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一定要申請營業用電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定要申請營業用電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定要申請營業用電嗎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漫長疫情生活下的大家過得好嗎? 最近五倍券的討論中,行政院自己提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這兩年領過紓困的高達900萬人,也就是將近四成的台灣人都受到相當程度的經濟損害,而且還有受創產業和勞工表示自己領不到或紓困不夠,表示實際災情比這個驚人的數字更嚴重。 在此同時,另一個壞消息是,台灣彷彿有一個...
一定要申請營業用電嗎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漫長疫情生活下的大家過得好嗎?
最近五倍券的討論中,行政院自己提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這兩年領過紓困的高達900萬人,也就是將近四成的台灣人都受到相當程度的經濟損害,而且還有受創產業和勞工表示自己領不到或紓困不夠,表示實際災情比這個驚人的數字更嚴重。
在此同時,另一個壞消息是,台灣彷彿有一個平行世界,不僅未受疫情衝擊,反而還在不斷上漲,造成我們的負擔不斷增加,讓我們的生活更無法喘息,那就是不斷逆勢飆漲的房價。
#內政部 公布2021年第一季的 #全國住宅價格指數 為110.61,不僅較上季上升2.25%,更在疫情之中連續3季上升幅度超過1%,累計較去年同季上升5.66%。換句話說,在台灣有四成的人需要紓困的同時,全國房價卻漲了5%以上,部分縣市甚至漲了快10%,例如台中的8.23%及台南的9.89%。
好啦,疫情之中不求購屋置產,低調安穩地租屋總行了吧?很遺憾地,內政部公布今年7月份的 #租金指數為104.52,#創下歷史新高。尤其2019至2021這兩年,漲幅就將近2%,漲勢越來越猛。
而且,以上都只是政府自己的數字而已,民間單位的房價指數所呈現的災情,更是慘不忍睹。當大家收入減少,居住負擔卻變重,當然只好縮減消費,內需也就跟著被打擊。
#是該拿出辦法了
因此我們提醒政府,此刻除了重要的紓困振興,也應該同步思考「別讓居住負擔與疫情衝擊夾殺民眾」的短期措施,以及「避免居住負擔拖累振興速度」的長期制度改革,才能更有效地減輕民眾負擔,讓大家更有餘力進行消費或自我投資。
短期措施難以抑制房價,因此聚焦租屋負擔的部分,推動以下方案:
1.縮短現行房租補貼發放的等待時間
調整租金發放的等待時間,使租金補貼措施可以有效回應申請者的需求,幫助其度過疫情之下的租屋困境。
2.提供因「租屋黑市」( 房東拒絕、非合法住宅資格不符 ) 的狀況而無法申請租金補貼的租屋族應有的補貼
租金補貼申請對象之應擴大,包含符合紓困4.0之弱勢族群、自營作業者、農漁民、無一定雇主的勞工或自營工作者、營業受衝擊50%以上企業之員工且有租屋事實者,並且排除申請資格只在合法建築的限制,以回應受到疫情衝擊的租屋者需求。
3.參考歐美國家之措施,明訂疫情期間凍漲租金、不可驅離房客及給予房東減稅換取降租
受到疫情的衝擊,繳不出房租是不可避免的狀況,建議政府參考他國經驗並擬定相關措施以因應。
至於長期制度改革,是針對抑制房價飆漲的根本之道,雖無法立即收效,卻更要及早推動,才能早日促成房市正常化。為此,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日前也已提出方案:
1.財政部盡快提出囤房稅版本
根據財政部七月發佈的「2020年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籍個人歸戶統計表」,全國共有50萬6,616人持有非自住房屋,顯示囤房狀況的嚴重。
2.財政部公開之歸戶資訊應完整
資訊透明,財政部應揭露自住及非自住歸戶數,使社會大眾完整了解台灣的房屋持有狀況。
3.內政部低度用電及新建餘屋勾稽歸戶應進行分析並公開
呼籲內政部與財政部一同公開低度用電及新建餘屋戶數,並分析其自然人與法人之關係。
4.各縣市議會儘速提高囤房稅稅率
現制的囤房稅率已經不高,卻只有三個縣市實質施行,造成各地更無力抑制炒作,讓房價不斷拉抬更讓年輕族群苦不堪言。呼籲各縣市政府及議會應共同面對,修正被調降的版本。
5.各縣市應積極興建社宅並提供社宅免地價稅措施
各縣市應積極自建社宅,滿足人民需求,同時,不應為圖中央地價稅的挹注而持續消極調整相關措施。我們認為藉由對多屋者課徵囤房稅、社宅降稅的方式,才能達到財税公平正義的精神。
#疫情之中居住正義顯得更重要
在疫情之下,當政府一路推動到紓困4.0,並承認至少900萬人曾因經濟衝擊需要紓困的同時,我們卻因為居住正義的相關配套未臻健全,看到房價反而逆勢飆漲,讓大家的負擔更重,生活更苦,消費更萎縮。換個角度想,如果這些配套早就建置完成,是不是就能在大家努力對抗疫情和經濟衝擊時,能少一點來自房價的後顧之憂?
