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副對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副對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副對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副對聯產品中有1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371的網紅我們不只是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生活隨筆】64:國文老師的日常 (暘斌) 大家可能以為國文老師的文筆都很好, 殊不知我是例外😅 如果說沒化妝時照相可以靠美肌, 芳瑜姊幫我修稿就是修圖修很大了。 不過,還是三不五時 會有畢業學生請我修自傳、寫推薦信, 或者朋友要我幫忙看看履歷表之類的,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幫忙一下...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蔣勳 我喜愛臺靜農老師這一副對聯。上聯是樊樊山的詩「粟里奚童亦人子」,「栗里」是陶淵明故鄉,「粟里」一般泛指田野。淵明家貧,任彭澤令時,送了一個小男僕(奚童)給兒子幫忙家務,同時寫信叮嚀:「亦人子也,善遇之。」這也是人家的孩子,要好好待他。 下聯是龔定庵的詩:「東山伎女是蒼生」,「世說新語」講謝安...

一副對聯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03 04:30:48

足本睇片👉🏼:https://bit.ly/3hgZqNv 氣味看不見,觸不到,卻記憶猶新。心理學家發現,味道能勾起特定回憶,它甚至可以跳過理性思維,透過鼻腔經由神經末梢傳遞至大腦,令記憶浮現。半世紀老字號冠環球秘製的焦香肉乾,氣味由香港飄到澳門,再由澳門帶回香港,味道越洋飄散,留在食客心中。 ...

一副對聯 在 尋覓香港古蹟之旅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2 10:22:42

【如夢如幻月 若即若離花——娛苑中尋《胭脂扣》】 2021年,是哥哥張國榮逝世的第十八年,亦是梅豔芳逝世的十八年,兩人其中一部家喻戶曉的作品正是娛苑取景的《胭脂扣》。陰柔的十二少、痴情的如花,交織出一段痴心錯付的情緣。《胭脂扣》放映後的三十二個寒冬,娛苑尚在,但故人難覓。 // 位於元朗橫州東頭...

一副對聯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14 06:17:20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3月11日 地點:廣東省城(今廣州) 人物: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等 事件: 早晨,林則徐會同鄧廷楨、關天培等人籌畫禁煙,開展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禁煙措施。他先下令在欽差行轅(即越華書院門口),懸掛兩張告示,宣佈「所有隨從人等,不許擅離左右,其派在行轅之...

  • 一副對聯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6 19:12:48
    有 123 人按讚

    【#生活隨筆】64:國文老師的日常 (暘斌)

    大家可能以為國文老師的文筆都很好,
    殊不知我是例外😅
    如果說沒化妝時照相可以靠美肌,
    芳瑜姊幫我修稿就是修圖修很大了。

    不過,還是三不五時
    會有畢業學生請我修自傳、寫推薦信,
    或者朋友要我幫忙看看履歷表之類的,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幫忙一下也算挺有意思。

    國文老師的標籤,
    就這樣隨我多年,
    倒也算是甜蜜的負荷。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
    是當年大喜之日,
    到芳瑜家迎娶闖關時,
    伴娘團的第一道題:

    「兩分鐘之內
    1️⃣用四種語言說『我愛你』
    2️⃣以『芳瑜』為句首寫一副對聯」

    明眼人都知道,
    第一題是送分題,
    我在伴郎團的護航下輕鬆過關。

    但回答第二題時,
    時間只剩下一分鐘,
    這題真的很挑戰,
    而且只能靠我孤身奮戰!

    於是,
    我用盡了畢生的文學造詣,
    在最後一秒完成了:
    「芳心美韻風華滿,
    瑜彩亮麗雲鬢飄。」

    這是一副乍看之下還行,
    明眼人卻很容易看破手腳的對聯。
    偏偏關主是一個專業的國文老師,
    當然闖關失敗😜

    懲罰就是:
    我跟三個伴郎合吃乳酪蛋糕!

    不過可不是慢慢享受,
    刀叉、餐盤自然是沒有的,
    而是要圍成一圈,
    邊做伏地挺身邊用嘴巴啃,
    限時一分鐘內吃完⋯⋯

    順利娶到老婆後,
    還生了雙寶。

    雙寶因為爸媽都是國文老師,
    耳濡目染下多少也會受影響。
    好比他們會說
    「乳液(?)」、「亞(?)洲」,
    之後同學們可能會愣一下才會過意😂

    這兩天雙寶在家裡,
    也發生了一件相關的趣事。

    本文原本是「前情提要」,
    沒想到挖出婚禮影片之後,
    越看越好笑,
    文章也越寫越長,
    乾脆把這篇獨立出來,
    雙寶的事蹟之後再補上囉!

