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扇門多少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扇門多少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扇門多少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扇門多少錢產品中有2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次教書的事情說到哪? 其實我要說的,大概就是總體而言,教育吃經驗,沒別的。一種米養百樣人,你累積了上千樣本,各式各樣的學生都會碰過,就會抓到上下限,自然會比較清楚大方向怎樣最好。 對新進教師的建議喔,我個人是沒辦法給太深入,當代理也就這樣,但如果你想要在教育界打下一片天地,請多跟主任、校長聊天...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地回春,濕度高企,又到濕疹爆發的季節。在香港,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濕疹,痕癢難當加上影響外貌,有苦自己知。有人用盡千奇百怪的療法卻仍未根治,情緒飽受困擾,甚至走上絕路。濕疹真的無法根治?以下幾位過來人,分別用針灸、戒類固醇、自製潤膚膏、戒糖和做運動,成功對抗濕疹。天無絕人之路,不論上天關了...

一扇門多少錢 在 LeedsMay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7:18:55

圖說:1999 Brussels 1. 我在布魯塞爾網友的家,煮飯給他的朋友們吃 2. 我在他爸媽家住了一個禮拜。他們都不會英文,突然法語大爆發了一段時間 我個性很活潑外向,經常接觸到新朋友,各個不同國籍都有。我發現有非常多的人,其實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是還是一天過一天的繼續,然後轉眼發現自...

一扇門多少錢 在 喬靖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9:18:06

【功夫傳奇4:拍攝回憶——日本篇】(7) 2019年的今天(8月22日),《功夫傳奇4》【古武•道】拍攝之旅第七日。 這天基本上沒有任何拍攝工作,因為我們八人(連同高無寶良老師)要從東京前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三重縣南伊勢町,陰流劍術始祖愛洲移香齋的故鄉。 一大清早我們就帶著行李離開酒店,坐新幹線...

一扇門多少錢 在 游游Mita(FB粉絲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0:34:13

I miss her. #2016 我的世界原本有多小 一畢業就拼了命地賺錢 我家不富裕 但我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 我不聰明 只能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的做 可說我懶也好 我以前就是懶得交際應酬 收工後都是直接回家 我不住外地放棄在北部的工作機會 必要工作也寧可來回通勤 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我清楚知道我從小長...

  • 一扇門多少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7:23:13
    有 804 人按讚

    上次教書的事情說到哪?

    其實我要說的,大概就是總體而言,教育吃經驗,沒別的。一種米養百樣人,你累積了上千樣本,各式各樣的學生都會碰過,就會抓到上下限,自然會比較清楚大方向怎樣最好。

    對新進教師的建議喔,我個人是沒辦法給太深入,當代理也就這樣,但如果你想要在教育界打下一片天地,請多跟主任、校長聊天。

    不是要你去諂媚,是去了解整體教育的狀況,這些老前輩都一樣,經驗多才會跟你講實話。我常去跟前輩聊天,還要丟話題出去,像是教改會第幾屆,那個誰弄了什麼,然後教育部不同意……素養教育的XX科,是國教院的誰誰誰主導…

    教育的主體是人,當你有這些經歷,前輩才會曉得你「踏進那扇門」,開始當你是對等的對象抬槓,你才會打開新世界。

    這個新世界就跟產業界一樣,你努力夠多夠深,才會知道產線上哪個是關鍵,哪個人才厲害,老闆為何去買了那鬼東西。

    不付出努力,只覺得世界都在卡我,就會憤世嫉俗,最後變成都資本家的錯、都李遠哲的錯。

    你是普通人就算了,身為教育界的對這些還不清楚就很糟糕。雖然糟糕也是可以當個好老師,但你就是個體,茫茫師海中的一份子,不求功也不求過,但求問心無愧到退休,這也可以。

    若你想要改變教育,領導這個業界,那就去考主任、校長,沒站在那個起跑線,誰會鳥你?為何今天要聽一個菜鳥領導全國教育?

    前幾篇提過,好的老師知道學生人生就這一次,所以教書會很保守,採取安全路線,至少不要教壞。你提出的改變,如果不基於現狀,只是照著書本跟國外案例,就覺得非改不可,那絕對行不通。

    我年輕時以為是所有教師跟從業者在阻擋,後來才曉得阻擋的是系統本身,系統看的是整體會不會崩潰,如果改革的代價會有高機率崩潰,那麼就不會讓你改。

    教改有沒有讓系統崩潰?沒有,因為實際上教改就不是某個人幹的,是整個系統運作的結果,只是被政治拿去宣傳,用來嚇你騙你,說選他才會教育好。上一個想要撥鐘向後的叫做馬英九,教育界有誰鳥他恢復聯考?