過去一年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爭取到「實價登錄2.0」,也看到 #中央銀行 看不下去帶頭推動了「選擇性信用管制」和 #財政部 延續推動了「兩稅合一 2.0」,但房價漲勢仍猛,所以仍需要更多針對囤房和資訊透明的改革,並配合對租屋市場的進一步把關,才能更完整地發揮抑制房價亂漲的政策效果。
過去不做,今天後悔。當我們此刻深深體驗苦果時,真的更該認真思考如何避免未來再度陷入困境。居住不正義問題確實複雜難解,無法靠任何萬靈丹藥到病除,因此更需要完整配套的多管齊下。問題就在眼前,一起動起來吧!
一定要申請營業用電嗎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配合政府防疫而關閉,但希望能有所討論而給我們一些存活之路】
.
因為配合防疫,被迫停止營業,看到同產業有人,一起想要跟政府發聲。
我覺得我們有很多可以去做討論及建議,因為照目前的狀況,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解除三級,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的過。
有很多公司也沒有關閉,繼續營運,但那些產業真的也完全是民生必須嗎?
.
我們不希望疫情擴散,但是:
★生活依然要過
★房租依然要繳
★其他費用要付
.
我們被要求強制停業,但政府沒有辦法去幫我們跟房東溝通,營業額完全沒有之外,還要繼續付房租,而就算有紓困,申請了之後,連付房租都還不夠。
有人專門開店做賠錢的生意嗎?
.
.
我也想跟公部門討論,如果訂定以下條件,是否在這些條件或者是設置更多的情況下,可以開放營運,以下是我的想法,如果在營運的情況下,我們能夠怎麼去做約束管制:
【而在這個時間點我們也願意做的更完整,能夠不要增加醫療負擔的情況下去進行】
.
1、進場前測量體溫、並詢問最近身體狀況,如體溫超過37.5不得進場,再以酒精做消毒。
2、實名制的部份,除了進場館要掃QR-Code之外、接著要離開也要掃QR-Code,這樣更加能夠掌控到他在這裡的時間。
3、健身房不管是會員、上教練課,都是有會員及資料的,所以在營運控管上面,實名制,更有辦法去落實完整,假設有新的要參觀,也如照辦理。
4、如果是擔心戴上口罩做心肺運動會導致發生意外,而這段期間心肺器材選擇都先暫不開放,等到疫情趨緩及疫苗接腫率高,大家恢復到不用戴口罩再開放。
5、擔心戴上口罩重訓會喘不過來發生意外的話,也請教練協助告訴會員、學員,事先提醒告知會員,身體的負荷狀況程度,這段期間先不以做高強度為主,防止身體不適狀況發生。
6、採用預約時間運動,每個小時採用預約制,也用時間上做管制人流及時間,開放一個小時,清場15分鐘做清潔(將有用過的器材做清潔消毒),不旦能做好時間人數名單掌控,而且也能保持環境整潔。
7、凡是預約運動時候先用肥皂或者是洗手液洗手,再度確保每個人的在更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運動,並且在運動後也一樣清洗潔。
8、凡進來運動的會員或學員,一律確實紀錄進來使用過的器材,而在清場時間清潔可以知道著重清潔及消毒的器材。
9、進場運動的人,對於面部的穿著規定,除了口罩之外,再加上臉部面罩鏡,可以請會員自行帶,或者業者提供(做好編號紀錄、並且在清潔時間時清潔消毒)。
10、器材與器材間的距離加大,或者是做器材空間的管制,這樣可以在適當的社交距離下做運動。
11、場館保持通風,所以門都打開,保持場館通風,並且也在每個區域加用電風扇讓通風更加快速。
12、現場工作人員,早、中、晚進行體溫量測,如有體溫超過37.5或身體不適,則請該員馬上回家休息或者就醫。
13、如果是教練進行教學時候,都以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做教學,減少與人接觸的距離。
14、每天行程日誌紀錄報表並且回報給政府單位,以確保人員狀況及出入人口數量。
.
.
很多人會說,啊,老闆死要錢,都不顧別人的死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真的恢復營運,我們不會去強迫任何一個人一定要進來,也不會強制會員一定要進來,但是對於同仁或者是其他同行,他們的生活也依然要過】
有的有車貸、房貸、家庭有小孩、或者是有長者要照顧,這些生活也都是需要費用。
.
★★★【我再再再強調一次,不要說什麼停了一個月就生活不下去這種話,那我只會問你,已經延長兩次了,你能保證什麼時候開始嗎?沒辦法就不要把別人的生活說的很輕鬆】★★★
.
.
如果再這樣下去,一連串的狀況其實都會受到影響
1、商家考量到無法預定日期,有可能會提前宣佈關門
2、影響到同仁、也影響到消費者、同時房東也會影響
3、到時候會產生大量退費及消費糾紛出現,而導致一堆件一定會送到消保官,增加後續政府解除問題的人力、時間、精神(這些成本)
4、而對於以後來說,消費者對於健身產業會更加抱持著不信任
像是後續的問題也會接連著出現,產生更多麻煩及時間來去處理。
.