    #括號內歡迎填空XD

  • 一副對聯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4 06:26:19
    有 2,796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804)
    不可缺的篇章

    2008年12月31日上午9點25分,她離開了。那天晚上,窗外傳來電視機發出的除夕夜的倒數聲和歡叫聲。我在房間裡只聽到一個人的啜泣。那是我自己的聲音。這以後的每年除夕,我都選擇獨留在家,去翻看照片,去懷想過去,漸漸地,從悲傷而轉化為一種享受。
    那個夜晚,加另一個夜晚,我拼湊起一副對聯,置於她出殯日的靈前,聯語是:

    「結緣逾半世紀情人妻子終身良朋忍令天凡永隔;
    牽手近一甲子說事談心朝夕侶伴只餘舊夢縈懷。」

    在我的這個長篇回憶錄中,關於她,梁麗儀,應是不可缺的篇章。

    我們認識時,都是16歲。那年她奉父兄之命,轉學到這左派學校。在開學前的迎新集會上,她穿著整齊亮麗,而不像其他女生那樣隨便。她哥哥叮囑我要好好「幫助」這個從英文書院轉學過來的妹妹。她對左派和左派學校一無所知,只是一個愛打扮的書院女。她抗拒轉校來這裡的一個原因,是她不喜歡這裡「男不男女不女」的校服。不過她學習成績好,也願意幫助成績落後的同學,所以一年後當了班幹事。畢業後,她考進華南師範學院物理系。我留在香港。第一年春節她從廣州回港度假,下火車就直接來我家。由此,我們開始通信和交往。
    他父親是1929年加入共產黨的香港地下黨員。麗儀回憶她小女孩時代,常有些陌生人住進她家,在痰盂中吐血,她要捧著拿去倒。她家一直經營著一家故衣店。這是現已不存在的行業,主要是從當鋪中接收一些「斷當」(即不再贖回)的舊衣物,清洗後廉價出售。這故衣店也是地下黨產,後來麗儀父親搬去廣州享高級退休待遇,這故衣鋪也就不再存在了。

    麗儀哥哥在她入香島那年,就去了海員工會當幹部,也是地下黨員。在中共檔案中,她的家庭出身是最純正清白的「紅底」。

    麗儀在廣州入大學後,廣東省委派人去關懷她,因此引起大學黨組織的注意。她學習成績好,又愛運動,參加學校的體操隊。在中共多次的政治運動中,她因為對政治「無知」,純粹基於中共黨組織對她的愛護,1956年即使黨號召「大鳴大放」,她也沒有發言去「幫黨整風」,因此沒有跌入反右的「陽謀」。

    中共最喜歡這種單純、無知,一心向著黨又是紅色家庭出身的青年,幾乎是「邀請」她參加共青團,而許多從香港回去積極擁護黨、力求「進步」的同學,卻一直被拒於黨團門外。據聞中共還曾經想進一步栽培麗儀去蘇聯留學,和爭取她入黨。不過,她同我密集通信和擦出愛情火花的事,卻把她的「美好」前途耽誤了。

    那時我工作的上海書局,只算是左派「外圍」。而更重要的,那是在香港的機構,而香港,和中共境外的所有地方一樣,都屬於「海外」。中共對大陸人的「海外關係」,從敵情觀念出發,基本上不信任,政治生活中予以歧視。她有一個「海外關係」的男朋友,那就成為她的「原罪」,投下「不可靠」的暗影。

    據麗儀後來告訴我,當時大學的共青團委曾經找她談過,提醒她若要有更好的前程,就應該放棄香港的男友。大學黨委又從香港左派出版界那裡找來「密報」,說我在香港正同一個出版界的女孩子密切來往,勸告麗儀「帶眼識人」,不要被感情欺騙。她1957年暑假回香港,她的黨員哥哥對她說:如果他是黨員,他不會同一個共青團員發展愛情關係;如果他是一個共青團員,他不會同一個「普通群眾」發展關係。

