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ㄇ型釘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ㄇ型釘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ㄇ型釘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ㄇ型釘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1月19日,一支12人的登山隊伍攀登聖稜線時途經素密達斷崖,一位陳姓山友遭落石擊中,跌落山谷,消防隊找到人的時候已經傷重身亡。 我近期才和朋友經過那邊,所以感觸很深。 岳界後續的討論包括了幾個議題: (1)落石會是隊友踢落的嗎?隊員間是否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才讓憾事發生? (2)嚮導應...

  • ㄇ型釘槍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23 18:34:53
    有 212 人按讚


    11月19日,一支12人的登山隊伍攀登聖稜線時途經素密達斷崖,一位陳姓山友遭落石擊中,跌落山谷,消防隊找到人的時候已經傷重身亡。

    我近期才和朋友經過那邊,所以感觸很深。

    岳界後續的討論包括了幾個議題:
    (1)落石會是隊友踢落的嗎?隊員間是否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才讓憾事發生?
    (2)嚮導應該具備架設安全系統的能力,為隊員做確保。
    (3)是否應該仿效國外,例如日本,在危險路段架設鐵梯或打岩釘等等以策安全?

    新聞中倒是沒見到熟悉的「登山活動自治管理條例」字眼,顯示隊伍一切合法,於是政府無償救援以及吊掛大體。(不然依照媒體的嗜血程度,怎麼不會拿來大書特書一番呢?)

    落石從何而來,恐怕是沒人說的清了。假如真的是被隊友踢落,應該也不願意承認,不然被追究責任起來可麻煩了。客觀來說,除了在現場的人跳出來講話,完全不可能得知實際情況。

    坦白說雖然我是領隊,卻對架設安全系統一無所知,十分慚愧。研究前人紀錄時也是看到許多隊伍未有安全防護,於是研判應該只要隊員間保持安全距離,小心通過即可。

    到了崖上的時候,我就先下去幫隊友指揮踩點,比較沒信心的就人包分離下──只不過是我先下到最底放背包後,再上去幫他把背包背下來,用了最土法煉鋼的方式。

    .
    .
    .

    山人認為問題在於「感覺是主觀的」。

    任何人都可以說那邊我去過,沒什麼難的啦。但也許就像是電影《127小時》一樣,偏偏有顆石頭在那兒等了你千百萬年,所以這樣講不太負責任。

    最保險的做法仍然是架安全系統,確保之後再讓隊員下攀,這點我同意,但事實上經過那邊的隊伍大概十有八九都不會這樣做。尤其是人多排隊等著下的時候,你堅持開繩不知道要承受多少來自後方的壓力。

    商業隊顯然是要把確保納入考量之中,自組隊就要看領隊/嚮導想要把風險降到多低了。

    .
    .
    .

    至於鐵梯議題,有人認為進階路線就給進階登山者走,不然怎麼能提升自我能力。簡單來說,觀光客不該去的地方,就不要為他開路架橋。有人則認為只要是政府維護的路線,就該確保所有合法申請者的人身安全。

    一瞬間我腦袋中浮現了皇帝殿上的大批鐵柱、北大武山步道上的ㄇ型鋼圈(下雨天滑的要命)還有攀登日本槍岳時踩過的高大鐵梯,一時不知道如何作答,這兩派爭論就先給大家自己思考了。我的想法向來很簡單:政府伸進山裡的手越深,登山環境就越麻煩。

    願陳姓山友安息。

  • ㄇ型釘槍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1-23 08:00:00
    有 211 人按讚


    11月19日,一支12人的登山隊伍攀登聖稜線時途經素密達斷崖,一位陳姓山友遭落石擊中,跌落山谷,消防隊找到人的時候已經傷重身亡。

    我近期才和朋友經過那邊,所以感觸很深。

    岳界後續的討論包括了幾個議題:
    (1)落石會是隊友踢落的嗎?隊員間是否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才讓憾事發生?
    (2)嚮導應該具備架設安全系統的能力,為隊員做確保。
    (3)是否應該仿效國外,例如日本,在危險路段架設鐵梯或打岩釘等等以策安全?

    新聞中倒是沒見到熟悉的「登山活動自治管理條例」字眼,顯示隊伍一切合法,於是政府無償救援以及吊掛大體。(不然依照媒體的嗜血程度,怎麼不會拿來大書特書一番呢?)

    落石從何而來,恐怕是沒人說的清了。假如真的是被隊友踢落,應該也不願意承認,不然被追究責任起來可麻煩了。客觀來說,除了在現場的人跳出來講話,完全不可能得知實際情況。

    坦白說雖然我是領隊,卻對架設安全系統一無所知,十分慚愧。研究前人紀錄時也是看到許多隊伍未有安全防護,於是研判應該只要隊員間保持安全距離,小心通過即可。

    到了崖上的時候,我就先下去幫隊友指揮踩點,比較沒信心的就人包分離下──只不過是我先下到最底放背包後,再上去幫他把背包背下來,用了最土法煉鋼的方式。

    .
    .
    .

    山人認為問題在於「感覺是主觀的」。

    任何人都可以說那邊我去過,沒什麼難的啦。但也許就像是電影《127小時》一樣,偏偏有顆石頭在那兒等了你千百萬年,所以這樣講不太負責任。

    最保險的做法仍然是架安全系統,確保之後再讓隊員下攀,這點我同意,但事實上經過那邊的隊伍大概十有八九都不會這樣做。尤其是人多排隊等著下的時候,你堅持開繩不知道要承受多少來自後方的壓力。

    商業隊顯然是要把確保納入考量之中,自組隊就要看領隊/嚮導想要把風險降到多低了。

    .
    .
    .

    至於鐵梯議題,有人認為進階路線就給進階登山者走,不然怎麼能提升自我能力。簡單來說,觀光客不該去的地方,就不要為他開路架橋。有人則認為只要是政府維護的路線,就該確保所有合法申請者的人身安全。

    一瞬間我腦袋中浮現了皇帝殿上的大批鐵柱、北大武山步道上的ㄇ型鋼圈(下雨天滑的要命)還有攀登日本槍岳時踩過的高大鐵梯,一時不知道如何作答,這兩派爭論就先給大家自己思考了。我的想法向來很簡單:政府伸進山裡的手越深,登山環境就越麻煩。

    願陳姓山友安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