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星座記念初戀的方式🌟
白羊座:情書
白羊座大大咧咧的性格是不會變的,白天還在朋友面前瘋瘋癫癫的它,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就該窩在角落,找到以往他/她寫給自己的情書,靜靜的緬懷。誰也不會懂他/她當時的心情,那是一道牆,除非你成爲他/她生命中第二個擁抱他/她的人,否則這道牆的門,你永遠都打不開。...
-
🌟12星座記念初戀的方式🌟
白羊座:情書
白羊座大大咧咧的性格是不會變的,白天還在朋友面前瘋瘋癫癫的它,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就該窩在角落,找到以往他/她寫給自己的情書,靜靜的緬懷。誰也不會懂他/她當時的心情,那是一道牆,除非你成爲他/她生命中第二個擁抱他/她的人,否則這道牆的門,你永遠都打不開。
金牛座:禮物
金牛座務實的本性就連戀愛的時候都不會變。物質是他/她永恒不變的追求,只有物質才讓他/她有安全感。所以當他/她失去了初戀,他/她會經常拿出以前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方送給自己的禮物。只有看到這些禮物,他/她才相信,自己真的有過那麽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雙子座:記錄
雙子座喜歡把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因爲雙子座的情緒很容易變動,所以她們想要用這種方式來記錄自己初戀時的感覺,因爲自己心裏就知道自己可能再也無法體驗到初戀的感覺了,所以喜歡用這種記錄的方式來紀念自己的初戀。如果哪一天你不小心翻開雙子座的記事本,一定會发現雙子不少秘密吧!
巨蟹座:定情戒指
巨蟹座非常戀家,他/她一直以爲自己開始一段感情就一定會走到最後。手上帶著對方送的戒指,就像已經是他/她的人,不會改變了。所以當雙方分手的時候,他/她真的特別難以接受,然後常會對著手上的戒指出神,想著他/她爲什麽要離開自己。當他/她決定摘下手上的戒指時,就意味著,他/她要開始一段新的戀愛了!
獅子座:情侶鑰匙扣
獅子座的人愛表現,也喜歡把自己的心事說給別人聽,讓別人與自己一起來分享快樂與痛苦,獅子座會把彼此相愛時候的情侶鑰匙扣珍藏起來。放在一個最安全又最顯眼的地方,如果當朋友來到獅子的家,獅子肯定會說這代表著我的初戀,可能會讓別人誤以爲獅子座還忘不了初戀,其實並不是沒有忘記,只是想做紀念而已。
處女座:愛情卡片
處女座細心,初戀對處女座來說比別的星座都更具有一定的影響,可能處女座也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走出初戀的世界。處女座會把卡片紀念起來,因爲只有在卡片的字裏面才能夠感受到當時的甜蜜,也能夠讓自己的心得到一份甯靜。所以只要是戀人送的愛情卡片,處女座都會小心翼翼的收藏起來的!