    就算要恢復聯合考試的制度,也必定是基於現狀,逐步去改變改回去。當初聯考要修掉,是因為不合現實,當年的環境已經需要改變考招制度,所以就改。今天你要怎樣扭回去?看的是個人還是整體?請多想想。

    講多了也煩,我希望年輕朋友可以理解,經驗無比寶貴這句話,不要動不動就覺得「我們走錯了,應該要扭回正途」。你的正途是什麼?這必須要嚴謹定義,我見過太多認為社會應該要那樣這樣、這樣那樣。

    為何?為何你說的是對的?可不可以給一個理由?

    答不出來,其實我知道為何,當過老師後,看自己學生從那個天真無邪可愛純真(?!),上大學後開始接受社會教育,就知道為何了。

    大多都是教授告訴你,媒體告訴你,同儕告訴你。

    但教授不會跟你說,他自己也沒去工廠手動線做過兩天,媒體不會說他們有意識形態,同儕也不會承認自己比你還蠢。

    請年輕朋友記得,現狀的運作是存在,那麼這就是真實,而且必定是有效。只是,為了這個有效,要付出多少代價,威權年代是我們外省人佔據優勢,在經濟、社會文化資本上容易累積,所以這個有效建立在族群的不公平上。

    打掉重練,一定有得利者跟損失者,但你要怎樣確定,既得利益跟蒙受損失者,必定哪一方正確或錯誤?所以絕對不要站在雞蛋那邊,也不要認定高牆那邊就是錯的。

    任何事情都要成本,只是成本是金錢還是時間,有形還是無形。

    不需要代價的改革一定是騙人的,都是別人承擔損失的改革必定有鬼。因為社會是連動的,在民主國家中,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不可能有單單某人某族群損失,其他人都獲利這回事,怎樣評估損益,這就是現代政治。

    高喊正義是很廉價的,分析成本是很麻煩的,這才是人人愛高喊正義的原因,所以我們才會得到一堆說幹話的政治人物。

    總之,回到教育上,我是希望不管家長或是老師,都多想想。

    為何到最後,我們都會說
    「每天寫一點,每天讀一點,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因為這就是真理,你不需要為反而反。

    讀書沒有捷徑,凡事都需要成本。

    那些用奴性貶低紀律者,通常自己就是秩序的破壞者,以吸食物體崩潰爆炸時外擴的能量為食。

    克蘇魯邪神?你說對了。

  • 一扇門多少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23:30:02
    有 251 人按讚

    |弄堂裡沒有招牌的餐廳|

    今天中午參加翰翰新同學媽媽們的聚會,當時熱血的主辦四寶媽將地點在學校附近,方便大家聚餐後接娃回家,我也就沒想那麼多,想說就是一家餐廳嘛。

    碰巧遇到週三打鼓課的日子,加上學校附近超難找車位,我當然還是騎著電瓶車過去,然後又覺得為何每次都在這種聚會場合,風塵僕僕出現(掩面)

    到了附近才發現,餐廳位於一個不起眼的弄堂(巷子)裡,沒有什麼人會經過,一路上你只會懷疑自己要不要繼續走進去,但只能盡可能跟隨地址號碼遞增的線索與導航向前。走到了地址所在門前,門上就是門聯與門牌地址,沒有任何餐廳名稱,就連給你像餐廳的蛛絲馬跡都沒有,更別說大眾點評上當然也絕對不會出現。

    嘗試性按了一下門鈴,穿著旗袍的阿姨出來應門,請我們走上二樓。裡面是一個窄窄的木頭旋轉樓梯,到了像二樓還是夾層的地方,看到了兩個房門和另一座繼續向上的樓梯,穿旗袍的阿姨看出我和另一位媽媽一臉的黑人問號疑惑,於是就超過我們向前幫我們開了其中一扇門(因為不小心跟別人一起進來,不然我肯定會偷偷拍照的)

    裡面是非常古色古香的小包房,兩張圓桌,很可惜沒有心思仔細端詳包房內的各種擺設,但感覺就是以前上海的老房子,有點像拍類似色戒會出現的場景,是一個偷偷「喬事情」的絕佳地點(並沒有)

    很不幸地在這種社交場合沒有提早到就是坐不到好位置,我實在太大意了,因為明顯地ㄧ桌已滿,我和這位媽媽必須坐到空空無人的另一桌,然後我們兩個看起來都不是本地人,看起來都菜逼巴、看起來社交力及資源力都非常乏善可陳。

    但是,我還是得想辦法靠過去跟大家稍微寒暄認識一下,即使我誰都不認識,也不知道該聊什麼,陌生社交,很難,很難,但你還是得去。大家都坐著,我們兩站在旁邊湊合著,還是得說些什麼。

