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一念執著歌詞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念執著歌詞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張晨("鳥"不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了手的人,能否再次像朋友一般,完成一年前的約定?》 一對戀人,約定一個「確實時間」,做一件「實在的事」… 其實…是很危險的。 例如在「一年後」,看一場「演唱會」。 而且,那時就付費預訂。 因為分分鐘,「一年後」來臨的那一刻… 這對戀人,早就在中途分了手,變回兩個普通人。 『分了手的人,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晚為大家送上心靈雞湯,揀咗六首歌送畀大家,希望大家需要打氣嘅時候都可以聽啦~? #許靖韻 #AngelaHui #心靈雞湯 #打氣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別為我好 #被討厭的勇氣 #容祖兒 #麻煩你 #SupperMoment #小伙子 #林奕匡 #高山低谷 #那些你很...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的推薦目錄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 在 放晴 - 願那些漆黑,終能雨過天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33:07
再陪伴我 走一下子 連續四年都來到這個地方。第一次來到這裡,是想通這輩子大概只能這樣惡性循環,決定結束生命那年。正因決定結束,特別平靜及理智,將所有以前沒做,但一直想做的事都做完。 包括從小一直說長大要去的五月天演唱會。那年我辭掉了不適合我的工作,與不適合的另一半分手,開始試著對一些人說出心裡...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 在 SUYA 슈야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0:14:35
💛 : 生活中有太多的瑣碎小事,總以為無關痛癢,卻到最後才發現它們才是自己最值得、最放不下的念想。 下面可能會有一點點劇透喔! 昨晚看完《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了,真的,這部戲是我看過那麼多劇哭最多的一部,前面的平均是看三集哭一遍的節奏,最後一集哭了至少三遍,瑜理跟女兒棲玗道別的那一幕直接爆哭。 ...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 在 HuangYiKai Photograph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2 03:11:05
. 關於貓下去三十八 About MEOWVELOUS 38 . 更多照片:https://www.huangyikai.com/album/9 . 前陣子看到貓下去的老闆發了一篇文, 得知位於徐州路的店面合約確定結束。 這才提醒了,我好像是該來講講關於自己與徐州路貓下去的一些際遇。 . 前提:貓下...
-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 在 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08 19:11:10今晚為大家送上心靈雞湯,揀咗六首歌送畀大家,希望大家需要打氣嘅時候都可以聽啦~?
#許靖韻 #AngelaHui #心靈雞湯 #打氣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別為我好 #被討厭的勇氣 #容祖兒 #麻煩你 #SupperMoment #小伙子 #林奕匡 #高山低谷 #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林俊傑
Lyrics 歌詞
《別為我好 許靖韻》
如果 苦苦堅持沒意思
你最好狠心一次
來替代更多表情暗示
如果 你已想放開
何用來辯駁愛不愛
問我怎能承認 這就是愛
若為我好 為何還提出分手
為我好 我勸你無需內疚
講得很偉大不過已聽夠
連痛苦 也要我獨承受
別為我好 離場時無需開口
任你轉身 請享受自由
假使你亦虧欠夠 何苦假裝挽救
離開 怎麼可能沒有心
你也許偷偷興奮
才努力制止招來怨恨
男人 你有多痛心
難道沉默對我公允
是你追求娛樂 厭倦受困
若為我好 為何還提出分手
為我好 我勸你無需內疚
講得很偉大不過已聽夠
連痛苦 也要我獨承受
別為我好 離場時無需開口
任你轉身 請享受自由
假使你亦虧欠夠 何苦假裝挽救
幸福都虛構 你卻太易被我猜透
愛都不夠 還哪可追究
困擾到今天我亦都 受夠
若為我好 為何還提出分手
為我好 我勸你無需內疚
講得很偉大不過已聽夠
誰會懂 我有我的難受
別為我好 離場時無需開口
任你轉身 我便得救
假使我亦傷痛夠 何苦必須佔有
《被討厭的勇氣 許靖韻》
萬勿認命自動向審判席棄權
冠冕 有被承認一天
臨完場前讓優點給發現
流言由明日答辯
請喜愛你的瘡疤 應付旁人殘忍醜化
挑剔諷刺 你當做冷笑話
給討厭你的專家 用信念來回應他
而讚美太多少不免太寡
任世界去激辯 懷抱你固執的一種異見
你習慣面對討厭 能一一應戰 人間的冷箭
《麻煩你 容祖兒》
麻煩你傷我心 麻煩你使我再下沉
麻煩你用心 使我痛哭可以更興奮
麻煩你使我更傷
誰人都說吃得苦才被景仰 倘有些同情心理
麻煩你 盡量殘忍給我福氣
我故作這樣強 可否終於給我好收場 ?