天秤座:情侶T恤
天秤座喜歡演繹潮流,他們戀愛的時候,可以穿著情侶T恤到處張揚自己的幸福。當愛情走了,他/她也只能用曾經證明自己的方式懷念自己的愛情。情侶衫,情侶T恤,一切情侶的東西,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也是他/她想對方的時候唯一可以找到的愛情停留過的證據。
天蠍座:空酒瓶
天蠍座對愛情最執著最專一,相愛的時候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尤其是初戀更是視爲珍寶,可是當愛情一切不複返的時候,就這樣短暫的初戀,實在是讓天蠍座傷透了心,天蠍座幹脆就把曾經的見證全療銷毀,只留下空空的酒瓶子,讓這個來麻醉自己受傷的心吧。不管初戀是甜蜜還是痛苦的,天蠍座都是覺得痛苦,所以就只好拿空的酒瓶子當紀念。
射手座:抱枕
射手座喜歡自由,更是往著兩個人自由的生活,射手座的初戀一定是射手座的最愛,但是痛苦結束初戀以後,射手座會把對方曾經用過的抱枕紀念起來,讓自己這顆遊蕩的心能夠有著想靠岸的感覺,在射手座的心裏初戀的時候,就想著和對方能夠一起慢慢變老,因爲射手座一直都沒有安全感。所以抱枕在黑夜中能夠讓射手找回一些初戀時的甜蜜吧。
摩羯座:刻著彼此姓名的項鏈
摩羯座對于初戀是久久不能忘懷的,當兩個幸福甜蜜的時候,都會有刻著彼此姓名的項鏈,這樣也在時刻告訴自己,這是我的最愛。可是當初戀結束後,摩羯座一定會把這種刻有名字的項鏈珍藏起來的,因爲這個紀念品時刻會提醒著自己,再面對下一段感情的時候,摩羯座可能還是會留著。
水瓶座:電影票
水瓶座浪漫多情,初戀的時候與戀人可能最喜歡的就是一起去公園,或是看電影,彼此的心會慢慢的靠近,那麽電影票水瓶座還是會保存起來,當初戀悄悄丟失以後,電影票就是能夠見讓你們彼此之間的最美好的初戀,能夠勾引一起美好的回憶。
雙魚座:合照
雙魚座渴望浪漫,滿足于浪漫。就算愛情走了,他/她也想留下一個完美的結局。所以不難見到,分手前夕,他們還手拉手拍著大頭貼。即使分手後魚兒哭到天崩地裂,他/她還是會保存好對方與自己的合照,以紀念自己曾經有過的浪漫愛情!
#19122017 #hkig #mysunshine星座 #星座 #12星座 #十二星座 #星座分享 #星座排行 #語滴系列💧 ©所有星座資訊均來自網上
一念永恒結局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選舉的故事
#極長文慎入 我是海心童繼民選舉經理,連登填白區運動九龍城admin。
一切源於6月12日。我凌晨四點爬起床到立法會門外,最後險被人踩人,驚心動魄。過後我們都在尋找自己在運動中的角色。在連登看到填白區運動,本只打算幫忙做文宣,怎料忙足半年。
填白區群組會議是我人生首次的「網聚」。當時我們很怕有鬼,都用假名(還有個叫熱情如火的絲打,笑)。聚會涵蓋十八區,總共過百人,每個區都不乏有志之士,人才濟濟。唯獨九龍城人丁單薄,只有兩位後勤。
聚會中亦邀了不少現任議員或是經驗人士,不停拋一些很可怕的現實:「區議員薪金三萬幾,除咗開會仲係一份24/7工作。街坊停電會搵你,爆屎渠會搵你,婆婆唔識睇封信又搵你。而你無實權,能夠為街坊爭取一條電梯已經好勁。」「白區永遠都係豬頭骨先無人做,必為建制票倉,所六月開始已經好遲,你哋必須每日早午晚街站,等街坊記得你。」
六月開始,已經好遲。每區的有意之士立即開始拍硬照、做易拉架做文宣。只有兩位後勤的九龍城卻仍在尋找有意之士,並向當區泛民議員取經,問問程序如何進行。議員忠告:「facebook停用係基本,廢事畀人起你屋企人底。然後預咗畀人打,最好有兩個人有男士先好開站啦。」我當時還心想:「區議員啫,咁誇張」,後來這些卻都應驗了。