    主辦人知道我上次家長會是騎電瓶車來的,問我今天騎車了嗎?是的。然後告訴大家我從某某某地騎車過來,大家讚嘆。well, 就跟藝人只要有新聞就是增加曝光量,管他內容是好與壞,此時只要有個話題,就是個聊天切入點,也顧不得這裡有多少人是司機接送的,對比之下我寒不寒酸,或是他們的驚嘆是否真心。

    後來又有幾位姍姍來遲,我們這桌大概能湊到七位了。這場飯局設定是兩個小時半,包房大概有低消,所以菜色數量非常多,多到大多數其實都沒有吃,實在好浪費。媽媽們人其實都非常nice,只是這環境讓我這俗人與外地人感到不太自在,一場飯吃下來精神覺得很疲累。

    每當到這種場合,我都會想起三十而已的顧佳,或是Primates of Park Avenue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的作者,雖然這些根本連他們的邊都沾不上,這些媽媽也大多還算是樸實的,可是感覺他們本身學歷、工作能力、各方面社會社經地位感覺都比前一所學校更厲害(但前一所學校的家庭更有錢哈哈),讓我覺得自己好像該再去深造自己的英文與各方面能力了。

    在全職媽媽的小世界待久了,關心的事情有時候感覺越來越微不足道(不代表不重要),有時候突然與外界接觸,會有種像在黑暗處待久了,突然見到一點點光就睜不開眼睛,感覺快被閃瞎,很想像蝸牛一樣把內心某部分自卑的自己捲到殼裡面躲一躲再說。

    走出每一個舒適圈都需要勇氣,有衝擊就有可能帶來進步,孩子會長大,我們終歸還是要繼續走自己人生的路,我們還是要,一直向前。

  • 一扇門多少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3 07:34:36
    有 87 人按讚

    【出一趟遠門回來,就是該整理整理】

    回家一段時間了。

    原本得意洋洋自己從台灣回來,因為被歸類在「綠燈國家」,只要做一次PCR檢測就好,還可以不隔離直接開始正常生活,沒想到只是在荷蘭轉個機,在機場被「污染」了兩個小時,特權就直接消失。

    PCR檢測變兩次。居家隔離十天。

    嘖。

    曬不到太陽真的讓時差變得很難調,在家隔離也有各種尷尬。清晨四點醒來卻得躺在床上不動,以免在客廳的毛孩聽到動靜開始喊叫,傑克跟蕃茄就不用睡了。於是精神正好的時間我卻得盯著天花板胡思亂想,等到八點真的可以起床時又累了,頭嗡嗡作響,電腦打開又關上。

    放棄寫文。

    頭腦昏沈,但是又不想浪費開學前兩週最後的空白時光,於是決定來「怦然」一下個人物品。

    「怦然」是我自用的詞,從「令人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那本書挪用來的。我很喜歡作者近藤小姐簡單又明確的整理原則:把同一類的東西都拿出來全部放在一起,然後一件一件拿起來感受,覺得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的物品就留下,沒有的就淘汰。

    不知不覺,我使用這個方法已經有十年了。原則上一年會「怦然」一次,但是蕃茄剛出生那一兩年稍有停滯,再來就是搬來英國之後受到疫情影響,整整兩年沒有「怦然」。

    書上說,先從衣服類開始整理,之後才輪到書籍、資料,最後才是雜物。我一直都遵照著這個順序。但是這回,我剛好要開箱行李幫新東西找家,於是決定調整一下,從清理雜物開始。

    床底下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衣櫃上層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書桌抽屜,四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床邊櫃抽屜,一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

    沒幾分鐘,地毯中央就隆隆隆生出一座小山。

    我倒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一下。這個「造山」的景象不管親眼見過幾次,都還是會有「居然又累積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的極大震撼。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也會生出一種莫名的輕鬆感,因為很明確地知道需要整理的東西就是這個份量,不會更多了。

    我在小山旁放了一個紙箱,然後坐下來,動手「拆山」。

    髮夾,髮圈,髮圈,護手霜,髮圈,護唇膏,髮圈,紅色0.5原子筆,黑色0.7原子筆,黑色0.5原子筆,B5筆記本,B5筆記本,A4筆記本,用一半的筆記本,全新的筆記本,護唇膏,髮圈,存摺,護照,會員卡,悠遊卡,髮圈,髮圈,鑰匙,小購物袋,名片,隱形眼鏡,資料夾⋯⋯

    「大山」的高度一點一點的降低,有一部分進了紙箱裡,其餘的在周圍逐漸生成四座新的小山。一邊重複做著「拿起物品,感受」的動作,我閒不下來的腦袋又開始轉動起來。

    其實,整理個人物品的過程,會被迫看見不想面對的自己。那些面向的自己,透過一個一個的「物證」,被確確實實地呈現在眼前。

    白癡喔就已經有釘書機了還買。這枝筆當初花了這麼錢多買,還跟傑克保證一定會天天用,結果咧?只有兩隻手是幹嘛需要這麼多筆記本?別再辦會員卡了你根本都不記得有他們的會員,去了也都忘記帶卡。七張?拜託你下次回台灣務必記得帶悠遊卡!不要再買布衛生棉了你懶得要死圖案再可愛再環保再舒服你都不會用啦!