我看似這樣強 可否多一點讚賞 ?
麻煩你傷我心 麻煩你使我再下沉
麻煩你用心 使我痛哭可以更興奮
麻煩你使我更傷
誰人都說吃得苦才被景仰 倘有些同情心理
麻煩你 盡量殘忍給我福氣
麻煩你 別太誠懇使我憎你
《小伙子 SupperMoment》
小伙子 體會了
在歲月沈澱堅持 最後也寫上脆弱的詩
感觸懸浮在那日桑田
緊閉著眼睛 承認過去錯過的事
現實裡裝英勇難避免
成為了 不懂哭也不想笑的一個漢子
活像木偶誰會在意
人多麼諷刺 生命裡誰令你還在意
現實裡裝英勇難避免
成為了 不懂哭也不想笑的一個漢子
活像木偶誰會在意
在幻變領略了最重要
《高山低谷 林奕匡》
愈望愈無望 未來沒有我
在斷崖下 盡頭吧 樂園未有過
彷彿天一黑天一光揮發了一句再會 只見人下墮
快慰繼續傳播 你都不慰問我
區分到太清楚 太嚴苛
你快樂過生活 我拼命去生存
幾多人位於山之巔俯瞰我的疲倦
渴望被成全 努力做人誰怕氣喘
但那終點 掛在那天邊
你界定了生活 我侮辱了生存
只適宜滯於山之谷整理我的凌亂
渴望大團圓 腳下路程難以削短
未見終點 也未見恩典 我與你極遠
我卻尚要生存 偷偷存活於山之谷等到某天魂斷
你繼續盤旋 我繼續埋藏我愛戀
沒有終點 永沒有終點 那永遠極遠
《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林俊傑》
當兩顆心開始震動
當你瞳孔學會閃躲
當愛慢慢被遮住只剩下 黑
距離像影子被拉拖
當愛的故事剩聽說
我找不到你單純的面孔
當生命每分每秒都為你 轉動
心多執著就加倍心痛
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我陪你去瘋
摺紙飛機碰到雨天 終究會墜落
太殘忍的話我直說 因為愛很重
你卻不想懂 只往反方向走
當愛的故事剩聽說
我找不到你單純的面孔
當生命每分每秒都為你 轉動
心有多執著 就加倍心痛
我不想放手 你鬆開的左手
你愛的放縱 我白不回天空
我輸了累了 當你再也不回頭
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我陪你去瘋
摺紙飛機碰到雨天 終究會墜落
太殘忍的話我直說 因為愛很重
你卻不想懂 只往反方向走
你真的不懂 我的愛已降落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 在 張晨("鳥"不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了手的人,能否再次像朋友一般,完成一年前的約定?》
一對戀人,約定一個「確實時間」,做一件「實在的事」…
其實…是很危險的。
例如在「一年後」,看一場「演唱會」。
而且,那時就付費預訂。
因為分分鐘,「一年後」來臨的那一刻…
這對戀人,早就在中途分了手,變回兩個普通人。
『分了手的人,能否再次像朋友一般,完成這個約定?』
Paula拿著演唱會的門票,等待著「答案」。
她與前度男友阿Tim,正正在一年前相約,看這個演唱會。
原因無他,
這樂隊太受歡迎,所以開啟了「一年前預訂」的概念。
「一年前」兩個人都沒有想過,兩個人會沒有「一年後」。
他們在半年前宣佈分手,
在IG中互相Unfollow,完成了21世紀的告別儀式。
分了手,門票在她手,她自己打算一個人去演唱會就算…
偏偏阿Tim卻在一星期前主動問:
「介唔介意,我照樣同你睇?」
當對方問你「介唔介意」,
就很難說「介意」的,
即使她其實介意。
回到演唱會的正門,
Paula心情依然是有點忐忑,畢竟市場上的戀愛書籍只有教導「如何約會」,但沒有教導「如何與前度約會」。
始終半年未見…對方不知改變了多少
開場白,應該是裝大方、扮Cool、還是保持距離比較好?