當時九龍城區有四白區:土瓜灣北、紅磡和啟德北和啟德南。尋尋覓覓,見過數名有意之士,當中不乏學生,甚至新移民。每見一位,總是問同一堆問題:「政治願景是什麼?住邊?家人背景如何?職業?年齡?學歷?戶口有幾錢?夠畀選舉經費嗎?」與陌生人查家宅般問清問楚,卻均不合適。終於七月初,我們在理工大學遇到雷靖梵。
雷靖梵,社企創辦人、單車旅行人、作家、抗爭者,還要夠高兼眉清目秀。商討一番,有意出戰土瓜灣北打琼子。
但我們這班少年太傻太天真。確認雷生意向後,立即通報民主動力等協調機制。當我們忙於拍照印刷擺街站做文宣約訪問,悄悄地已有另外四名人士有意土瓜灣北,五車連環相撞。九月尾,雷生決定退出,把競選資源讓予童繼民。我希望重申再重申,我們沒有被脅逼,我們也不是「被社民連逼退」,這是我們共同協商出來,多方同意的最好選擇。
***
忙於為雷靖梵籌備和協調的同時,我又認識了童繼民。
記得當時是七月中旬,在一次為雷靖梵備戰的會議中,一名穿恤衫拖喼的空少中由機場趕來中途加入,雖然疲累卻眼神堅定:「我住海心,我有意海心。我做FA喺前線救人,但我想做一個更有力嘅崗位去幫前線。」
與當時海心的社區主任協調後,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我們向民動協調機制正式報上童繼民的名字。
然後我又重新安排一堆「前期工作」,拍照印刷街站物資文宣自介諸如此類。童生和我一起拜訪各位時任和前任泛民議員取經,發現大家對「做區」的定義不盡相同。有黨習慣捱家捱户用間尺拍門、有組織習慣提供義工服務接觸街坊,當然還有各式各樣月曆卡量血壓中醫義診之類,總括而言是與街坊建立關係,令街坊投你一票。
問心,有一天離開某泛民大黨議辦一刻心中實在難受──這樣的「做區」和蛇齋餅分別在哪?以小欣小慰搏一票,這是民主嗎?選舉是在選理念、願景,還是誰量血壓量得更好?直話直說,抱歉一句,這種小欣小惠式選舉是在把民主廉價化,和蛇宴派米不遑多讓。
在這場選舉中,很有幸認識到一班能夠暢所欲言的戰友,夜裏飲兩杯暢談古今政治,瘋狂地討論選舉的價值、革命的意義。一方面交流政見,一方面疏理想法,從而訂下政崗,策劃選戰。經多番考量,童繼民決定首個大街站是一個豬咀展示站,以教街坊如何防止催淚煙切入時事議題。
當時我與其他戰線的戰友正在共辦「7.27光復紅土」遊行反中國廉價團入侵土瓜灣(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街坊很擔心警方會在旅巴重災區放催淚彈,因此很主動了解防煙方法。那街站很成功,連某黃媒記者也私下問我這種反傳統做區方法成效如何。
然後我們與偉恒昌的業主們聯絡做一個小小的互助會的小組、加入各大大少少的街坊谷、接觸南土瓜灣關注組等等。
縱使民意在我方,但這場選戰真的極難打。我們極缺資源(尤其是沒有辦公室和列印機),比對方落後十二年「地區工作」,而且童生因工常在外地,實在比long-d還要惱人。因為我們都是沒收分毫(甚至在貼錢)也有正職,不能於辦公時間處理選舉,更各自抱有不盡相同的政治理念,吵得面紅耳熱的畫面並不罕見。
而最困難的,是我們以抗爭先行的原則打選戰,逢示威日便不做區。除了街坊會有微言,更難受是不知道哪位義工何時會被捕,不知道各有意之士是否平安。每次示威衝突,我們回家後總互報平安,然後每晚我總拿著他們的身份證號碼「等門」,準備失聯就報星火跑警署。
記得有一晚會議過後,我與幾位有意參選之士喝到凌晨三點,我有點醉:「警告你哋唔好死唔好出事呀,咁辛苦填晒啲白區,唔好又白過呀。」其中一個回應:「放心啦,我帶埋遺書出去,有交代區選事宜㗎啦。」
我們的團隊本就很小,日復一日,消失的消失,被捕的被捕,受傷的受傷,團隊就更小了。記得我們本有三位義務文宣,突然有一天都退出了,因為一位被捕了、一位被警察拍門、有一位更失聯至今。
***
十月,我們宣佈參選了。我和財政把選舉指引讀了再讀,不斷請教,小心翼翼,只怕因為弄錯規矩而犯了大錯,而天啊我是一個那麼愛踐踏規範那麼隨心的人!