    浪費、不切實際、虛榮、健忘、毫無規劃、自以為是⋯⋯每一個被「錯買」的物品都是我「有這麼多缺點」的證明,要這樣一樣一樣親手碰過,等於直接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真的是千刀萬剮的酷刑。但是經歷過第一次,那種羞愧到一直捏自己身上各處皮膚轉移注意力的崩潰感之後,在整理完成的瞬間有種「誒?結束了,就這樣嗎?」的解脫感。同時也發現,那些所謂的「罪證」也不是真的多可怕的妖魔鬼怪,就只是各種當下的思慮不周造成的結果,看清楚之後反而比較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

    確實不舒服,但是沒有想像中可怕,沒有想像中難,而且我挺過去了。驚奇之餘還帶有一點點得意,覺得像是完成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再加上房間變得好清爽,好舒服,真的覺得好開心。

    這樣一想,「整裡自己的過去」真的是一個很類似的經驗。

    在我還不敢回頭去探索自己的成長過程的時候,我雖然記得一些重要的事件,但是從來沒有打算要去回想究竟發生什麼事。我堅信那些事件裡一定藏著我被人討厭的秘密,如果我去深究,就會清楚聽見大家不敢直接告訴我的各種批評:驕傲、自以為是、長得醜、沒教養、身體很臭、懶惰、姿勢不雅、三八、不檢點、不懂事、自私、笨拙、沒品味⋯⋯

    只要我不去挖掘,我就可以裝作不知道,還可以傻傻地活著。如果我跑去看清楚,就會證實這些批評都是真的,那我就只能承認我活該,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我活該大人不喜歡我、我活該被霸凌、我活該被打、我活該沒有朋友、我活該覺得寂寞,因為我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優點。

    但是跨出第一次,打開第一扇通往過去的門,把裡面的垃圾都掏出來之後,我發現,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很糟糕的人,所以其他人特地施加給我的懲罰,只是一堆雜物糾纏在一起的結果。

    例如,在我開心跟家長報告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的時候,被惡狠狠地打斷:「我最討驗聒噪的小孩,你去學校到底有沒有好好在讀書?」這當中我的喋喋不休很可能只佔了一小部分。讓大人真正決定用那句話回應的理由,很可能是他有其他正在心煩的事。也許是今天突然聽到同事的小孩成績優異,覺得自己的小孩沒什麼能拿出來說嘴很丟臉。也許是工作一天覺得很煩,根本沒心思聽這些無聊的小事。也許剛發現錢包不見了正在焦慮,小孩還跑來亂⋯⋯

    就像在「怦然」我的雜物一樣,把一個事件啪啪啪地從房間掏出來,攤在地板上,然後把屬於我的部分拾起來,把不屬於我的部分分類出去。然後,這個房間就會變得清爽,可接近,不再是一個鬧鬼或者生蟑螂的可怕角落了。

    這次回台灣,因為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所以我到處找人深談,幾乎每天都有一場超過五小時的對話,等於我砰砰砰砰砰在兩個星期的時間內,一股腦把心裡所有沒開過的房間都解鎖,把所有陳年的灰塵、雜物、爛掉的腐朽掉的發臭掉的東西都打開來巡過一次。

    恐怖死了。

    但是,也讓我發現了非常珍貴的東西。

    在我霹靂啪啦一股腦把在親戚叔叔家發生的事情全部吐給諮商師之後,他搔搔腦袋,在紙上胡亂畫了一陣之後,說:

    「感覺,這是家族性的耶。你親戚叔叔,你,你的孩子——
    「還有親戚叔叔的孩子!」
    「對,每一家的每一代都有一個不受控的靈魂啊。這讓我很好奇是從上面的誰承接下來的。」
    「再上去我就不太熟了,但是我可以去問出來。」

    突然,他把手上的紙筆都放下來,正面對著螢幕:「欸,我覺得你真的有機會終止這個循環耶。」

    啊啊。

    終於,要開始「怦然」我的人生了嗎?

    我坐在山一般高,黑壓壓一片,分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事物,多少歷史和時代的災難糾結在一起的「過去」面前,覺得時候到了。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發生的。發現高敏感特質,開始寫這個粉專,在課堂上發現「家族詛咒」的理論,發現自己的「家族詛咒」,決定轉讀博班,遇見「創傷的智慧」,回去台灣把所有的門都打開⋯⋯。

    九月份,隨著新學期開始,旅途的下一站會是哪裡?會發現什麼新的東西?會寫出什麼樣的新文章呢?

    稍安勿躁,一步一步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