    麗儀的「執迷不悟」,使她開始受到「政治歧視」,比如有些會議不讓她參加;面對大學畢業的工作分配,社會關係也成了重要考量因素。但經過多年的真誠通信,她對我已經非常了解,我的政治理念、人文思想、感情世界,她都從我的信中充分了解。她認為那些想要阻止她發展這段關係的人,絕不會比她對我更清楚。她忠於自己的感情,拒絕所有勸諭,倔強地堅持與我的關係。在畢業分配的選項中,她填下了希望到最靠近香港的寶安縣當中學教師。

    所有這些政治壓力,她都輕描淡寫地在給我的信中提到,她沒有表示過她的堅持,也沒有表示過她有動搖。直到好久以後,她跟我回顧往事,才談到她那時確有過一刻的動搖,覺得她永留在大陸工作,而我在香港,兩地的政治環境如此對立,這段感情會終於很難維持。但她又立刻想到,若她放棄,這一輩子都不會快樂。而且,怎麼對得起我的付出呢?

    1958年,她被分配到寶安觀瀾中學當老師。由這時開始,她與中共的政治漸疏離,與我就更靠近了。我們在1960年結婚。(45)

    圖1,卡加利山景墓園的墓碑前,2019。

    圖2,1960年旅行結婚於北京。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 一副對聯 在 龍順木業雕刻藝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8 17:46:39
    有 16 人按讚

    #台灣紅檜鳳尾財運亨通(彌勒財神)
    尺寸: 長27寬21高21公分
    材質: 台灣紅檜鳳尾
    作者: 陳萬清(名家)
    彌勒財神、喜眉樂目,笑口常開😄
    有這樣一副對聯,就是形容彌勒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 一副對聯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6 19:47:51

    蔣勳
    我喜愛臺靜農老師這一副對聯。上聯是樊樊山的詩「粟里奚童亦人子」,「栗里」是陶淵明故鄉,「粟里」一般泛指田野。淵明家貧,任彭澤令時,送了一個小男僕(奚童)給兒子幫忙家務,同時寫信叮嚀:「亦人子也,善遇之。」這也是人家的孩子,要好好待他。

    下聯是龔定庵的詩:「東山伎女是蒼生」,「世說新語」講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來做官,時局動盪,百姓覺得謝安不出來,蒼生怎麼辦。謝安在東山攜伎出遊,後來繼位的簡文帝司馬昱說「能與天下同樂,就能與天下同憂」,意思是謝安心中與「蒼生」同憂樂,必然會出仕。龔定庵原詩是「東山伎即是蒼生」,臺老師改為更直白的「東山伎女是蒼生」。奴僕、外勞都是「人子」,妓女也是「蒼生」。

    靜農先生青年時參加魯迅左翼黨派,數次為政府逮捕入獄,來台灣後,任台大中文系主任,不再寫小說,然而他的書法隱忍頓挫,集聯處處還透露「人子」「蒼生」廣闊人道主義的社會底層關懷。

  • 一副對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8-06 16:25:15

    小時飲廿四味,苦到打冷顫,嘉應子得先剝去包裝候命送茶;但今天再遇,怎麼稀淡不苦,甚至有點甘?

    「同一碗廿四味,有客人說以前飲苦些,現在沒那麼苦。我就覺得可能是你的人生歷練多了。」春回堂老闆林偉正說。哦,即是人到一定年紀了!

    一個人,口味會變得成熟;一間老店,像這藥材鋪,涼茶賣過百年了,仍然存活,大概苦盡了;甘味自然來?掌門答曰:未敢放鬆。

    沒有「墩起個款」的掌櫃,沒有踢踢撻撻算盤聲,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百年字號,春回堂不似預期的老氣,加之地利——位處中環登山電梯腳,賣涼茶一樣有格。中環的午飯時間,中國人、南亞裔、白人、黑人,高官名流、地盤工、闊太、OL絡繹不絕,隨手放下十元抄起涼茶,或骨碌骨碌一飲而盡,或歎咖啡般慢咽細嘗。甜花茶、廿四味、參茶,不停飲不停斟,流量大,當中廿四味,是招牌貨,日賣過千杯。林偉正說:「阿爺以前推着木頭車和阿嫲在街上賣涼茶,到可以租鋪置業都靠它。」1916年祖父林少泉入鋪,創辦「回春齋」,接着有「回春堂」和「春回堂」分號。雖是自己鋪,但到了80年代因為人手實在難找,三間藥材鋪乾脆合成一間,即成今天的春回堂。