我們要訂政崗。經過三十輪的腦震盪,我們只打六個政綱,包括遏止廉價旅行團、減少團餐免稅店、監察沙中線、謝絕大媽舞等,箇中只有一個共通點──捍衛本土文化核心價值。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五大訴求,光復香港。
進入選舉期,地區選戰打得火熱,區外抗爭同樣白熱化。而選舉前兩星期,我們暫停了選舉工程。
這很恐怖,因為對家可沒停止選舉工程。
故事說到這裡,必須交代童繼民是一個怎樣的人。或許有點賣花讚花香,但我眼中的童繼民,是善良、正直、謙遜。
當然他也是一個人,也有缺點。我倆也不乏吵大架的時刻,我也會不斷投訴這投訴那,但說到底,有幾個片刻令我到此刻仍義無反顧的要全力令他當選。
其中一個片刻是八月,香港第一次出現福建幫砍人的時候。路人對我們叫:「走呀!佢哋攞刀呀!」然後人群蜂擁散去。我第一個反應是嚇得掉頭就跑,童繼民卻向刀手方向衝去,因為「有刀手就有傷者」。
所以,當十一月中大和理工槍林彈雨,童繼民當然是往現場衝去,暫停拉票工程。而有很多很多個片刻,我都好恐懼要準備選舉日沒有候選人的策略。真的好可怕。
十一月對我個人和團隊來說都很難過。我自己的親人因癌逝世,整個月就是跑醫院做白事,而團隊就不斷接收我未有心情或時間處理的選舉瑣事。然而選舉近了,選民的寄望越來越大,罵我們懶的不少,罵我們以選舉吃人血饅頭的也有,更多是不停出謀獻策卻又不願落場幫忙的人。每天我也收十多個「點解唔做xxx」和「做咗xxx未」的訊息,真的開始有點精神崩潰。
最多謀策的,或是鎅橫額事件。
實話,橫額被秒鎅我是最憤怒的那位,因為所有宣傳品都是我一撇一捺一手一腳的心血。而你知道橫額有多難印嗎?正職關係,我也算有不少相熟的香港噴畫廠,但要不太貴,要不拒印。兜兜轉轉回到e-banner,收了錢才告訴我有「五大訴求」字樣只能印4k高清(即貴一倍),而且貨期慢了兩天!掛橫額小隊約完再約,好不容易掛好了,六小時不夠頭就被鎅爛拿走,想補都不能補。
幸而街坊都很好,自發補橫額,甚至把橫額變了連儂布。大家有很多意見,我們也考慮過很多方法,後來街坊找到了一閉路電視片段,讓我們可以思考下一步。
一路走來,團隊由五十人到剩下低谷的五人。走到最後的最後,我徘徊崩潰邊緣,脾氣開始暴燥得嚇人,團隊批評任何事我都會尖叫:「咁你又唔做!」大家囑咐我休息,我又會:「啲嘢我唔做邊個做?」只能說,我沒有童繼民的謙遜和耐性,而我很抱歉我曾經罵過大家,我知道大家對我出自關心。對不起。
***
由認識雷靖梵到認識童繼民,由計選民統計到開票箱,我們吵過哭過,有時還會對大家說很難聽的說話,但到最後我們都非常信任對方,英文俚語的說法就是:「We trust each other with our lives」, literally。
衷心佩服任何一位候選人,把自己的形象缺點私隱和身家奉獻這場贏面不高的選戰。我們的谷名叫「大衛大戰歌利亞」,皆因白區都是建制票倉,輸是正常,贏是奇蹟。半年後,我們背負著香港人的厚望,街坊的信任,最後一次會議,團隊都說:「我哋會贏㗎!贏呀!」童繼民也在說:「你知唔知咩係吸引力法則?你覺得自己會贏,你就會贏。」
11月24日,我凌晨四點出發去海心打點,跑足一天,投票完結時竟創下72%投票率歷史新高。晚上十時半,我們走進票監察點票。我們身後的公眾區約有十個直播鏡頭,拍著我手心冒汗,坐立不安。11月25日約凌晨一時,開了兩個票箱,大致平手。