但未及想到對策,他的訊息已經殺到:
「喺對面。」
Paula將手…放在腹部之上,再橫眼掃向對面馬路,Tim呼著一口煙,對她微笑。
這個男人,衣著依然是全身Paul Smith,喜歡吸一口Pall Mall,雙眼的視線總是望著停泊的Porsche。
這個男仔一點也沒有點,依然對「Paul」的發音,有著一種執念。
Paula甚至懷疑…
他當初喜歡自己,只是因為她叫Paula。
Tim點熄了香煙,慢慢走過來,展出笑容,感覺很陽光,卻與晚空不搭。
Tim:「咁早嘅,仲有10分鐘喎。」
Paula:「吓,得返10分鐘算遲啦。」
Tim:「哈哈…都係嘅,咁入場先啦。」
Paula:「嗯,你張飛,自己拎返。」
不知為何,看見這男人很輕鬆,Paula心就有火。
但的確,
兩人的性格本來就不一樣,Tim很隨心,Paula很急躁。
Tim接過門票後,Paula一馬當先入場,
卻又無可奈何地…每隔10秒回頭,看看他…
有沒有跟著自己。
視線對上數次,每次Tim都是保持微笑。
終於,Paula不自覺地放出狠話:「望咩呀你?」
但明明…是她望他在先。
Tim有點不服:「無呀…唔好咁燥啦。你塊面黑晒啦。同埋…都唔知你燥啲咩?係咪。嚟得聽歌,放鬆下啦。」
『都唔知你燥咩。』
這一句基本上是當年他們「開片」的標準opening。
但既為前度,自己已經沒有任性的權利。
這一點,Paula還是明白的。
幸好,燈已經熄滅。
演唱會開始,掩蓋了二人的尷尬。
5位樂隊成員進場,其中主音的新髮型尤其突出,令她興奮得大叫起來。
她拍一拍Tim:「喂!你睇唔睇到呀!阿迅漂咗髮呀!」
Tim:「見到啦!之前你夠話漂!得個講字。」
突然間,
她意思到自己與對方在「正常對話」,這不正常!他可是前度呀!
於是她再沒回覆,讓對話再次沉默。
歌,一首又一首的奏起。
思緒,卻一浪又一浪的重疊。
『為甚麼與前度不能正常對話?』
『為甚麼對著前度,要保持攻擊態度?』
『為甚麼他執著要陪我看演唱會?』
『他是否與自己一樣,依然單身。』
一個又一個疑問,一次又一次沒有答案。
但這隊樂隊的情歌,已經奏起。
而原來情歌,是很恐怖的。
尤其是…旁邊是前度。
每一句,你的大腦都可以勾起回憶去對應。
傷心的歌詞讓你傷心;
甜蜜的歌詞…讓你更傷心。
眼紅;鼻酸;淚差點就悄悄地跑出來。
哭泣這回事,她不怕。
但她很怕,在前度面前哭泣。
她想走了,這個座位比地獄更痛苦。
就當是最後的任性。
只是她一拿起袋,旁邊的男人就發現。
「唔係好舒服。想走先。」她說。
「食支煙先走?」他輕聲問。
「唔啦。」她再說。
「食支煙先走?」他堅持。
對於兩個都會「食支煙」的人而言,「食支煙先走」彷彿是一個不明文規定。
她搖搖頭,唉唉氣,終於沒有阻止。
兩個人從演唱會中離開。
鋪一離開,Paula想分散一下自己的心思,就查看手機的Whatsapp。
阿Tim:「仲係咁?第一時間又係睇公司Wtsapp?」
Paula沒好氣,自故地走到場外的吸煙區:「又關你咩事呀?」
Tim沒有回覆。
她等了兩等,點起香煙。
「其實…你做咩要嚟啫。」
明明,這個問題,一早就想問。
但人類就是喜歡留到「最後的最後」,才願意問出口。
阿Tim頓一頓:
「因為我知道…你個人好有原則,張飛有個主人,你就唔會搵人攝,你會寧願自己睇。
咁一個人睇,唔會太慘咩??所以,我咪想陪你睇囉。」
Paula眼神一狠:「可憐我?」
阿Tim:「頂…唔係可憐你呀。係……
係擔心你?關心你?…嗯,我搵唔到形容詞。總之…想你好過啲…或者,唔想你難受。
我淨係想畀你知…我其實喺度。
發生過嘅事,無改變過。我曾經關心嘅人,唔會唔關心。你喺我個心入面存在過,就係存在過。」
這個男人說了半天,表達的卻其實一句講晒。
『總之不是愛。』
這一刻,
所有幻像。就如雨水入河道,化為蒸氣。
原來…Paula一直想知道的問題是
『其實他是否仍愛著自己?』
她知道了答案,即使不如所願,卻依然…比「不知道」更好過。
她微笑,但再次將手…放在腹部之上。
阿Tim:「又胃痛?你嗰時都係咁,咩事都咁緊張。公司係咪好忙呀?定你畀太大壓力自己?」
這時,一輛車駛過。
阿Tim望望手中煙:「廣告都有講啦…停一停,轉換心情呀嘛。你自己都要學識呀。我唔想下次見你…係去醫院探你病呀。」
轉換心情嗎?