    賣了多年的廿四味,顧名思義有24種藥材,清熱解毒,夏天固然熱賣,原來秋冬一樣暢銷,因為香港人鍾情打邊爐、燒烤,厚味下肚需要解解內熱。林老闆透露,他會跟節氣而增減藥材比例,「例如近來暑天,我們水翁花、榕樹鬚的分量會多些;譬如新年後屬於春瘟容易有流感,青蒿那類藥材就會放多點。」

    煲茶過程三小時,藥材必須按特性分階段下煲:「好像崗梅根、救必應等硬身藥材就早點煲;去到中段放水翁花、金錢草,最後紫蘇葉、千層紙那些比較輕清的藥材就最後放。」費心用神,一直遵循着祖父父親的做法。

    「街外有的下黃連、黃柏令茶很苦,又添色素令茶有掛碗現象,讓人感覺足料濃郁。」他的廿四味天然煮成,色褐而清,潤喉回甘,但無甘草;不下黃連,怕有些人吃了會頭暈。

    無認識就自強不息
    47歲的林偉正對中藥瞭如指掌,以為幼承庭訓,原來是個誤會。小時候,藥材鋪是他的禁地:「因為有火爐有鍘刀,爸爸媽媽不許來玩,最多是等爸爸放工一起去食消夜。」

    家有四兄弟姊妹,他是孻仔,1992年回來接手。「哥哥姐姐都做西醫,三家姐和我現在留下來幫手。」當年,年過60的父親想退休,而且在搞移民,必須到澳洲居留,恰巧他在當地讀完工商管理,「爸爸說,與其你幫人打工做生意,那你幫家裏也是一樣。」父親說退就退,完全放手,「阿爺當年交給他時,也不在場發聲。」番書仔管藥材鋪,接手的更是百年老號,壓力自然有。林家四代是中醫,太爺清朝時已行醫,年輕林偉正惟有向前人學習,好的要保留,壞的要清除。幸好當時有個老夥計叫三叔,由阿爺年代從紅褲仔訓練出身,雖然出外打拼過,退休前還是回巢坐鎮,是他第一個師傅。

    他又深知自己不足,就和三家姐一起讀港大中醫課程,03年考獲中醫牌。不過,姊弟倆主力店鋪運作,只偶然替熟客開藥方;日常把脈問症都交由三位坐堂醫師。細節上,他作出適當的改革。首先,捨棄傳統玻璃杯、茶碗盛載藥茶,用即棄紙杯代替。「一次性使用可以杜絕流感、幽門螺旋菌等傳播風險。」林偉正闡釋。紙杯裝茶,今天尋常不過,但在十多年前是新鮮事。那時為免垃圾工人拿來重用播菌,他甚至特別叫夥計將紙杯鎅爛才丟棄。


    親自落場便知艱辛
    「做藥材鋪,工作時間長又一陣味,收工坐巴士隔籬都即刻走開。」初期他不習慣,但比較棘手還是要定好店內的制度;改革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搬回來一部收銀機。「好搞笑,大家收銀後,錢就掉落一個竹箱,難免有人監守自盜。爸爸對很多東西都不緊張,可能阿爺交了一盤生意給他,有一定生意量,不蝕錢他就不理。」

    貪婪的夥計,補錢急急送走;留下來的、新請的,客客氣氣。執藥補位,凡事親力親為,因他深信,親自落場才知利弊。

    話說春回堂是一幢自置物業,祖父由木樓重建成石屎樓,現今佔用了三層:地鋪是門市,閣樓煲涼茶及做龜苓膏。

    「涼茶用水喉運下來,在爸爸的年代已經有了。因為他怕夥計燙傷。」以前煲茶是燒火水的,店內有個火水缸,林偉正覺得危險,而且煙大,就改了電爐。

    「以前起藥渣真是找個大笊篱,好似人家炸鹹水角一樣取藥渣上來。」某次涼茶師傅請假幾天,他做替工,撈完茶渣腰骨好似斷了一樣。於是研究出起重裝置吊一整桶茶渣,「師傅又舒服,操作時間又短了。」

    除了腰力,這年輕老闆還關心夥計的腳力:一樓是替客人煮藥的地方,和地下往來要兩層樓梯,「如果每次煲好藥都用人力運送,膝蓋一定勞損。」就造了微型升降機,由地下直達一樓,方便藥包藥壺的傳送。