「得啦,會贏㗎」在中間的小小休時段,童繼民對我說:「你諗吓請人好過啦,我想幫手足。我前兩晚發夢去咗搵辦事處喎。不如租甘露(黃店)隔離吖,日日食糖水,正呀。」我:「但預算唔多喎,一係高薪請一個助理,一係萬鬆啲請兩個。都幫唔到手足生計幾多。」童:「如果我攞埋份人工出嚟,係唔係可以高薪請兩個?」
童繼民幫助前線手足的初心,始終如一。
第一次點票完結,連計問題票,我們共輸25票。
在頭幾次會議,已有前輩警告我挑戰選舉機器先要預數月的無眠。對家在地區深深扎根,這深紅地區連貼張海報、一張橫額也容不下,半小時至十二小時內文宣必消失。而且法團、互助會、街坊聯會等等全是對方的人,實非我們短時間內可以逆轉的根深蒂固。
但是,海心街坊卻很有愛。秘密補橫額、煮早餐、送生果,十分疼愛我們。
我倆要求重點。
第二次點票,我不斷在想,是否做漏了甚麼。假如我多做兩張英文文宣,或是多探老人院,或是派多幾百個燈籠,或是到港圖灣洗樓,或是多印六十支幡,或是影一輯新硬照,或是每次跟童生出FA拍片……會否能掙多三十票?
故事的結局,我們得票2890張,輸了26票,以0.9%之差敗了給時任九龍城區議會主席民建聯潘國華。
到第二次點票還未完結,我已經忍不住退到公眾席抱著街坊大哭,街坊都遞上紙巾抱著我。票站職員宣讀結果,童繼民九十度躹躬向街坊道歉,大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我仍在哭。街坊不斷送上安慰,我其實很內疚,很累,很詞窮。
為何這個建制票倉的香港人這麼美。
這半年,我們發了一場夢。夢醒了,我們依舊沒有權力,沒有資源,沒有薪金請手足;户口清空了一點,身體差了一點。但海心紅土街坊團結了很多,我的戰友也多了很多。
支線任務我們失敗了。現在回到612過後,重新再尋找運動中的角色,繼續主線任務。
***
備註:為了保護大家,此文盡量不提及團隊,及省略所有義工名字。各位手足,在心中。
一念永恒結局 在 那對爸媽 The Father&Moth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對媽的第一封情書》
*那個少女不懷春,那個少男不多情!
要赤裸裸的公開自己的情書,這是要有多大的勇氣啊!
尤其是情荳初開、荳蔻年華的時候,那一份純情濃得化不開的情愫,要公開給大家分享與公評,內心裡真的很糾結!
還好在那對爸的鼓勵下,我決定勇敢的公開我的情書,正如那對爸所說:
《我們不求名,又不求利,也不求讚美與回饋,我們只是在回憶年少青狂的年代和記錄現在當下我們人生的對照》。
提供正面的能量給時下的年輕男女欣賞而已!
在38年前那個民風保守的年代,交男朋友是一件不能隨便見光的事,不像現在的時下男女那麼敢大方的公開亮相與晒恩愛!更何況我家裡嚴格的管教方式,當時更讓我不敢去告訴任何人,而且又在重考大學的關鍵時刻,真是胆大包天啊!
來自父母的約束和課業的壓力,卻阻擋不了我勇敢的去愛,我不但打破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也擱置了父母的期待,更暫時拋下了,有可能再度名落孫山的下場~聯考再次慘遭滑鐵盧。
因為情愫的快速滋長和荷爾濛的催化之下,真是情難了!牆難擋!錢難買!
我目空一切的投入感情的漩渦中!
時間有軌跡,時序有倫常,數學有邏輯,但是,愛情是沒有軌跡可依循的,愛情更是沒有邏輯可推理的!
愛情它是一種感覺,它是一種心電感應,它是一種發生於無形的能量,確產生於有形的磁場。
沒有看到愛人的片刻,都會有呼吸不過來的窘迫狀態!
我當時是在走自己從沒有走過的路~愛情的奇幻旅程。
話說當年的純真與純情,真的很驚奇與雀躍!