她深深地呼一口煙,將心事一同吐出:「哈哈…無咁易,放心啦。多謝你。我知…你嘅關心唔係假嘅。OK啦,我心情好返啲啦。」
阿Tim笑得真心:「總之…分手時講唔到太多嘢,但我都想話你知,至少我哋都係朋友。有心事想放底?我都可以做你個『停車場』㗎。」
Paula:「好呀。同埋…」
阿Tim停著。
Paula笑說:「支煙食完啦,我走啦。」
阿Tim這次,才懂傻笑一下。對呀。
『食支煙先走』就是「大家只有一支煙的時間。」
當然,這個結局,對雙方也不壞。
『是不是所有男人,都想在分手後,保持一個偉大的形象?』
Paula不知道為何他們喜歡這樣做,但依然是這一句:
『他的關心不是假的。』
又回到這一句:「但我都想話你知,至少我哋都係朋友。有心事想放底?我都可以做你個『停車場』㗎。」
不過…往後的生活,Paula即使依然有煩惱,會胃痛…
但…
她最後都沒有找過他。
因為她原來愛過他。
原來真正愛過,
就永遠是過去的戀人,而非現在的朋友。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群軟體平台的幫助,在我退休之後,加入了高一同學會的Line群組,又與曾老師聯繫上,得以經常閱讀到老師所寫的文章,私下也會向老師請教,得到老師的指點。(如果想要了解曾老師的話,歡迎自行Google上網搜索。)
我今天看到老師的一篇文章,談到中西文化對此次疫情的影響,在美國和台灣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老師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缺失,並提出撥亂反正的辦法。
徵得老師的同意,與我的臉書朋友們分享。大師之作,切勿錯過。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1.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怕
回顧疫情,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中西差異:
首先,關於戴口罩,台灣可能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地方。加上勤洗手、少出門、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合稱防疫新生活。這種軟封城可說是繼上階段的成功加零之後,今年五月以來僅花70天就能把這波疫情壓下來的主要因素。令國外輿論在譏諷台灣過於自滿之後,不得不再度稱讚台灣的防疫能力。而反觀西方人則是對戴口罩非常反感,視為妨礙自由與人權。即使疫情高張,病亡甚眾,仍然要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或者不戴口罩群聚飲酒(許多西方人視上酒館為生活必備)。頗令台灣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次關於打疫苗,台灣人多半非常緊張怕打不到,以致連少量殘劑都爭先恐後搶打,天天質問政府為什麼不早買夠疫苗?反觀西方人(如美國)卻疫苗過剩,要用種種方便服務、實質獎勵吸引人民來打;卻還是有一半的人質疑疫苗,選擇不打。以致美國至今完成兩劑疫苗的覆蓋率才50%左右,難以達成群體免疫。也讓台灣人感到匪夷所思。
試問隔一個太平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雖然因素甚多,但主要的恐怕還是文化差異,才使得台灣人(代表中華文化)和美國人(代表西方文化)普遍所怕不同,所以面對疫情,也才有這麼不同的反應。
這文化差異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國人包括台灣人比較戀生怕死。這看法雖然似嫌粗糙,卻並非沒有道理。中國人常諱言死(連醫院大樓都沒有四樓),俗語更是直說「好死不如賴活」。真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會賴活的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能堅靭地活下去,人還愈活愈多。即使病痛纏身,常跑醫院,每天吃一大堆藥,還是要活。就更不用說病危之時,家屬幾乎無例外地要求醫生用盡一切手段去急救挽回了(而不管是否徒增病人的苦痛)。所以在台灣,洗腎、葉克膜、達文西手臂、鼻胃管灌食、插管、CPR急救等等都有濫用之嫌。遂產生醫藥愈發達,不健康餘命愈長且愈苦痛的荒謬現象。真是執著於賴活到完全沒道理的地步了!那麼,過度緊張於執行防疫新生活是否也是其中一環呢?