    他又添置了一個大雪房去儲存藥物,盡量少用有硫磺的藥材,例如茨實,坊間一般都是紅皮的,皆因有硫磺;他賣的是「無磺」茨實,皮是黑的;玉竹打過硫磺會變白,但味道變酸,沒有了原來的香甜。「硫磺對神經系統有影響,有些人吃了喉嚨會受刺激。」不少藥材如沒燻過硫磺,很容易生蟲發霉,低溫就能避免。

    珍貴價值流傳百年
    雖然變革眾多,但百年老店最珍視的價值,林偉正一一保留。
    祖父的涼茶秘方沿用至今,他只應客人要求加添參茶、感冒茶和龜苓膏。原來從前父親還經營藥材批發行「昌利成」,保存了很多藥方。林偉正研究其中變化,加上父親指點,配成自家龜苓膏,秘方是不落黃連,以免寒底人士吃完頭痛,又真的下足土伏苓,用來凝固,不像人家用魚膠粉頂替。只是土伏苓易燶底,故煉膏時,每十五分鐘就攪拌一次,極花時間和工夫。

    但推出至今一直大受歡迎,平均日售200盅,人家賣50元,他賣35元,「我們有個宗旨就是價錢便宜些許,希望人人受惠。」

    店子裝修,他一樣保留從前味道,裝潢稍作翻新,但百子櫃、老藥壺、水磨石磚,全皆留下。藥材在百子櫃內的安放位置,也甚考究,相同藥性的放在接近位置,以免相沖,那是古人智慧,一直沿用至今。

    春回堂亦不像外面涼茶店般,設中央工場,老遠運送涼茶來,他們天天在店內鮮製,每次少量煲,煲好即賣,不像外頭的,放隔夜,流失藥性。

    凡此種種,生意老實,重視人情,只因林偉正當年接手家業,爸爸向他說了一句話。「爸爸說:做涼茶藥行,唔係淨做生意,千萬!就算吃不好人也不要吃壞人。要識醫先好去醫!所以一定要賣真貨,不可以賣『流口水嘢』。」

    假貨重重小心為上
    那是做藥行,賣涼茶必要有的良心。年月過去,艱辛的日子大概都過去,該到收成期?林偉正倒還是不敢放棄。近年藥材世界變化甚多,假貨多,價錢飄忽,要老老實實做生意,賣正貨,原來都不易。

    皇后大道西和高陞街是本港藥材批發集中地,有「藥材街」之稱。每星期林偉正至少去走一圈,跟批發商戶了解行情,「大陸有沒失收、有沒囤積居奇呢?我們經常用的就買多一些,以免起價時要配藥跟着起價。」

    藥價愈來愈貴,有些藥材鋪用平價的「代用藥」:譬如用荃皮代替地骨皮。「正地骨皮即是枸杞的皮,可以清熱退燒化痰,批發價70元一斤;荃皮主要是跌打用,活血止痛,價錢不到一半。兩藥效用完全不同,後者只是食你唔死。」

    又如川貝,一向昂貴。「有些人來春回堂問價即刻彈開,以為你在中環一定貴,或者字號老咬人一大啖。想不到我的是真貨,我賣川貝200元一両,早前入貨3,000元一斤;別人入280元一斤的平貝,收你80元一両你就覺得便宜。」

    一般一個醫師常用藥有六七十種,由於春回堂有坐堂醫師和街外來配藥的處方,藥種比較齊全,共有約600種。很多藥材如果沒經過加工炮製,如刀刃未開,藥性不能發揮。例如益母草用薑汁、黃酒濕潤後再炒,溫經散寒;牛膝在沙裏加鹽熱炒,製後歸經入腎。林偉正承襲父親,至今仍堅持在店內製藥,保證品質。

    幸好,識貨的人還是有的,看春回堂店內店外,到處是墨寶,就知名人客眾多。

    「春日芝蘭茶香遠送 回天有術正藥活人」一副對聯懸在店外,出自六七十年代大笪地有名的睇相師傅黃掌源,是父親醫好了他的頑疾。店內,有董橋題的字,也有韓國領事的墨寶。而最多人看不明的要數掛在店面正前方、紅底金漆的牌匾「遵法依韓康」。