*驚奇的是:
我居然有勇氣,可以逃脫父母的心理掌控,去投入一份不可知的未來的感情,這份風險我從沒有考慮過,當時的我真的為愛瘋狂了。因為,愛情讓人盲目,也讓人思緒不清,更讓人腦筋變麻木了!
*雀躍的是:
我可以享受被愛,被呵護,被疼惜,被關心,被擁抱的喜悅。
男人戀愛時,變得紅光滿面,器宇軒昂,感情豐富,善解人意。
女人戀愛時,喜上眉稍,卻上心頭,笑容盈人,美若天仙。
真可謂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我的初戀就像是一段奇遇漂流記的旅程,這是世上很少有的因緣,一談就是8年的戀情,我喜歡這樣的結局,因為我單純又專情,我認為愛對一個男人,比擁有其他的金、銀、財、寶還重要!
我本身傳統又守舊: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傳統美德深烙我心中。
感謝上天給我這段因緣,有了圓滿的好結局:
《一念(一戀)訂終身》。
話說當年,我的癡情與專情,全部躍然在這封情書文字上,請大家慢慢的欣賞!
情書~原文重現!
親愛的sen :
我無法停止我對你的思念,我想不理你,但對你的愛,就像黃河潰堤般的,已經不可收拾了!
愛已深入我的骨髓,已在我的心底生根萌芽。
我想忘卻這份愛,但你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的能言善道已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裏: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想不思郎,可免相思苦,幾次細思量,情願思郎苦,但是直到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常圓]。
{多少愛,昨夜夢魂中。
想起那~魂縈舊夢,怎不叫人懷想呢?}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
我矛盾嗎?平常巴不得你可以狠下心來,六根清淨的朝書裡鑽,可是,直到有那麼一天,你真要如此做時,我又顯的失意盎然,滿懷惆悵,其實,我這種心理,應是不難理解的。
記得閨怨裡的那位少婦嗎?當初滿壞期望的希望丈夫能去城裡求取功名,可是,當她獨守空閨的愁緒時,卻又悔教夫婿覓封侯啊!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上眉頭,却下心頭。相思始知海非深]。
一個人越是裝出灑脫的樣子,越是顯得看不開,這種態度在生活中是可笑的,但若在[情]字上,却不禁令人同情了!
事有機緣,不先不後,剛剛湊巧,你我之相識,只因我倆有緣份,但[有緣未必有情,有情未必有緣],以後的事都很難說,我不敢說:你我都不會變,因為愛情不是永恒的,所以必須經常注意它的變化,你得經常的加以灌溉才不會枯萎。
對於你的這份感情,我很用心,也非常的在意,因為在一朝一夕中好不容易培養出的感情,豈能說變就變呢?
又怎能輕言忘了你呢?我不敢說妾心好比古井水,只是要有再絲毫的波瀾,已非容易的事了。不要輕言別離,真心相愛很不容易。
[依舊是月圓花好,依舊是空山靜月,我獨自月下歸來,這凄涼如何能解,翠微山上一陣松濤,驚破了山中的靜寂,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吹不亂我心頭的人影]。
WEN 書於新店
1982.7.12
#那對媽
#第一封情書
一念永恒結局 在 司徒夾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國兩制3.0”,咁仲係咪一國兩制?
肯定仲係啦,淘寶嚟香港都未包郵⋯⋯
[#沈旭暉隨緣家書]經過三個月的群眾運動,特區政府終於由「暫緩」變成「壽終正寢」變成「動議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也許算是回應了民間「五大訴求」的第一訴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雖然被視為援兵之計,畢竟也是零的突破,不少長輩都感到欣慰。但正如同一個政府過去多月不斷表示,爭論字眼不需要,即使動議獲最終通過,「壽終正寢」與「撤回」無分別,既然是一個一個「無分別」的讓步,又如何期望「暫緩」當下的劍拔弩張?假如政府的「四大行動」是回應的終章、而不是千里之行的微步,帶來的期望落差,只會適得其反。
有些「和理非」私下認為,應該「見好就收」。究竟民間怎樣會「收貨」、甚麼才是「實際」,並沒有水晶球可準確預測,但希望政府明白,整件事情的「root cause」並非經濟物質主導,也不是外國勢力主導,這些因素即使存在,頂多也是助因。當初民間對《逃犯條例》修訂顯示的高度不信任,實乃反映對近年「一國兩制」每天被扭曲的高度不信任,而這觀點其實特首本人心知肚明,否則不會以「中港矛盾」的角度,在立法會形容反對條例的聲音「全部都是廢話」。
怎樣可以簡單分析上述憂慮?