當然,這種戀生怕死的所謂文化影響,早已不是中華文化的本來精神。相對的,西方人愛自由而不在乎染疫死亡(所謂不自由 毋寧死),延伸到也不在乎傳染給別人害別人死亡,其實也已經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墮落;變質為寡頭的個人主義,也並沒有比中國人的戀生怕死好到那裡去。總之,只要是從怕出發,不管是怕死還是怕失去自由,都一樣是文化的變質墮落;只是因文化性格不同,所以墮落也有不同形態罷了!
2.文化精神異化變質衍生種種心理恐懼病痛
原來中國人容易戀生怕死,是因中華文化根本就是一種生命精神,引申之也包括道德精神。狹義的生命精神是指一種肯定生命的存在與求生存的靭性彈性、適應力包容力;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但廣義的生命精神則要進一步問活下去所為何來?答案就是去創造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或說去立人達人愛人,亦即充分地自我實現。此即名曰道德性或理想性。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一旦活得下去,立刻就要求要活得優美」。亦即:生命主體性一定要自覺地發展出道德性來,才是真正的主體性(真我);否則,停留在努力求生存而忘了善用生命以創造意義與愛,生命精神就會失落,退墮到以維持形軀肉身的生存為唯一目的,遂衍為荒謬的戀生怕死心態。其所以荒謬,即在長生永不可得,戀生終必無望,所執只是假我。於是怕死之情也就永不能解除;人生將永只有苦而無樂,反成生命的實質否定。以否定生命(放棄意義之創造)來貪愛生命,此所以為矛盾荒謬也!
至於西方人之愛自由,首當釐清此所謂自由到底是指什麼?原來和莊子所謂逍遙、佛家所謂自在大大不同,而實指一種生存權或基本人權。如羅斯福總統許諾美國人四大自由,總言之實即生存權也。又如西方許多國家的國歌,歌詞大都提到與敵人鬥爭以爭取自由,甚至充斥血腥殺戮(法國國歌足為代表),主題實即國家民族之生存也。但此所謂生存,意思卻和中華文化脈絡下的生存不同:中國人是指素樸的形軀生存,意義是好活用此身以進行道德創造。但在西方文化(姑以基督教文明為例)的脈絡下,人身並無主體的身分(上帝是唯一的主),而只是上帝的工具。上帝頒布律法與上帝之國的藍圖,人則納入此律法結構中享生存生活之權利以盡為上帝服務以依上帝藍圖建構地上之國的義務。換言之,人的自由只是上帝誡命與法律規定下的行動自由(可稱為廣度的自由,與中華文化脈絡下之心靈主體自由或深度的自由不同),目的是藉此善盡待奉上帝的義務。因此,若忘記善盡作上帝博愛工具的責任,自由便會退墮為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到玩法弄權,背叛上帝律法的地步。這當然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變質異化,於是神化為魔,假冒上帝之名而實行魔鬼之事。西方近代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資源以自利,皆其流也。
3.文化退墮之病仍當用文化療癒
以上分析中西文化異化退墮的不同脈絡,而同歸於有所怕的虛弱心理。而不管怕什麼,都可總說為怕死(請參考前著《論生與死的詭譎相即》一文),亦即怕我之不存在;只是西方人的存在觀是「我自由故我在」(自由本質即生存權),中國人的存在觀則是「我活著故我在」(活著即一切可能之基礎)罷了!
而不論中西,其生命的存在都是要指向意義價值之實現的,差別只在實現的形態不同;在中華文化是善用形軀以作道德創造,在西方文化則是享自由人權以盡為上帝愛人工具之義務。所以,當其退墮為執小我自私的時候,都同樣會有假上帝或道德之名以自我文飾的虛偽。在中華文化脈絡是假借仁義之名而實則忘義逐利(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生活中,無論親子友朋乃至政府人民,口口聲聲為你好而實則以威權干涉宰制,不知尊重人權者多矣。在西方文化脈絡,則是假冒上帝之名而實則叛神歸魔(如浮士德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在社會與國際,自以為秉上帝旨意而對異國異族異教徒橫施歧視侵畧迫害滅族之暴行,不知衆生平等,皆當為上帝之博愛所蔭庇者亦多矣!於是落到疫情的面對,在西方美國,遂有將自我自由無限上綱而敵視戴口罩者、排斥亞洲裔(誣之為病毒源頭)之表現。在台灣,則有將戴口罩以免害別人被傳染之道德立場無限上綱,自居於道德優位而對不戴口罩者輕予指責,橫加干涉,教訓之餘,甚至還施予霸凌懲罰。這些實都是假自由假關懷、假正義假道德的表現,雖中西形態有異,其屬假冒為善則一也。
那麼,對這些因文化精神泯失扭曲變質而形成的病痛(其病徵則可總結為怕之一字,即《大學》所謂:「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也),要如何才能得到療癒呢?而答案無他,就是回到文化發展的堵塞處重新求其通罷了!在此要點有二:一是問你的文化發展是因何堵塞的?二是那要如何才能彌補前愆重新走通?