    「韓康是一個古代賣藥的人,賣藥的意念就是真不二價。」林偉正解釋,由父親到自己,都跟隨韓康作風,希望做生意,頂天立地。
    接手四分一世紀,他最記得當年沙士未開鋪已有人在等候,「要配報紙刊出的沙士驗方,我們忙到連飯也沒空吃,收工很晚也回不了家,同事逗都唔識笑,大家很徬徨。」那時表面上生意多了,但藥材來價如金銀花、板藍根炒到瘋癲,一入一出,賺不了多少,「我寧願正正常常過日子。」在今天的世道,有此平常心,原來不容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大概是因這態度,才能令一家百年老店,走得更遠。

    撰文:韓潔瑤 拍攝:周易安

    春回堂
    地址:中環閣麟街8號地下
    電話:2544 3518
    詳情: http://bit.ly/2LUdFFJ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 一副對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2-21 16:17:22

    假如烏托邦確實存在,可會是一片桃源。

    元朗一片隱處,有魚塘三四,塘邊佈滿桃花。

    不肯定這裏算否世外桃源,但對她而言,絕對是一片樂土。

    她是鄧婆婆,今年九十有三。

    這裏原本是菜田數畝,由鄧婆婆與她先生一起打理,養活一家大小。七十年代,眼見種菜人工漸高,隔籬鄰舍都紛紛種起桃花來,加上魚塘種花有肥水之利,於是鄧婆婆決定改種桃花,結果一種至今。

    種桃花可不是易事。由一根芽菜般的小枝種起,需要一年四季打理。最難的是接枝,由於原生的花生出來不好看,所以要把有三個花蕾的好枝剪下來,接駁到另一棵桃花較粗的枝幹上,故又稱作移花接木。接下來的日子就要不斷摘走枝頭,被摘的枝頭又會長出兩根枝節,如此一變二﹑二變四。四季間需要施肥三次,一般坊間都是以豆渣施肥,因為成本低,但鄧婆婆卻堅持以藍肥﹑尿素及麻麩等貴價肥料,加上吸收魚塘的塘水,開出來的桃花果真特別壯﹑特別紅。鄧婆婆補充:「新年前一個月左右要摘葉,咁佢先會開花。」


    桃花其實不複雜,它遇熱開花,遇冷則否,太冷的話更會凍傷。今天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一星期左右,氣溫卻突然驟降,鄧婆婆的女兒「二家姐」來到園裏幫忙。她帶來了一大瓶白蘭地,只見她把少量酒倒入連着噴嘴的鐵罐內,灌滿水後泵氣,再向桃花噴灑,然後立即套上膠袋。二家姐解釋:「套住佢係怕佢凍傷;噴酒係等佢喺入面發熱,識得開花。」

    只是,種桃花很靠運氣。因為一年只有新年的一次收成,如果太熱早了開花,客人買花時就已經開盡了;太冷又怕來不及開花。與其說是運氣,她們又把這稱作緣。

    中午稍過,買花之人陸續來到桃花園。二家姐邊包紮着桃花邊謂:「客人的運氣及緣分很重要,他運氣好就會跟好花結緣。」只是緣起緣滅,誰又能控制。

    種花四十多年,鄧婆婆早已離不開桃花。早幾年前,她曾經中風,兒女再三勸她退休,她卻不情願。二家姐算是最了解她,於是她承諾了跟婆婆一起照顧桃花園,她笑言:「呢度係佢精神寄託,佢種到一百歲我都同佢種。」只是,世上根本沒有世外桃源,花開花落,桃花園始終入世。


    早被收了數個魚塘的鄧婆婆,兩年前更開始被趕離現時的桃園,「搵到屋就要走㗎啦。」她語氣帶點落寞,與門前掛上的一副對聯,「鳥語花香魚暢泳,世外桃園樂歡欣」形成對比。

    如此好聯是樂天的二家姐掛上,她笑說:「上面有鳥;呢度係桃花;下面有魚,呢度零舍有個桃花園,出面見唔到嘅,仲唔係世外桃源?咁阿媽咪樂歡欣囉!」或許,所謂世外桃源,從來都只源一念。

    面對桃花園的命運,她有一套看法:「冇咩可惜,應該開心!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一切都只係一個循環。」

    看破了,也就不外如是。

    鄧滿記桃花園
    地址:新界元朗榮基村路口
    電話:2471 1474
    營業時間:不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