「一國兩制」這概念不同西方的federation或federacy,正如北京強調乃「獨一無二」,具體表現在它涵蓋範圍的彈性:理論上,只要不是白紙黑字的「一國一制」與「港獨」,在中間的龐大光譜,都依然是「一國兩制」。假如這是海外例子,例如法國,一修訂憲法,就屬於全新的遊戲規則,此所以由「第三共和」到「第四共和」到「第五共和」,甚至黃背心運動也有人呼籲成立「第六共和」。但《基本法》作為香港實質上的「小憲法」(這名詞對北京而言也是政治不正確),卻屬於柔性小憲法,同一條文的執行方式,可以有龐大偏差。此所以1997年以來,同一個政治框架下生活的香港人,其實已經經歷了眾多不同朝代,只是名字上沒有改變而已,粗略可分如下:
一國兩制1.0(1997-2003):當時北京對香港事務幾乎毫無參與,一切「河水不犯井水」,民間毫無港獨聲音,和港英後期的最初分別只是「換旗換督」,而董建華在全國的排名和實質地位,也遠高於現在的特首。可惜碰巧出現國際金融風暴,整個蜜月期並沒有轉化爲一般人的收成期。直到2003年出現七一遊行,北京的憂慮開始出現,開始調整香港政策。
一國兩制1.5(2003-2012):北京雖然開始參與香港事務,但依然希望以公務員治港的實驗,多給予一次「港人(相對)治港」機會;取代董建華的曾蔭權曾豪言和中央「玩舖勁」,任內錄得至今最高的特首民望,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不用推國民教育,香港人的中國身份認同也創新高;其實即使是七一遊行時,港人的不滿也只是針對特區政府,北京的威望依然很高。但最後這任政府被批評為對國家安全議題把關不力、打擊地產霸權不力,曾蔭權的下場,更是令人欷歔。
一國兩制2.0(2012-2019.6):梁振英擊敗唐英年當選特首,可看作中央對香港管治的一次路線大調整,強調土地問題是重中之重,希望通過在經濟議題造出成績,主打「民生」議題爭取民意;同時提倡加強國民身分認同及內交,改變過去十多年政府對「一國」的相對忽視,但以群眾鬥爭手法協助施政的風氣也開始出現。結果種種抗爭,因為政府路線的改變而激化,本土派逐漸成為氣候,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2014年的雨傘運動、2016年的旺角黑夜,都是對意識形態上越來越收緊的回應;而當和平爭取的期望完全落空,勇武抗爭的民意也開始形成,整個管治模式和2012年前相比,彷如隔世。但客觀而言,政府「只是」以親疏有別形式扶植政治新貴「革新」建制派的政治光譜,加速中港融合,其他手段的打壓雖然開始出現,但尚未成為制度的一部份。
一國兩制2.5(《逃犯條例》如果通過):條例修訂之所以惹來破紀錄人數的激烈反對,數以百萬計的港人多次上街,比例上冠絕全球,因為它激起了港人的深層憂慮,拆毀了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兩制」最重視的法制防火牆,令香港社會及國際社會重視一切行之有效的規章,都被殃及池魚。無論者是否過慮、無論湯家驊如何辯解,民眾擔心「一國」層面的其他規則和潛規則,也會加速來到香港,乃客觀事實。假如修訂通過,香港可說進入了「一國兩制2.5」時代;而民間的「五大訴求」,無論內容是甚麼,歸根究底,其實就是「不要出現一國兩制2.5」;即使回不去1.0,最好也要是2.0之前。
理論上,「動議撤回」條例、特首及官員落區開展對話平台,應該是保證2.5暫時不會出現,但民間為甚麼不可能滿意?這是因為——