先說中國文化這一面,問題乃出在由內聖(個人心性修養以成為仁者愛人的君子)跨到外王(事實上能普遍且有效地愛到眾生)時被卡住了,使得愛傳不過去,或在傳過去時愛變質為非愛。為什麼會如此?則因太容易用愛籠罩一切(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忘了現實上人我有別,當尊重對方的人權或自由意志。遂導致以道德、以義理、以愛傷人,而受傷者還得因感情故委屈忍受。子女忍受父母,父母也得忍受子女,愛之互動竟成互相折磨,遂成中華文化體中的普遍陰暗。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西方文化得到尊重人權(西方文化脈絡下之廣度自由)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實踐。由家庭以至於社會、國家,次第皆然;然後從修身開始推擴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事業才能走通;這當然進一步包涵現代社會、政治體制的合理運作,即所謂民主也。
再說西方文化一面,問題乃出在人僅自居為上帝的工具與僕人,生活在依法行政的體制運作中,只與認知理性相關,卻把價值問題丟給宗教,感情問題丟給文學藝術,自己只屬宗教文學藝術的受蔭庇者或受益人(西方人普遍有對教士與文學藝術家的崇拜情結),而不知自己也可以是生命感情與道德價值的主體(這當然須經一番自覺的工夫修行)。於是生命主體沈隱成為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黑暗本我,當宗教法律與文學藝術的帶領薫陶力衰退,便會冒上來成為自利相爭的亂源。何止遺忘上帝的仁慈(仁慈更高於正義),更且將自私自利合理化為生存競爭的正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美國理直氣壯的所謂國家利益、美國優先)。遂致擾亂世界,各奉自己的上帝伸展自己的權利,而難以分辨誰屬上帝誰屬魔鬼了。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中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中華文化得到主體自覺(中華文化脈絡下之自由,即道家禪宗之深度自由也)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修行。啟動仁心的自覺,以培養根本自信,拓展宇宙心胸,超越一己一族一國一教的局限而直通上帝博愛的本懷,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樣才能真走通依上帝心中的藍圖(大同世界?)以建設地上之國的康莊大路。
當然,以上提示的彌補療癒之道,實質上就是中西文化兼取其長的會通之路。這激盪會通事實從馬哥孛羅、利瑪竇東來就開始了,其間迂迴曲折、辯證跌宕,至今未已,也許才是又一波的方興未艾,而必蔚為未來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吾人且拭目以觀,靜心以待。
2021-8-22 4300字
一念執著歌詞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
⠀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
⠀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
⠀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
⠀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
⠀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
⠀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
⠀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
⠀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
⠀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
⠀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
⠀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
⠀
⠀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
⠀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
⠀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
⠀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
⠀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
⠀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
⠀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
⠀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
⠀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
⠀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
⠀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
⠀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
⠀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
⠀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
⠀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
⠀
⠀
▍你看團時很近
⠀
⠀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
⠀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
⠀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
⠀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
⠀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
⠀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
⠀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
⠀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
⠀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
⠀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
⠀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
⠀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
⠀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
⠀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
⠀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
⠀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
⠀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
⠀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
⠀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
⠀
⠀
▍為了避免開始
⠀
⠀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
⠀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
⠀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
⠀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
⠀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
⠀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
⠀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
⠀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
⠀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
⠀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
⠀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
⠀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
⠀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
⠀
⠀
▍因為我錯過命運
⠀
⠀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
⠀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
⠀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
⠀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
⠀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
⠀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
⠀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
⠀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
⠀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
⠀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
⠀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
⠀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
⠀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
⠀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
⠀
⠀
⠀
⠀
⠀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