.
【希望政府能聽到,共同討論,是否有辦法開放營運】,因為對於目前的狀況來說,我們真的沒把握6/28能解除,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的延長而不斷的賠錢,說真的等待不是唯一的辦法而已。
.
.
【如果你認為我是自私自利的人,只想到自已,那我們可以解除好友了】
只能說,志不同,道不合,而同時我也想問一下,上班都待在裡面八個小時,請問傳染的風險有比較低嗎?
看一下最近的新聞,你就知道了。
一定要申請營業用電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台灣的大家還好嗎?
這幾個星期看到好多朋友po出了在家練廚藝、分享書單、片單,還有各種帶孩子在家學習或玩耍的創意,好精彩。
但也看到好多人為了各種原因崩潰,辛苦了!
最近多雨的小鎮天氣好好,街上、公園、湖邊出現大批人群,心情真是有點複雜。
以前看到人群都會覺得,哇好有活力啊,經過一個冬天,大家就像大自然一樣疏醒啦!疫情之後,看到人就只想到要躲,還會一邊念叨著,大家幹嘛不保持社交距離等等等。
瑞典從今天起放寬防疫規定,餐廳可以營業到晚上10點半(之前只能到8點半);體育、文化活動開放觀眾入場(戶外沒座位可100人,有固定座位可到500人);各遊樂場開放,進場人數取決於園區面積,每個人至少要有20平方米的活動空間;開放兒童、青少年參加夏令營。
我個人覺得一切來的有點早,畢竟瑞典的疫情沒有真的那麼穩定,雖然注射疫苗的進度還算好,目前有將近一半的成年人已經注射了第一劑,但「放寬」限制這個措施,讓很多人擔心大家會以為不用繼續防疫,放鬆警戒。
雖然常常覺得瑞典的防疫很瞎,但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瑞典防疫措施就很強調民眾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兒童、年輕人、老年人等自主性相對低的族群。瑞典政府從一開始就以準備「長期抗戰」的心態去面對疫情,因此沒有採取防堵措施,而是做出一個他們覺得大眾可以長期與病毒共生的方案,希望大家可以長期面對肺炎疫情的新生活。
當時覺得真是反應遲鈍,沒了命還有甚麼心理衛生可言?生命與自由孰輕孰重?現在看來,還是覺得當時防疫反應真的是慢了很多,以及各種值得檢討的做法實在不想深入回想(會火大),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瑞典政府的考量,似乎不是沒有道理。
瑞典基於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除了少數因為疫情嚴重而暫時遠距的學校,一直沒有在全國中小學採取遠距教學的措施,甚至對課後體育訓練一直很有彈性,讓小孩盡量「正常」生活。
除了關心中小學生的學習,高中生因為長期遠距學習而造成的各種心理影響,也是瑞典人很注意的。他們發現,高中生因為長期「被迫」(平常打電動、看YouTube都不是被迫的哈)使用電腦,造成他們心理焦慮,沒有正常社交活動也讓很多人產生憂鬱傾向。所以後來疫情比較緩和後,就開始分流上學,讓他們也可以有一些人際交流。
老人住所也是短暫禁止訪客,後來也開放讓家人在戶外、隔著塑膠板或是保持距離的探訪,為的是不要讓老人家失去心理寄託。
社會保持開放,人們盡量在家工作,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不跟其他人交流,但還是保有一定的生活。
這樣做,讓瑞典付出慘痛代價,染疫人數1百多萬,死亡人數超過1萬4千人,醫療系統超載。大眾的自由、心理健康是醫護人員冒著染疫風險、超時工作,用生命在扛。
相較於防疫措施,我感覺瑞典社會福利系統對於防疫措施的反應快多了,為了讓民眾更願意遵守「只要有一點症狀就待在家」這種很多人都會選擇忽略的防疫政策,政府發放有限制的病假補助,如果不幸染疫,或因為家人而得自主健康管理,也會有相關的補助可以申請,讓工作者不至於為了防疫而少了太多收入。
給各種因為疫情受到打擊的公司也有相關補助,雖然有很多新興小公司因為沒符合補助資格倒閉,但也有不少新創公司出現。
學校沒有停課,但是孩子只要有一點症狀就得待在家,症狀消失的48小時之後才能回學校上課,年紀小的家長就得請假照顧。我兒今年為止就已經在家待了兩周多,我們兩個人輪流請假,但如果少了照顧病兒的補助,收入就會減少許多。
民主國家的防疫不是政府一聲令下,大家在家不准出門就沒事了,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除了防疫,這些政策還必須合法,很考驗政府的應變能力與各部門的合作能力,瑞典政府也是邊做邊被批評邊改進,一路爬到現在,然後決定在夏天來之前要放寬限制。
好啊。
就希望不要前功盡棄,如果有功的話。
#瑞典防疫不忘初衷的令人傻眼
#喔耶夏天到了大家來群聚吧
#藉防疫之名行宅宅人生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