⁣⁣ 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 在不屬於公司之下,獨自接洽工作。⁣⁣ ⁣⁣ 斜槓族 Slasher⁣⁣ ...

一枯井 在 ????? ???? 黃乙頤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6:23:55

最美好的安排 近日收到好多網友嘅查詢,唔係問我育兒心得,亦唔係問我紫微斗數風水,或者其他西方療癒工具,佢哋係開始問我進修之路,點樣成為今日嘅我!🤔🤔好問題! 所以我只有回想,搜索枯腸, 10分努力,竟然...... 我搵唔到我嘅進修之路🤣🤣,因為我每一下嘅步驟都係跟隨我嘅感覺,從來冇計劃過! 好多人...

  • 一枯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7:20:38
    有 338 人按讚

    #魚漿夫婦 #食記 #和敬清寂

    「鄉下的蕎麥麵店,總把一餐吃成了最靜美的樣子。」

    在井波下榻的「Bed and Craft」因為疫情緣故,暫停晚餐的供應。意味著我們要在井波街上找一家餐廳,度過這個寧靜又充滿木質香的夜晚。

    井波雖是較低調的觀光區,但因為疫情失去了遊客後,像是沒有乘客下車上車的公車站牌般空蕩蕩的,有些寂寥,但依舊靜靜的運行著。

    然而在走了一些日本的鄉下城鎮後,才發現再小的鄉鎮,總有那麼一兩家蕎麥麵店,如同台灣的小鎮麵店般,往往本是在地人吃飯聊天的地方,卻不知為何炒成了必吃名店。也如同漁港旁的壽司屋可以吃到特別新鮮的魚,山裡面的蕎麥麵店往往也能吃到炸好還帶著嫩汁山菜。

    蕎麥麵需要一點時間,因此往往會先點啤酒,店家先上了毛豆小菜,讓你乾杯後還不至於嘴裡閒著。

    然後等上一段時間。

    若您來得不是速食的蕎麥麵店,如連鎖店的小諸蕎麥麵或是名代富士,還有這幾年的新起之秀「為什麼蕎麥麵要加辣油」。那麼我建議你靜下心來,因為在蕎麥麵店裡是不趕時間的,甚至可以說,時間在這裡稍稍靜止了一樣。

    曾跟法國朋友S在去年到早稻田附近的教室學習茶道,我們都受了「日日是好日」電影的影響,想要看看茶室裡的掛軸上寫些什麼。

    掛軸只有一幅,寫著「和敬清寂」。

    那是我們的第一堂課,茶道老師要我們在裡面靜坐半個小時,不帶手機,試著讓心靜下來。我看著掛軸看了半個小時,讓這四個字慢慢滲到我的心中,然而長得像賈柏斯的S總讓我分心,他靜坐的樣子總讓我覺得他在想下一代的iPhone。

    後來這四個字陪我走了很多地方,日光的瀑布、道後溫泉的小房間、一個人泡著混浴溫泉的夜晚,還有蕎麥麵店。

    天婦羅蕎麥麵:1500円。

    蕎麥麵悄然上桌,老闆娘點頭致意後,又回到廚房深處,無聲無息。天色漸暗,窗外的木擊聲由近而遠逐漸飄去。夜晚的井波沒什麼車,靜得像是你咬下紫蘇天婦羅時的喀脆聲都能嚇到熟睡的貓。

    天婦羅以山菜為主,除一尾蝦之外、其他皆是山菜時蔬,如舞茸、南瓜、茄子及紫蘇。蕎麥麵盛在叫做「笊」的淺篩上,吃的方式則可說是最樸實的和食之一,蘸上醬汁,搭著蔥絲與山葵,最多山葵現磨,佐上一粉鹽。

    來到日本吃的第一家蕎麥麵是東長崎的「手打ち蕎麦 じゆうさん」,或許看起來是外國臉孔,老闆娘手把手的教我吃蕎麥麵。

    「我們的蕎麥麵很香噢,先搭著鹽吃吃看。」

    「最後的醬汁加著蕎麥麵湯一起喝。」

    我記得那時候的蕎麥麵微微透光,有著少見的堅果香氣,還有濃黑不透光的鹹香蘸汁「つゆ」,本以為這樣就很懂蕎麥麵了,沒想到修行才剛開始。

    我很喜歡蕎麥麵昏暗的顏色,像是濃一點的蓮藕色,還有淡一點的煤灰色。

    回到眼前的松屋蕎麥麵,天婦羅的部分掛糊稍多,但炸得透徹。炸過的蓮藕軟糯帶鬆,像是水分充足的馬鈴薯。炸紫蘇就是吃掛糊的炸功,酥脆不帶濕,放到蘸汁還是脆脆的,令人過癮。

    夾起麵條放入蘸汁,挑起一點芥末點上後馬上吸到口中。芥末清新的氣息降低了鹹度,手打麵條有種不一樣的咬勁。蕎麥麵的口感對我來說,介於如紙質般硬韌與麵條般彈牙之間,是自成一格的口感,還帶著店家手作的溫度,一種在形狀上微妙的不同。

    那不是會讓你一口接著一口如美味拉麵般停不下來的食物,而是帶著一種穩定且緩慢的節奏般,經過你的口,到你的心,最後留在你的胃。

    吃多了也不嫌太飽,但倒是真的不餓了。

    店內一片寧靜和諧,無人打擾。我毫無雜念的享受蕎麥麵,不時的看著窗外一片漆黑發呆,彷彿融入了枯淡閒寂的井波,時間失去了意義。

    麵條吃完時,老闆娘送上了蕎麥麵湯。我才驚覺原來老闆娘有在注意客人,那是從那個窗口呢?還是那個門口呢?亦或是有攝影機,我也搞不清楚了。

    紮紮實實的倒入湯汁中一滴不剩的喝完,這時候我才敢說。

    「多謝款待。」

  • 一枯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10:51:27
    有 11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一枯井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10:49:28
    有 32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