一國兩制3.0(2019.6—):6月大型群眾運動後,形勢急轉直下,不少人都被「點收科」這問題牽引,卻不為意一個超越2.0的威權主導、部份直接訴諸Rule by Fear的全新管治模式,已經全方位出現,特徵包括:
(1)完全依靠警隊具高度爭議性的執法,處理政治問題及異見聲音,期間出現的7.21、8.31,以及幾乎每天可見的濫「捕」及濫「暴」,甚至員佐級協會直斥示威者為「蟑螂」等「仇恨語言」,都不是2.0時代所能看見。這自然不是說示威者沒有使用武力,但正因如此,民間才認為必須一個有法定權力、可以傳召證人及查看文件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清一切,否則更不可能還原一切。
(2)黑社會公然介入政治議題,不少公眾人物無故遇襲,連完全和平的連儂牆也出現針對普通市民的襲擊案,這和激進抗爭者針對象徵性物件和警察,帶來的陰霾,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前者並未受到同等程度的制裁,和示威者已有過千人被捕完全不成正比,更令人對社會治安有合理憂慮。
(3) 律政司可以在拘捕疑犯一天內起訴暴動罪,對同期其他相關罪行明顯有不同處理,連法庭檢控主任協會主席也發公開信質疑警方說謊、司法機關盲目配合會損害法治,反映「三權合作」、「依法治港」正取代「法治」概念。
(4)各行各業開始出現政治審查、秋後算賬,最明顯的例子是國泰航空,母公司備受政治壓力下,不少員工被無理解僱,具體罪名不過是參加了合法遊行,或在社交媒體顯示對運動的同情。遊行示威是《基本法》賦予的基本權利,以私人帳戶在社交媒體發言屬個人行為,但自從國泰先例一開,其他業界內部也陸續傳出成為對象。屆時社交媒體的白色恐佈、每個工作將出現的政治審查、作為資格審核的一部份,將不能回頭。這還不說可能隨之出現的換血,那就是4.0時代了。
於是,邏輯問題來了:假如這一波群眾運動的root cause,是令「一國兩制2.5」不出現,並把一國兩制帶回相對安穩的前2.0時代,此刻卻在運動期間,衍生比通過條例後的「一國兩制2.5」更令人不安的「一國兩制3.0」,特區政府要面對的深層次憂慮,早已比6月反修例時更嚴重。不少年青人以死相告,可謂絕望的明證。
建制內部的開明有心人如人大代表田北辰也明白,「社會焦點已不在撤回修例」,有法定效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是「今時今日百分百必須需要做的事」。雖然不少人對委員會不寄予厚望,但假如委員會的調查範圍能涵蓋「一國兩制3.0」時代的上述特徵,一杯水端平查清一切,根本扭轉警察濫暴的結構性原因、杜絕黑社會襲擊平民的體制內外背景、為被秋後算賬的國泰員工及其他同類案例找回公義,帶領一國兩制起碼回到2.0時代,「五大訴求」自然得到回應,那份誠意,才是真正釋出的善意。
但假如特區政府根本不打算處理這些問題,或根本不被賦予處理這些問題的空間,「一國兩制3.0」就是fait accompli。對2.5的不滿已引來如此反應,3.0又會如何?政府朋友認為不要「得寸進尺、得隴望蜀」,但究竟這形容詞的subject,是哪方?假如政府昨天的姿態,在三個月前,即「一國兩制3.0」出現前搶先一步,運動早已「壽終正寢」;但到了今天,依然不承認root cause的根本,更悲慘的結局,豈非還在後頭?斗轉星移,放眼不羨永恒星體、悠悠沉睡終古之眾,在上位者空自等待果陀,何異活於平行時空。
明報筆陣2019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